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獨秀晚年生活窮困潦倒,一氣節卻令所有人肅然起敬

1932年10月15日, 在國民黨巨額懸賞多年後, 陳獨秀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創辦非法政黨的罪名逮捕, 隨後移交南京政府。 經過多方援救, 1937年8月23日陳獨秀提前獲釋。 從此, 陳獨秀開始了窮困潦倒的生活。

1939年5月底, 陳獨秀在戰亂中流亡鶴山坪。 鶴山坪在四川江津縣鄉間的群山環抱之中, 遠望山峰如仙鶴挺立, 林木蔥蔥, 人跡罕至。

晚年陳獨秀

陳獨秀寄居楊氏山莊的石牆院, 這是一個有20多間房的大宅子, 是前清一個進士所置房產, 此人和三個兒子都已過世, 有一孫輩楊學淵在外地工作。 他聽說陳到達鶴山坪, 立即致書家人:“騰出最好的房子, 妥為招待。 ”

陳獨秀和妻子潘蘭珍借住一間上房, 兩間廂房。 房內陳設原極簡單, 堆滿書籍和箱籠舊物。 最醒目的是牆上有嶽飛的“還我河山”草書拓片。 這個院子閉塞極了, 門前的路也是陡峭坎坷的。

陳獨秀過去不論在北京,

還是在上海什麼地方, 家裡都是往來無白丁, 就是在南京老虎橋監獄裡, 也是親朋好友絡繹不絕。 現在他感到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心中的落寞自然是無法避免的。

生活極清苦, 物價又飛漲。 陳獨秀為了糊口, 把朋友送給他的灰鼠袍子也“當”了。 他晚年的詩句有:

日白雲黃欲暮天, 更無多剩此殘年,

病如簷雪銷難盡, 愁似池冰結愈堅。

陳獨秀書法

儘管如此, 他不吃“嗟來之食”, 對此認真之極。 任卓宣(葉青), 給陳寄了200元, 他立即退回。 國民黨中央的秘書長朱家驊, 他的學生, 贈5000元, 他立即拒絕。 朱又托張國燾轉贈, 他再次退回, 並寫信斥責:“請你以後不要多事!”張感慨地說:“仲甫總是如此!”

一些北大的畢業生, 陳獨秀的學生, 成了國民黨政要的, 如羅家倫、傅斯年等等, 到四川重慶來時, 都專程來此山村看望老師。 看到他如此貧困, 不免資助。 陳說:“你們把我當乞丐施捨嗎!”一些人說:“恩師之情, 銘刻在心, 不能忘也!”他說:“我理解你們的心情, 但我窮死餓死也不會收的。 ”

國民政府解他的生活情況,

撥一筆錢給他。 國庫局派大員親去處理, 江津縣銀行辦事處主任也陪同登門, 希望落實此事。 陳獨秀更是堅決拒絕, “原封退回!”

此真所謂“貧士無財有傲骨, 愈窮傲骨愈突兀!”在貧病交加之中, 他還有一種“使命感”。 1939年5月致友人信中說:“血壓高, 兩耳幾於半聾。 長久如此, 百事俱廢矣!心所欲著之書未成, 誠堪浩歎!”

梁實秋

這時他要寫的書是《小學識字教本》。 他認為, “學童識字是盲記如符咒, 嚴重戕殘孩子, 急待改良。 ”

為出版事, 陳獨秀和編譯局書信往來達70多次, 終未能印刷。 最後在1942年油印50份, 梁實秋得到一份。 到1971年, 梁實秋在臺灣影印出版。 他說:“實在寫得好!觀點源於唯物論, 精詳、通達、是生平傑作, 最能展示他的舊學根底……在我有生之年, 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

他在鶴山坪得知, 1939年9月17日, 蘇聯紅軍大舉入侵波蘭, 依照秘密協定和德國瓜分波蘭時, 怒火中燒, 憤怒疾書長詩一首, 中有“……旁行越鄰國, 勢若吞舟鯨, 食人及其類, 勳舊一朝烹。 黃金握在手, 利箭腰間鳴, 二者唯君擇, 逆死順則生……”他激憤的情緒是無以復加的了。

1942年5月,陳病重了,17日至25日,三度昏厥。27日晚,9時40分逝世。慷慨解囊辦理後事的竟是相識不久的江津人鄧蟾秋、鄧燮康叔侄兩人,墓地也是在鄧家的鼎山山麓的康莊,背靠鬱鬱蔥蔥的山林,面對日夜奔騰的長江。

1942年5月,陳病重了,17日至25日,三度昏厥。27日晚,9時40分逝世。慷慨解囊辦理後事的竟是相識不久的江津人鄧蟾秋、鄧燮康叔侄兩人,墓地也是在鄧家的鼎山山麓的康莊,背靠鬱鬱蔥蔥的山林,面對日夜奔騰的長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