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正非:過年別玩了

一、任正非:過年別玩了

回顧去年華為的節前座談會上, 任老闆發飆了。

因為這是華為的傳統。 新年前, 老任都會和各個部門坐下來,

輕鬆地聊一下這一年的感悟得失, 讓主管們聊聊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

據說, 在這場精心組織的某部門座談會上, 發言主要有三類:

第一種, 邀功求賞型。 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 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 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 指鹿為馬型。 說存在的問題很嚴重, 客戶意見很大,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 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 所以意見很大。

第三種, 避實務虛型。 “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 “雲”講了好幾層, 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 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 老任總結的時候噴著怒火道“還過個屁年”!

一、什麼是精緻的業績泡沫?

前文故事, 是將偌大一個職場微縮到了一個會場之中。

放眼望去, 在職場人的空氣中, 到處充斥著這種精緻的演技和泡沫的業績。 就拿職場人比較集中的兩個地方來說說。

一個地方是會議室, 尤其是老闆會參加的會議。 在唾沫橫飛的各種彙報中, 清醒一點的人會發現, 這裡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 所有的階段性資料, 同比、環比都是上升的, 但會議的主題可能是“如何解決目前公司的市場困局”;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類似華為的, 讓講問題全講業績, 讓講缺陷全講優點, 讓講現在全講未來, 靠的就是一條三寸不爛之舌。

一個地方是朋友圈, 早上在路上拍一路朝霞, 中午在飯店拍一桌酒菜, 下午在會議室拍一張PPT和滿桌子的材料, 晚上沒條件的就拍一個路燈背影,

有條件就在機場拍一排飛機, 仿佛每天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搭配的文字通常是積極陽光的, 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無論跑多遠都要為客戶拿到器材”, “這夜的星光讓我迷醉”之類, 看著讓人讚歎。

人生如戲, 全靠演技。 我們身邊的確有那麼一撮人, 營造出來的工作量, 就像爾康對紫薇的愛一樣, 滿滿溢出, 再流到地上那麼假。

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泡沫”。 也許很多人是跟風而做, 但卻是害人不淺。 這類泡沫存在於兩種層面, 一種是為了讓老闆同事看看自己有多辛苦;另外一種是為了感動自己, 讓自我覺得人生很充實!

如果為了感動自己, 這事兒毛病不大, 殘酷的職場, 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 但要注意, 第一, 不要轉化為抱怨的動力;第二,

那麼忙是否真的有用?自己要多衡量一下, 別把自己也蒙蔽了。

如果純粹是為了給老闆看的, 以證明自己多積極, 多努力, 那就真的大可不必。

二、少盯老闆, 多講實事

任正非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屁股對著老闆, 眼睛才能看著客戶”。

洞若觀火, 看的很透徹。 粗實簡單的說明了指向。 你的眼睛時刻盯著老闆, 研究老闆的喜好, 盯著公司的各種恩怨和各種小九九, 老闆不喜歡。 因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 可想而知, 你有多少精力做點實在的事情。

正確的業績觀, 不能總想著靠忽悠獲得成長。 誇誇其談, 對上忽悠領導, 對外忽悠同事, 最可怕的是, 忽悠久了, 連自己都信了。

要清楚, 你身邊的人, 尤其你的老闆之所以混到今天的位置,

絕非平白無故的。 你可以選擇不尊敬你的老闆, 但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的位置。 以為領導高高在上不懂業務, 就想著忽悠過關, 耍小聰明害死人。 其實, 你心裡那點小心思, 領導心裡清楚的很。 尊重領導位置, 常懷敬畏之心, 才不會起忽悠之念。

另外, 從換位思考而言, 站在他的位置上, 不擔心現在, 擔心的是未來。 年關時刻, 老闆想的都是明年的困難怎麼解決, 誰會關心你過去一二三四幾件小事?所以, 無論是開會談, 還是寫工作報告, 儘量少寫過去的業績, 儘量多寫未來的問題和計畫, 才是實幹的做法。

有人說, 閉口不言, 別人怎麼知道?說肯定是要說的, 但要說點實在的。 從華為的案例來看, 老闆給你機會說了啊, 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2017-12-16 財經內參

來源 | 任大客(ID:rendakecc)

一、任正非:還過個屁年!

回顧去年華為的節前座談會上,任老闆發飆了。

因為這是華為的傳統。新年前,老任都會和各個部門坐下來,輕鬆地聊一下這一年的感悟得失,讓主管們聊聊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

據說,在這場精心組織的某部門座談會上,發言主要有三類:

第一種,邀功求賞型。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指鹿為馬型。說存在的問題很嚴重,客戶意見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所以意見很大。

第三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雲”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老任總結的時候噴著怒火道“還過個屁年”!

一、什麼是精緻的業績泡沫?

前文故事,是將偌大一個職場微縮到了一個會場之中。

放眼望去,在職場人的空氣中,到處充斥著這種精緻的演技和泡沫的業績。就拿職場人比較集中的兩個地方來說說。

一個地方是會議室,尤其是老闆會參加的會議。在唾沫橫飛的各種彙報中,清醒一點的人會發現,這裡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所有的階段性資料,同比、環比都是上升的,但會議的主題可能是“如何解決目前公司的市場困局”;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類似華為的,讓講問題全講業績,讓講缺陷全講優點,讓講現在全講未來,靠的就是一條三寸不爛之舌。

一個地方是朋友圈,早上在路上拍一路朝霞,中午在飯店拍一桌酒菜,下午在會議室拍一張PPT和滿桌子的材料,晚上沒條件的就拍一個路燈背影,有條件就在機場拍一排飛機,仿佛每天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搭配的文字通常是積極陽光的,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無論跑多遠都要為客戶拿到器材”,“這夜的星光讓我迷醉”之類,看著讓人讚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身邊的確有那麼一撮人,營造出來的工作量,就像爾康對紫薇的愛一樣,滿滿溢出,再流到地上那麼假。

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泡沫”。也許很多人是跟風而做,但卻是害人不淺。這類泡沫存在於兩種層面,一種是為了讓老闆同事看看自己有多辛苦;另外一種是為了感動自己,讓自我覺得人生很充實!

如果為了感動自己,這事兒毛病不大,殘酷的職場,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但要注意,第一,不要轉化為抱怨的動力;第二,那麼忙是否真的有用?自己要多衡量一下,別把自己也蒙蔽了。

如果純粹是為了給老闆看的,以證明自己多積極,多努力,那就真的大可不必。

二、少盯老闆,多講實事

任正非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屁股對著老闆,眼睛才能看著客戶”。

洞若觀火,看的很透徹。粗實簡單的說明了指向。你的眼睛時刻盯著老闆,研究老闆的喜好,盯著公司的各種恩怨和各種小九九,老闆不喜歡。因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可想而知,你有多少精力做點實在的事情。

正確的業績觀,不能總想著靠忽悠獲得成長。誇誇其談,對上忽悠領導,對外忽悠同事,最可怕的是,忽悠久了,連自己都信了。

要清楚,你身邊的人,尤其你的老闆之所以混到今天的位置,絕非平白無故的。你可以選擇不尊敬你的老闆,但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的位置。以為領導高高在上不懂業務,就想著忽悠過關,耍小聰明害死人。其實,你心裡那點小心思,領導心裡清楚的很。尊重領導位置,常懷敬畏之心,才不會起忽悠之念。

另外,從換位思考而言,站在他的位置上,不擔心現在,擔心的是未來。年關時刻,老闆想的都是明年的困難怎麼解決,誰會關心你過去一二三四幾件小事?所以,無論是開會談,還是寫工作報告,儘量少寫過去的業績,儘量多寫未來的問題和計畫,才是實幹的做法。

有人說,閉口不言,別人怎麼知道?說肯定是要說的,但要說點實在的。從華為的案例來看,老闆給你機會說了啊,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一、任正非:還過個屁年!

回顧去年華為的節前座談會上,任老闆發飆了。

因為這是華為的傳統。新年前,老任都會和各個部門坐下來,輕鬆地聊一下這一年的感悟得失,讓主管們聊聊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

據說,在這場精心組織的某部門座談會上,發言主要有三類:

第一種,邀功求賞型。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指鹿為馬型。說存在 的問題很嚴重,客戶意見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所以意見很大。

第三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雲”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老任總結的時候噴著怒火道“還過個屁年”!

一、什麼是精緻的業績泡沫?

前文故事,是將偌大一個職場微縮到了一個會場之中。

放眼望去,在職場人的空氣中,到處充斥著這種精緻的演技和泡沫的業績。就拿職場人比較集中的兩個地方來說說。

一個地方是會議室,尤其是老闆會參加的會議。在唾沫橫飛的各種彙報中,清醒一點的人會發現,這裡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所有的階段性資料,同比、環比都是上升的,但會議的主題可能是“如何解決目前公司的市場困局”;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類似華為的,讓講問題全講業績,讓講缺陷全講優點,讓講現在全講未來,靠的就是一條三寸不爛之舌。

一個地方是朋友圈,早上在路上拍一路朝霞,中午在飯店拍一桌酒菜,下午在會議室拍一張PPT和滿桌子的材料,晚上沒條件的就拍一個路燈背影,有條件就在機場拍一排飛機,仿佛每天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搭配的文字通常是積極陽光的,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無論跑多遠都要為客戶拿到器材”,“這夜的星光讓我迷醉”之類,看著讓人讚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身邊的確有那麼一撮人,營造出來的工作量,就像爾康對紫薇的愛一樣,滿滿溢出,再流到地上那麼假。

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泡沫”。也許很多人是跟風而做,但卻是害人不淺。這類泡沫存在於兩種層面,一種是為了讓老闆同事看看自己有多辛苦;另外一種是為了感動自己,讓自我覺得人生很充實!

如果為了感動自己,這事兒毛病不大,殘酷的職場,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但要注意,第一,不要轉化為抱怨的動力;第二,那麼忙是否真的有用?自己要多衡量一下,別把自己也蒙蔽了。

如果純粹是為了給老闆看的,以證明自己多積極,多努力,那就真的大可不必。

二、少盯老闆,多講實事

任正非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屁股對著老闆,眼睛才能看著客戶”。

洞若觀火,看的很透徹。粗實簡單的說明了指向。你的眼睛時刻盯著老闆,研究老闆的喜好,盯著公司的各種恩怨和各種小九九,老闆不喜歡。因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可想而知,你有多少精力做點實在的事情。

正確的業績觀,不能總想著靠忽悠獲得成長。誇誇其談,對上忽悠領導,對外忽悠同事,最可怕的是,忽悠久了,連自己都信了。

要清楚,你身邊的人,尤其你的老闆之所以混到今天的位置,絕非平白無故的。你可以選擇不尊敬你的老闆,但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的位置。以為領導高高在上不懂業務,就想著忽悠過關,耍小聰明害死人。其實,你心裡那點小心思,領導心裡清楚的很。尊重領導位置,常懷敬畏之心,才不會起忽悠之念。

另外,從換位思考而言,站在他的位置上,不擔心現在,擔心的是未來。年關時刻,老闆想的都是明年的困難怎麼解決,誰會關心你過去一二三四幾件小事?所以,無論是開會談,還是寫工作報告,儘量少寫過去的業績,儘量多寫未來的問題和計畫,才是實幹的做法。

有人說,閉口不言,別人怎麼知道?說肯定是要說的,但要說點實在的。從華為的案例來看,老闆給你機會說了啊,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2017-12-16 財經內參

來源 | 任大客(ID:rendakecc)

一、任正非:還過個屁年!

回顧去年華為的節前座談會上,任老闆發飆了。

因為這是華為的傳統。新年前,老任都會和各個部門坐下來,輕鬆地聊一下這一年的感悟得失,讓主管們聊聊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

據說,在這場精心組織的某部門座談會上,發言主要有三類:

第一種,邀功求賞型。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指鹿為馬型。說存在的問題很嚴重,客戶意見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所以意見很大。

第三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雲”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老任總結的時候噴著怒火道“還過個屁年”!

一、什麼是精緻的業績泡沫?

前文故事,是將偌大一個職場微縮到了一個會場之中。

放眼望去,在職場人的空氣中,到處充斥著這種精緻的演技和泡沫的業績。就拿職場人比較集中的兩個地方來說說。

一個地方是會議室,尤其是老闆會參加的會議。在唾沫橫飛的各種彙報中,清醒一點的人會發現,這裡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所有的階段性資料,同比、環比都是上升的,但會議的主題可能是“如何解決目前公司的市場困局”;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類似華為的,讓講問題全講業績,讓講缺陷全講優點,讓講現在全講未來,靠的就是一條三寸不爛之舌。

一個地方是朋友圈,早上在路上拍一路朝霞,中午在飯店拍一桌酒菜,下午在會議室拍一張PPT和滿桌子的材料,晚上沒條件的就拍一個路燈背影,有條件就在機場拍一排飛機,仿佛每天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搭配的文字通常是積極陽光的,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無論跑多遠都要為客戶拿到器材”,“這夜的星光讓我迷醉”之類,看著讓人讚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身邊的確有那麼一撮人,營造出來的工作量,就像爾康對紫薇的愛一樣,滿滿溢出,再流到地上那麼假。

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泡沫”。也許很多人是跟風而做,但卻是害人不淺。這類泡沫存在於兩種層面,一種是為了讓老闆同事看看自己有多辛苦;另外一種是為了感動自己,讓自我覺得人生很充實!

如果為了感動自己,這事兒毛病不大,殘酷的職場,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但要注意,第一,不要轉化為抱怨的動力;第二,那麼忙是否真的有用?自己要多衡量一下,別把自己也蒙蔽了。

如果純粹是為了給老闆看的,以證明自己多積極,多努力,那就真的大可不必。

二、少盯老闆,多講實事

任正非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屁股對著老闆,眼睛才能看著客戶”。

洞若觀火,看的很透徹。粗實簡單的說明了指向。你的眼睛時刻盯著老闆,研究老闆的喜好,盯著公司的各種恩怨和各種小九九,老闆不喜歡。因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可想而知,你有多少精力做點實在的事情。

正確的業績觀,不能總想著靠忽悠獲得成長。誇誇其談,對上忽悠領導,對外忽悠同事,最可怕的是,忽悠久了,連自己都信了。

要清楚,你身邊的人,尤其你的老闆之所以混到今天的位置,絕非平白無故的。你可以選擇不尊敬你的老闆,但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的位置。以為領導高高在上不懂業務,就想著忽悠過關,耍小聰明害死人。其實,你心裡那點小心思,領導心裡清楚的很。尊重領導位置,常懷敬畏之心,才不會起忽悠之念。

另外,從換位思考而言,站在他的位置上,不擔心現在,擔心的是未來。年關時刻,老闆想的都是明年的困難怎麼解決,誰會關心你過去一二三四幾件小事?所以,無論是開會談,還是寫工作報告,儘量少寫過去的業績,儘量多寫未來的問題和計畫,才是實幹的做法。

有人說,閉口不言,別人怎麼知道?說肯定是要說的,但要說點實在的。從華為的案例來看,老闆給你機會說了啊,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一、任正非:還過個屁年!

回顧去年華為的節前座談會上,任老闆發飆了。

因為這是華為的傳統。新年前,老任都會和各個部門坐下來,輕鬆地聊一下這一年的感悟得失,讓主管們聊聊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

據說,在這場精心組織的某部門座談會上,發言主要有三類:

第一種,邀功求賞型。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指鹿為馬型。說存在 的問題很嚴重,客戶意見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所以意見很大。

第三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雲”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老任總結的時候噴著怒火道“還過個屁年”!

一、什麼是精緻的業績泡沫?

前文故事,是將偌大一個職場微縮到了一個會場之中。

放眼望去,在職場人的空氣中,到處充斥著這種精緻的演技和泡沫的業績。就拿職場人比較集中的兩個地方來說說。

一個地方是會議室,尤其是老闆會參加的會議。在唾沫橫飛的各種彙報中,清醒一點的人會發現,這裡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所有的階段性資料,同比、環比都是上升的,但會議的主題可能是“如何解決目前公司的市場困局”;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類似華為的,讓講問題全講業績,讓講缺陷全講優點,讓講現在全講未來,靠的就是一條三寸不爛之舌。

一個地方是朋友圈,早上在路上拍一路朝霞,中午在飯店拍一桌酒菜,下午在會議室拍一張PPT和滿桌子的材料,晚上沒條件的就拍一個路燈背影,有條件就在機場拍一排飛機,仿佛每天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搭配的文字通常是積極陽光的,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無論跑多遠都要為客戶拿到器材”,“這夜的星光讓我迷醉”之類,看著讓人讚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身邊的確有那麼一撮人,營造出來的工作量,就像爾康對紫薇的愛一樣,滿滿溢出,再流到地上那麼假。

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泡沫”。也許很多人是跟風而做,但卻是害人不淺。這類泡沫存在於兩種層面,一種是為了讓老闆同事看看自己有多辛苦;另外一種是為了感動自己,讓自我覺得人生很充實!

如果為了感動自己,這事兒毛病不大,殘酷的職場,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但要注意,第一,不要轉化為抱怨的動力;第二,那麼忙是否真的有用?自己要多衡量一下,別把自己也蒙蔽了。

如果純粹是為了給老闆看的,以證明自己多積極,多努力,那就真的大可不必。

二、少盯老闆,多講實事

任正非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屁股對著老闆,眼睛才能看著客戶”。

洞若觀火,看的很透徹。粗實簡單的說明了指向。你的眼睛時刻盯著老闆,研究老闆的喜好,盯著公司的各種恩怨和各種小九九,老闆不喜歡。因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可想而知,你有多少精力做點實在的事情。

正確的業績觀,不能總想著靠忽悠獲得成長。誇誇其談,對上忽悠領導,對外忽悠同事,最可怕的是,忽悠久了,連自己都信了。

要清楚,你身邊的人,尤其你的老闆之所以混到今天的位置,絕非平白無故的。你可以選擇不尊敬你的老闆,但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的位置。以為領導高高在上不懂業務,就想著忽悠過關,耍小聰明害死人。其實,你心裡那點小心思,領導心裡清楚的很。尊重領導位置,常懷敬畏之心,才不會起忽悠之念。

另外,從換位思考而言,站在他的位置上,不擔心現在,擔心的是未來。年關時刻,老闆想的都是明年的困難怎麼解決,誰會關心你過去一二三四幾件小事?所以,無論是開會談,還是寫工作報告,儘量少寫過去的業績,儘量多寫未來的問題和計畫,才是實幹的做法。

有人說,閉口不言,別人怎麼知道?說肯定是要說的,但要說點實在的。從華為的案例來看,老闆給你機會說了啊,你重點說有乾貨的工作思考,已經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過去的收穫和成長,不需要唾沫四濺的講業績。況且,路遙知馬力,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默默的拾掇好自己,比朋友圈的榮華富貴更重要。

三、和自己對話,做個聰明人

於丹說,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正確的業績觀,應該更多的和自己對話。時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手頭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完這個事情可以增長什麼能力?自己做的事情,對於公司、對於同事、甚至對於整個行業,是否有幫助?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請修正優化。

這個IP頻出的年代,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我沉澱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自身能力的成長才是真的力量,否則,離開所依附的力量,你將一無是處。所以,從小事做起,從沒事找事做起,多幹實事才是成長的路徑。

買完咖啡主動問老闆,要不要把明天要見的客戶的資料整理了啊?

常問忙得七竅生煙的老同事,要不要幫你找找資料啊?

老司機說“不用不用”的時候,真的走了你就輸了;當然要繼續真誠地表示,反正我現在也不忙,有事您說!然後快樂的和老司機學本事。

真沒啥事做,寧願研讀公司近期的方案計畫材料,說不定第二天的選題會立刻就用上;看看公司內網、媒體對公司的報導,聽聽CEO的演講,公司開大會隨便抖出CEO在哪次分享會上用過的梗,瞬間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找不到事做的人很鬱悶,沒事瞎忙的人很煩人,沒事找事的人很聰明。

做個聰明人吧,別讓精心構建的業績泡沫,毀了自己。

春節到了,這個時刻大家應該在回家團聚的路上。

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延伸閱讀:

《二、20多家倒閉企業的血泣: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最近我招聘了一個新人,我問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況,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戶,也很有價值,他也說他們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闆說“我們就是要高福利,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

但我最後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的公司卻要選擇離開?他的回答讓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計他們老闆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公司為什麼會突然宣佈倒閉呢?我想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課,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1、安逸和寬容,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這個問題我有過切膚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幾個人合夥人投資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員工上下班時間自己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原則只有一個,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務。現在想來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嚴明的紀律是不會有成績的,解放軍作戰為什麼厲害?是因為紀律嚴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公司的時候都非常的恨我,說我太苛刻,但他們一離開我們所在的團隊,他們立馬就成為了另一個團隊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別再對制度進行寬容,別再對員工進行寬容。這是對員工未來的最大不負責。作為企業主,作為管理者,你要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才是對他未來的負責。

2、企業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貴的人

有些企業老闆,不知道從那個大佬那裡聽來的理論,要用最高的薪資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這個道理聽裡來不錯,但能執行嗎?

我非常贊同高薪養人,但我不認同企業一開始就高薪,你錢都還沒賺回來,你就高薪,你知道賺錢是需要過程的,當過程的結果都還沒到來的時候,你就死掉了。這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事情,我比較贊同將賺回來的錢合理的分掉,我也認為絕大多數企業主不會在這個問題糾結。

那回頭來說,招聘是不是該招聘最合適的人,最努力願意一起共同發展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比挖幾個看起來閃光點滿多的人實在的多。

3、假裝高X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見了很多創業型的公司,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租最好的辦公室,要大要夠氣派,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傢俱,人手一台蘋果電腦,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個3個小時是休息時間。

同學們看著這種成立沒兩年的公司,就千萬別去,你如果為了玩一下,那你搞緊,因為沒多少時間了。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活下去,燒投資人的錢可以活多久?不是誰都有Google那種資本來玩的?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低調做事,如果你看著一個簡樸的公司,但每個人都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錯不了的,他們比你想像的要好的多。

因為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例如:e租寶——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

中晉——老闆購入4700萬豪車、3億元豪宅。

4、為高薪而共同奮鬥

別抱怨你的薪資低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的收入不夠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絕大多數企業主其實非常願意給一些高薪資來和員工共同成長。但員工同學,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嗎?當你真正認識到工作時,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時候,我向毛主席保證,你一定就是你企業中下一個高薪的人。如果你老闆還是沒給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來。

5、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企業文化

我調查了20多家倒閉的創業企業,後來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老闆,幾乎沒有人加班。創業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穩,公司資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樣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華為為什麼市值是BAT的總和還要多?我和他們曾有個幾個月的業務交集,對華為員工來說,沒有白天黑夜,只有什麼時候完成任務。

別再羡慕別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附:一張圖識別好公司和爛公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