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羽生:一個時代的武俠精神

2009年1月22日, 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中國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 在澳大利亞逝世, 享年85歲。 他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梁羽生為人正派, 一生共創作武俠佳作30余部, 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白髮魔女傳》:還記得那個白髮姑娘的江湖愛情故事嗎?

明朝, 萬曆四十三年, 涼秋。

雲貴總督卸任歸鄉, 途遭綠林女大盜“玉羅刹”練霓裳劫財, 隨行護送的武當派子弟與練霓裳自此結怨。 然, 武當派弟子卓一航, 不顧師門恩怨, 與練霓裳相愛情深, 兩人歷經生死劫難,

最終相守江湖。 、

這豪氣與浪漫並在的武俠故事, 即出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之筆。 到現在為止, 由《白髮魔女傳》改編的影視作品、漫畫、甚至遊戲, 不計其數。

梁羽生, 原名陳文統, 在華人的世界裡, 他是無人不曉的武俠文學大師, 公認的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

因其古今貫通、雅俗共賞的風格及故事中的俠骨柔情, 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除了上面提到的《白髮魔女傳》外, 他的《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等作品也倍受歡迎, 以此改編的文藝作品不計其數。

羽生:“羽客傳奇, 萬紙入勝;生公說法, 千古通靈”

1924年3月22日, 梁羽生出生于廣西省蒙山縣, 原名陳文統。 出身書香門第的他, 5歲開始認字, 7歲便可背誦唐詩三百首, 自小跟外祖父念四書五經、古文觀止, 做詩詞、對聯。

後來, 因日軍侵擾返鄉, 適逢數位粵籍學者避難蒙山, 梁羽生又從師于廣州史學家簡又文, 豐富了歷史知識。 抗日戰爭勝利後, 梁羽生入讀廣州嶺南大學, 所學專業是國際經濟。 畢業後, 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

便在香港《大公報》從事副刊編輯的工作, 同時也是專欄作者。

青年時期的梁羽生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 入迷程度之深, 往往廢寢忘食。 步入社會後, 此愛好便一發不可收拾, 每每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 更是滔滔不絕, 眉飛色舞。 深厚的文學功底,

豐富的文史知識, 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的閱讀, 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2005年在浸大演講時, 他首度公開解釋筆名的由來, 指由於南北朝分“梁”、“陳”, 而“梁”先于“陳”, 也是文人輩出時代, 故取姓“梁”。 再結合臺灣友人的贈句, “羽客傳奇, 萬紙入勝;生公說法, 千古通靈”, 因此成名。

1954年, 他受命寫作武俠小說供報刊連載, 《龍虎鬥京華》由此誕生。 從此, 他便走上了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 走進他此生的事業, 走入他的宿命。

《龍虎鬥京華》的問世 梁大俠初露頭角

這一切都開始於1954年, 那年, 香港武術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1954年, 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 他們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 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臺比武,

一決雌雄。 兩派掌門人為了各自的門派利益, 在擂臺上拳腳相爭, 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

以此為契機, 《新晚報》沒過幾天便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轟動一時。 可以說, 《龍虎鬥京華》是為“新派”武俠小說之源頭伊始, 在當時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 梁大俠初露頭角。

梁羽生作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直筆耕不輟,至1983年《武當一劍》止,共連載武俠小說三十三部,計一千萬餘字。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其代表作。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甯、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話》、《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梁羽生和金庸 “金梁並稱,一時瑜亮”

在上世紀60、70年代,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提出了新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

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和推崇。

當然,梁羽生也有自己獨特的武俠理念。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了明確的肯定。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世人“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其次,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要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因而,俠才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最後,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寫好武俠小說,只有在具備了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之後,才能期望成功。武俠小說創作並非易事,撰寫者應當端正創作態度。

1987年,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亞,數年後歸信基督教。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曾受聘為深圳市楹聯學會的名譽會長。2006年12月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出版公司30周年活動時突然中風,手腳活動不便。

在這之後,他就一直在悉尼寶活市陳秉達療養院中療養。患病2年多後,梁羽生先生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歲。

緬懷:一個時代的武俠精神

梁羽生一生成就不凡,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的榮譽文學博士稱號,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2008年又獲澳洲華文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

老年時期的梁羽生

自1980年代宣佈“封刀”並旅居澳大利亞後,梁羽生一直處於半隱居狀態,將他的武俠理念運用于生活。就算不再創作武俠小說,梁羽生老先生的人格魅力還是深深吸引著人們,正派的作風、廣博的知識,讓人敬仰,令人慨歎。

梁羽生曾為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仁俠並存,身體力行,不愧為一個時代的楷模。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

梁羽生作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直筆耕不輟,至1983年《武當一劍》止,共連載武俠小說三十三部,計一千萬餘字。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弓緣》三書是其代表作。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甯、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話》、《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梁羽生和金庸 “金梁並稱,一時瑜亮”

在上世紀60、70年代,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提出了新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

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和推崇。

當然,梁羽生也有自己獨特的武俠理念。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了明確的肯定。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世人“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其次,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要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因而,俠才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最後,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寫好武俠小說,只有在具備了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之後,才能期望成功。武俠小說創作並非易事,撰寫者應當端正創作態度。

1987年,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亞,數年後歸信基督教。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曾受聘為深圳市楹聯學會的名譽會長。2006年12月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出版公司30周年活動時突然中風,手腳活動不便。

在這之後,他就一直在悉尼寶活市陳秉達療養院中療養。患病2年多後,梁羽生先生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歲。

緬懷:一個時代的武俠精神

梁羽生一生成就不凡,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的榮譽文學博士稱號,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2008年又獲澳洲華文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

老年時期的梁羽生

自1980年代宣佈“封刀”並旅居澳大利亞後,梁羽生一直處於半隱居狀態,將他的武俠理念運用于生活。就算不再創作武俠小說,梁羽生老先生的人格魅力還是深深吸引著人們,正派的作風、廣博的知識,讓人敬仰,令人慨歎。

梁羽生曾為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仁俠並存,身體力行,不愧為一個時代的楷模。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