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二則名門家訓典範:立身 處事 敬業 治家

 立身篇

三國·諸葛亮《諸葛亮集》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宋·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學, 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 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 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 因物而遷, 不學, 則舍君子而為小人, 可不念哉!付弈。

處事篇

宋·朱熹《朱子文集》

大凡敦厚忠信, 能攻吾過者, 益友也;其諂諛輕薄, 傲慢褻狎, 導人為惡者, 損友也。 推此求之, 亦自合見得五七分。 見人嘉言善行, 則敬慕而紀錄之。 見人好文字勝己者, 則借來熟看, 或傳錄之而諮問之, 思與之齊而後已。 不拘長短, 惟善是取。

 清·張履祥《張園先生全集》

忠信篤敬, 是一生做人根本。 若子弟在家庭, 不敬信父兄;在學堂, 不敬信師友, 欺詐傲慢, 習以性成, 望其讀書明義理, 向後長進, 難矣。

 敬業篇

宋·包拯《包拯集》後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

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 不得葬於大塋之中, 不從吾志, 非吾子孫。 仰工刊石, 豎於堂屋東壁, 以詔後世。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勤儉自持, 習勞習苦, 可以處樂, 可以處約, 此君子也。 餘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習氣, 飲食起居, 尚守寒素。 家風極儉也可, 略豐也可, 太豐則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 由儉入奢易, 由奢返儉難。 爾年尚幼, 切不可貪愛奢華, 不可慣習懶惰。 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 勤苦儉約, 未有不興, 驕奢倦怠, 未有不敗。

 清·李毓秀《弟子規》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謹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治家篇

宋·劉清之《戒子通錄》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飲食衣服, 若思得之艱難, 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 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 可辦粗衣幾件;不饑不寒足矣, 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等無時思有時, 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宋·劉清之《戒子通錄》

教子有五:導其性, 廣其志, 養其才, 鼓其氣, 攻其病, 廢一不可。 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 又積善以滋潤之。

 明末清初·朱柏廬《朱子家訓》

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

關鎖門戶, 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 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 宴客切勿流連。

 宋·司馬光《家范》

為人母者, 不患不慈, 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 愛而不教, 使淪於不肖, 陷於大惡, 入于刑辟, 歸於亂亡, 非他人敗也, 母敗之也, 自古及今, 若是者多矣, 不可悉數。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昔吾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 第一起早, 第二打掃潔淨, 第三誠修祭掃, 第四善待親族鄰里。 凡親族鄰里來家, 無不恭敬款接, 有急必周濟之, 有訟必排解之, 有喜必慶賀之, 有疾必問, 有喪必用。 此四事之外, 於讀書種菜等事, 尤為刻刻留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