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怎樣改變命運?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 六歲看老。 ”講的是一個人很小的時候, 就能看出他將來能取得多大成就。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 許多人到中年, 會發出這樣一種感慨, 忙忙碌碌半輩子, 無論多麼努力, 總感覺有一個天花板死死的壓在自己頭上, 怎麼都沖不破, 他們覺得這就是命運。

與此同時我們也常聽說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自命不凡, 相信自己未來一定能飛黃騰達, 而最終他們確實也取得了成功, 他們認為這是命中註定的。

有一句話, 大家耳熟能詳, 叫做“知識改變命運。 ”許多出身不好的人, 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

登上了人生巔峰, 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

那命運究竟是不是註定的呢?

時間越向前回溯,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越膚淺, 越相信命運是註定的, 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 就把它歸因於存在著某種神秘力量, 主導著萬事萬物的運行。 人們對神明的崇拜敬仰, 進而產生了各種宗教。 很多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執政的合法性, 都會編造一些傳說, 例如出生時的神秘現象等等, 讓人們相信“君權神授”。

相反也有一些人, 他們不相信什麼“牛鬼蛇神”, 相信“人定勝天”。 認為只要自己想幹, 沒有什麼是幹不成的, 比如戰國時期的宋康王, “射天笞地”藐視神明, 喊出“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的陳勝吳廣。

18世紀, 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上, 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

在20多歲的時候他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 書中提出大到宇宙天體的運行, 小到一個蘋果從樹上落地, 都受到一種力量的控制, 這就是萬有引力, 這一發現震驚世界。 後來靠著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人們計算出在天王星之外, 還存在一個行星, 雖然當時還觀測不到它, 但最終得到了證實。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牛頓發現了一系列物體運行的規律, 奠定了經典物理的理論基礎。 他的力學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只要能夠知道物體的初始狀態, 那麼遵循他所發現的規律, 就能知道物體的最終狀態。 就如同一個投出的籃球, 只要知道籃球投出那一刻的初始狀態, 理論上就能預測籃球的運行軌跡, 進而知道籃球能不能投進籃筐。

牛頓的偉大, 不單單是他發現了這麼多規律, 而在於他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的哲學思想, 他讓人們相信萬事萬物皆有其運行規律, 從最開始的那一刻, 宇宙的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規律在運轉。 我們之所以無法預測,

是因為我們還不瞭解其中的規律。 當牛頓發現了如此多的規律之後, 他越來越相信是上帝把這一切都安排好了, 而他的晚年一直在嘗試用各種方法證明上帝的存在。

這就是牛頓的“機械決定論”思想, 牛頓的發現, 極大地振奮了一大批哲學家, 因為哲學家窮其一生, 都在尋求宇宙的終極真理, 而我們中國人習慣把它稱之為“道”。 很多哲學家據此得出這樣的結論, 既然萬事萬物都有運行規律, 那麼人自然也不例外, 因為人也是由物質組成的, 也會受到某些規律的作用和影響, 人一生下來, 初始狀態已經確定了, 那麼命運應該也是可以預測的。

這種思想影響了人類幾百年, 人們總是試圖找出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

直到上世紀“量子力學”的發現, 才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認識。 著名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定理”, 又叫測不准原理。 簡單說, 就是你無法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角動量, 你如果進行觀測, 粒子的運動軌跡就會因為你的觀測而發生改變。 在微觀世界, 粒子的運行規律是以一種概率的形式存在, 它是不確定的, 不確定性定理又被形象地稱為“上帝擲骰子”。

上帝擲骰子嗎

不確定性定理,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簡單舉個例子,炒過股的人總是想知道這檔股票明天是漲還是跌,於是就有無數的股評家進行預測,可是預測的準確程度,卻跟扔硬幣也差不了多少。

這種不確定性,顛覆了人們的世界觀,以前人們相信一切都有因果邏輯,可以推理,可以預測。“量子力學”的誕生反而說明事物的發展有著隨機性,按照這樣推理,人也是有粒子組成的,那人的命運也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

這很好理解,假如你的命運從你出生時就已經註定,那你學習不學習是那樣,努力不努力還是那樣,那我努力學習奮鬥又有什麼用呢?

既然萬事萬物都是不可預測的,那我們還費勁心思總結經驗,研究規律豈不是徒勞無功嗎?

這顯然也是不對的,承認不確定性,就是承認偶然性,客觀規律當然存在,但卻有其適用範圍,並不存在普世真理是顛沛不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如果仍硬幣,你無法預測每一次扔出的硬幣是正還是反,但隨著試驗的增加,你通過總結規律會發現出現正和反的概率會無限接近於二分之一,我們研究事物的規律,就是為了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既然事物不可測,人生充滿不確定性,為何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他們自命不凡,堅信自己能成大事,最後也確實取得了成功。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這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倖存者偏差”造成的,人們總結成功人士的經驗都有“自信”這一點,但卻忽略了大部分不成功的人可能也很自信,但人們並沒有把他們作為樣本計算在內。另一方面原因要從一個實驗說起。

美國一所智力測驗機構到一所小學,測試學生的智力。最後他們把智力比較突出的學生名單告訴了學校。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進行測試,只是隨機指定了一些學生。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他們跟蹤研究這些人,驚奇的發現當年他們隨機指定的這波人,普遍比當年另外那波人取得的成就要大。

後來他們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那些被隨機指定智力超群的人,因為他們受到了認可,讓他們收穫了更多的自信,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一種力量,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優秀的種子,而這顆種子會不斷的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其實很多時候,正是這樣一種對自己命運的堅信,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困難時,不斷自我肯定,堅信失敗只是暫時,而成功則是必然。

那些不甘平庸,相信自己必將出類拔萃的人,就是在這種心理暗示的不斷強化下,克服重重困難,最後走向成功的。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從未來穿越來到現在,他告訴你,你的未來會非常成功,這就會讓你收穫極大的自信,仿佛給你增加了一個引擎,帶給你無窮的力量。

說到這兒,大家覺得這怎麼聽起來像是成功學,每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我能贏。難道堅信自己能成功就一定能成功了?顯然這是不夠的。

一個人的命運受時代、環境、自身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時代我們無從選擇,環境我們無法改變,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性格做起。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有人會說,性格是天生的,也有人會說,性格是後天環境塑造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卻也不儘然。思維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歸根到底,性格的形成與人的思維方式、認知水準密不可分。要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認知水準做起。

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一語道出了性格改變的不易。雖然性格很難改變,但並不是不能改變。在北大曾有一名男生,入學時性格非常內向,與陌生人說話就會臉紅,他為了改變自己這一性格缺陷,列出了這種性格會對自己未來帶來的種種不利,並制定了一整套改變自己的方案,比如其中有一項任務就是強迫自己每天找五個陌生人說話,從最初的羞於啟齒,到之後的磕磕巴巴,再到後來的侃侃而談,最後他竟然當選了北大的學生會主席。

只有從思想上轉變,才會有真正的行動。很多人都是嘴上喊的震天響,實際卻永遠躲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邁出哪怕一小步。思維方式和認知水準構成了你的底層思維邏輯,進而形成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三觀”決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是在做選擇題,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岔路口,你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會有不同的命運,選擇不同的職業、不同的伴侶、不同的人生目標,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而主導你做出選擇的就是你的“三觀”。你對這個世界如何認識,你是相信“機械決定論”還是相信“量子隨機論”,你對自己的人生如何規劃,有怎樣的人生目標,你追究的人生價值是什麼,你認為什麼更重要。正是這些東西決定了你的選擇,這一系列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我們在生活中看很多人,從他的性格、談吐,大致就判斷出他以後能否取得成就,國外的一些調查研究也表明,即使有一些人非常幸運地通過彩票中了大獎,實現了一夜暴富,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又回到了從前。

這就是底層思維邏輯在決定著,人生中偶爾的幸運,改變不了最終的命運,你的認知水準突破不了,你追究還只是在那個層次上徘徊。

但要是說“人定勝天”我是不信的,牛人如我們戰國時期的商鞅、蘇秦,甚至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歷史的走向,但仍然落得五馬分屍的下場,終究還是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牛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實際上他們只是順勢而為罷了,而也有很多人他們智力超群,異常勤奮,但取得的成就卻沒有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這就是勢能和機會在起作用,那些雖然天資一般,努力程度也一般的人,由於他正好處於“風口”,正好抓住了某些機會,就做出了成績,正像雷軍所說,“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

說了這麼多,到底我們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呢?

算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年人找大師給自己算命,大師拿起他的手,指著他的掌紋給他講了什麼是生命線、什麼是愛情線。然後讓他把手握成拳頭。對他說:“你看這些線,有些你能夠握住,有些你握不住,這代表命運有一些是你能夠把控的,但有一些卻是你不能控制的,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能把控的那部分做好,其他的就聽天由命吧。”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很火的一句歌詞:“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命運不就是如此嗎?

上帝擲骰子嗎

不確定性定理,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簡單舉個例子,炒過股的人總是想知道這檔股票明天是漲還是跌,於是就有無數的股評家進行預測,可是預測的準確程度,卻跟扔硬幣也差不了多少。

這種不確定性,顛覆了人們的世界觀,以前人們相信一切都有因果邏輯,可以推理,可以預測。“量子力學”的誕生反而說明事物的發展有著隨機性,按照這樣推理,人也是有粒子組成的,那人的命運也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

這很好理解,假如你的命運從你出生時就已經註定,那你學習不學習是那樣,努力不努力還是那樣,那我努力學習奮鬥又有什麼用呢?

既然萬事萬物都是不可預測的,那我們還費勁心思總結經驗,研究規律豈不是徒勞無功嗎?

這顯然也是不對的,承認不確定性,就是承認偶然性,客觀規律當然存在,但卻有其適用範圍,並不存在普世真理是顛沛不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如果仍硬幣,你無法預測每一次扔出的硬幣是正還是反,但隨著試驗的增加,你通過總結規律會發現出現正和反的概率會無限接近於二分之一,我們研究事物的規律,就是為了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既然事物不可測,人生充滿不確定性,為何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他們自命不凡,堅信自己能成大事,最後也確實取得了成功。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這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倖存者偏差”造成的,人們總結成功人士的經驗都有“自信”這一點,但卻忽略了大部分不成功的人可能也很自信,但人們並沒有把他們作為樣本計算在內。另一方面原因要從一個實驗說起。

美國一所智力測驗機構到一所小學,測試學生的智力。最後他們把智力比較突出的學生名單告訴了學校。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進行測試,只是隨機指定了一些學生。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他們跟蹤研究這些人,驚奇的發現當年他們隨機指定的這波人,普遍比當年另外那波人取得的成就要大。

後來他們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那些被隨機指定智力超群的人,因為他們受到了認可,讓他們收穫了更多的自信,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一種力量,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優秀的種子,而這顆種子會不斷的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其實很多時候,正是這樣一種對自己命運的堅信,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困難時,不斷自我肯定,堅信失敗只是暫時,而成功則是必然。

那些不甘平庸,相信自己必將出類拔萃的人,就是在這種心理暗示的不斷強化下,克服重重困難,最後走向成功的。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從未來穿越來到現在,他告訴你,你的未來會非常成功,這就會讓你收穫極大的自信,仿佛給你增加了一個引擎,帶給你無窮的力量。

說到這兒,大家覺得這怎麼聽起來像是成功學,每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我能贏。難道堅信自己能成功就一定能成功了?顯然這是不夠的。

一個人的命運受時代、環境、自身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時代我們無從選擇,環境我們無法改變,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性格做起。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有人會說,性格是天生的,也有人會說,性格是後天環境塑造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卻也不儘然。思維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歸根到底,性格的形成與人的思維方式、認知水準密不可分。要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認知水準做起。

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一語道出了性格改變的不易。雖然性格很難改變,但並不是不能改變。在北大曾有一名男生,入學時性格非常內向,與陌生人說話就會臉紅,他為了改變自己這一性格缺陷,列出了這種性格會對自己未來帶來的種種不利,並制定了一整套改變自己的方案,比如其中有一項任務就是強迫自己每天找五個陌生人說話,從最初的羞於啟齒,到之後的磕磕巴巴,再到後來的侃侃而談,最後他竟然當選了北大的學生會主席。

只有從思想上轉變,才會有真正的行動。很多人都是嘴上喊的震天響,實際卻永遠躲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邁出哪怕一小步。思維方式和認知水準構成了你的底層思維邏輯,進而形成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三觀”決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是在做選擇題,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岔路口,你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會有不同的命運,選擇不同的職業、不同的伴侶、不同的人生目標,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而主導你做出選擇的就是你的“三觀”。你對這個世界如何認識,你是相信“機械決定論”還是相信“量子隨機論”,你對自己的人生如何規劃,有怎樣的人生目標,你追究的人生價值是什麼,你認為什麼更重要。正是這些東西決定了你的選擇,這一系列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我們在生活中看很多人,從他的性格、談吐,大致就判斷出他以後能否取得成就,國外的一些調查研究也表明,即使有一些人非常幸運地通過彩票中了大獎,實現了一夜暴富,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又回到了從前。

這就是底層思維邏輯在決定著,人生中偶爾的幸運,改變不了最終的命運,你的認知水準突破不了,你追究還只是在那個層次上徘徊。

但要是說“人定勝天”我是不信的,牛人如我們戰國時期的商鞅、蘇秦,甚至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歷史的走向,但仍然落得五馬分屍的下場,終究還是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牛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實際上他們只是順勢而為罷了,而也有很多人他們智力超群,異常勤奮,但取得的成就卻沒有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這就是勢能和機會在起作用,那些雖然天資一般,努力程度也一般的人,由於他正好處於“風口”,正好抓住了某些機會,就做出了成績,正像雷軍所說,“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

說了這麼多,到底我們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呢?

算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年人找大師給自己算命,大師拿起他的手,指著他的掌紋給他講了什麼是生命線、什麼是愛情線。然後讓他把手握成拳頭。對他說:“你看這些線,有些你能夠握住,有些你握不住,這代表命運有一些是你能夠把控的,但有一些卻是你不能控制的,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能把控的那部分做好,其他的就聽天由命吧。”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很火的一句歌詞:“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命運不就是如此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