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能源車補貼急刹轉向 產業將逐步邁向市場化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有報導稱,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或將進一步收緊, 未來更傾向于鼓勵高里程、低能耗車型。 新能源車補貼將急刹轉向, 已經成為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 未來一旦“靴子落地”, 有多少新能源車會失速甩尾?

記者調查:降補消息流傳甚廣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 部分新能源汽車4S店已經對補貼降低的消息深信不疑, 甚至明確給出了補貼下降的額度。

銷售人員:“明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就會降低。 ”

記者:“大約降多少錢?”

銷售人員:“10%。 ”

一直以來, 補貼有效降低了新能源車的價格,

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有銷售人員舉例對記者介紹說:“比如我們這款車補貼後的價格是59800, 將近6萬元。 補貼涉及到國補和地補, 國補是3.6萬, 地補是1.8萬。 ”

網傳方案:下降更快, 標準更嚴

新能源汽車補貼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政府補貼。 如今, 補貼政策或將面臨一個較大的調整。 根據市場瘋傳的一份2018年補貼方案, 明年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將降低20%, 同時大幅提升車輛的補貼標準;商用車門檻大幅提升;客車補貼上限從30萬下降至18萬。 此外, 在地方層面上, 有消息稱, 北京市醞釀在2018年率先退出地方補貼。

業內人士:降補有合理性

儘管補貼政策調整將會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 但是業內資深人士申小雨依然認為,

補貼政策的調整有它的合理性:“我曾經給一家企業做顧問, 無論新能源車能否銷售出去, 只要生產一輛國家就補貼10萬塊錢。 假如可以把成本壓縮到兩萬塊, 就算新能源汽車不能賣出去, 僅僅是送給別人, 還能淨賺8萬塊錢。 ”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也認為, 如果補貼下降幅度合理的話, 並不會對正規企業產生太大的影響。 他拿電動汽車企業舉了個例子說:“隨著規模的增加, 電池的成本在下降。 如果補貼標準降的不是很低的話, 它自己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

去年, 財政部曾集中公佈了部分騙補企業名單, 蘇州吉姆西、深圳五洲龍、河南少林客車等企業赫然在列。 騙補帶來的高利潤讓一些企業鋌而走險。 例如, 一輛6-8米純電動中巴車獲得的補貼最高可以達到60萬元。

申小雨認為, 當補貼的大潮退去, 就會看到誰在裸泳。

補貼退坡, 市場化提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認為, 從目前來看, 補貼政策仍然是政府調控的重要手段, 但是未來補貼逐步退出已經成為題中之義。 它的變化也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市場化的重要拐點。

沈進軍說:“在前段, 政策是很重要的。 但是, 如今企業已經認識到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企業都加大力度在開發這方面的產品。 這個時候本身政府就應該慢慢的往後退, 要發揮市場的機制和法則, 優勝劣汰。 如果僅僅靠政策, 市場不會培育起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