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莊子也不知道活著到底為什麼?

[導讀]很多事情, 雖然沒啥意義, 但是也不妨去做。 人生並不是什麼都要追求意義的, 只不過是不同的消遣方式罷了。

林嘉文跳樓自殺的新聞讓很多人震驚。 生前他在微信中寫道, “不知道這麼拼, 到底是為了什麼?”惟願逝者安息, 更願生者明白我們為何而活。

莊子也不知道活著到底為什麼?

其實莊子也說過類似的話, 《齊物論》裡說:“一受其成形, 不忘以待盡。 與物相刃相靡, 其行盡如馳, 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 奚益!其形化, 其心與之然,

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 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 而人亦有不芒者?”

莊子否認人世的價值, 認為人活著, 自結氣成形, 出生以來, 就與外界相接觸, 損耗自己的真性。 人生如白駒過隙, 倏忽而過。 忙忙碌碌, 不知道為了什麼?就算不死, 又有什麼意義?等到死的時候, 靈魂也消散, 真是悲哀!人的一生, 都是這樣迷惘的嗎?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迷惘, 世界上存在不迷惘的人嗎?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迷惘, 世界上存在不迷惘的人嗎?

道教中, 確實存在這種否認現實世界的意義的思想, 包括最豁達的莊子, 也曾因為人生是否有意義而迷惘徘徊。 莊子生於戰國時期, 諸侯割據, 戰爭頻繁, 社會動盪, 莊子內心是非常苦悶, 哀怨的。 南宋劉叔平《莊騷異曲同工論》曰:“莊周, 憤悱之雄也。 ”他本身對現實是很不滿的。

在《莊子》一書中, 講到天下之至樂裡, 用了一個典故。 說是莊子出外遊玩, 路遇一個骷髏, 莊子說了一大堆話:“子貪失理, 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鋮之誅, 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 愧遺父妻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

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人死了真的更開心嗎?

然後枕著骷髏睡覺。 晚上夢見骷髏, 骷髏說:“你說的那些都是世間的苦惱, 死了之後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莊子說:“我請司命讓你復活, 怎麼樣?”骷髏皺皺眉頭, 沉思了一會兒,

說:“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複為人間之勞乎!”意思是我怎麼能捨棄王者之樂, 又去人世辛勞呢?《齊物論》裡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我怎麼知道哪些死者不後悔他們活著的時候不早點去死呢?由此可見, 人生似乎確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死了好像更開心。

莊子為什麼不去自殺?

然而, 莊子對人世雖然有如此大的怨憤和不滿, 認為世人辛辛苦苦, 勞勞碌碌, 毫無意義。 當時著名的辯論家惠子、音樂家昭文, 師曠, 都被莊子說的一無是處。 但是莊子卻仍然沒有選擇自殺, 為什麼呢?難道他是故意這麼寫, 引導別人去自殺的?

非也。 莊子是否認現世的意義, 對現實有很多不滿, 但是莊子在否認現實的時候, 卻並沒有沉溺于現實,

而是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 與道合真的逍遙境界。

《莊子·齊物論》裡說, “道之所以虧, 愛之所以成。 ”世界本是一體的, 是道之所化。 人們因為有好惡、是非, 所以大道就不全。 但是“道”是不增不減的, 是寂然不動的。 並不是道有所虧損了, 而是人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 迷失了自己的“道”, 也可以稱之為“道性”“天真”。 莊子說:“其嗜欲深者, 其天機淺。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

莊子是“以道觀之”的。 所以在否認現實的時候, 並沒有停留在悲觀厭世的階段。 莊子否認現實, 是為了破除世人對於物質世界的執著, 進而獲得精神世界的自在於逍遙。 所以莊子談到生死的時候, 也並非是真的“好死惡生”, 而是要人不要執著於“生”, 坦然面對“死”。 只有這樣, 才能好好活下去。

吳筠《玄綱論》雲:“玄聖立言,為中人爾,中人入道,不必皆仙。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於人,最大者也。誰能無情?情動性虧,柢以速死。令其當生不悅,將死不懼,怡然自適,憂樂兩忘,則情滅而性在,形歿而神存,猶愈於形性都亡,故有齊死生之說,斯為至矣。”

不做無聊之事 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其實,古來聖賢,很多都明白這個道理。我本不想出生,但是還是出生了。我本不想死,但是仍然不得不面對死。時光流轉,如風馳電掣,水逝雲卷,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做什麼事情,再大的事業,都沒啥意義。

金聖歎說:“我既前聽其生,後聽其去,而無所於惜。是則於其中間幸而猶尚暫在,我亦於無法做消遣中隨意自作消遣而已矣。”雖然生死我沒法把握,生也隨他,死也隨他,沒啥可惜的。幸而此時我暫時還在,我也就權且做些事情,消遣時光吧。所謂“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人生很多事情,並不一定要有什麼意義。因為現實本沒有意義,在這個時候我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我要打發時間,這是我的消遣方式。

金聖歎說:“我自深悟夫誤亦消遣法也,不誤亦消遣法也,不誤不妨仍誤亦消遣法也。是以如是其刻苦也。刻苦也者,欲其精妙也。欲其精妙者,我之孟浪也。我之孟浪也者,我既以了悟也。我既了悟也者,我本無謂也。我本無謂也者,仍即我之消遣也。”

我好好做,也是消遣。隨意做,也是消遣。我做的(指評點《西廂記》一書)這麼刻苦,是想做好。雖然我知道做好了,也沒啥意義,但是我就是這麼任性。這就是我選擇的消遣人生的方式。

李商隱說:“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有些事情,明明沒啥意義,我想那個美女,但是美女不喜歡我。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想她,因為我任性!所以很多事情,雖然沒啥意義,但是也不妨去做。人生並不是什麼都要追求意義的,只不過是不同的消遣方式罷了。

吳筠《玄綱論》雲:“玄聖立言,為中人爾,中人入道,不必皆仙。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於人,最大者也。誰能無情?情動性虧,柢以速死。令其當生不悅,將死不懼,怡然自適,憂樂兩忘,則情滅而性在,形歿而神存,猶愈於形性都亡,故有齊死生之說,斯為至矣。”

不做無聊之事 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其實,古來聖賢,很多都明白這個道理。我本不想出生,但是還是出生了。我本不想死,但是仍然不得不面對死。時光流轉,如風馳電掣,水逝雲卷,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做什麼事情,再大的事業,都沒啥意義。

金聖歎說:“我既前聽其生,後聽其去,而無所於惜。是則於其中間幸而猶尚暫在,我亦於無法做消遣中隨意自作消遣而已矣。”雖然生死我沒法把握,生也隨他,死也隨他,沒啥可惜的。幸而此時我暫時還在,我也就權且做些事情,消遣時光吧。所謂“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人生很多事情,並不一定要有什麼意義。因為現實本沒有意義,在這個時候我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我要打發時間,這是我的消遣方式。

金聖歎說:“我自深悟夫誤亦消遣法也,不誤亦消遣法也,不誤不妨仍誤亦消遣法也。是以如是其刻苦也。刻苦也者,欲其精妙也。欲其精妙者,我之孟浪也。我之孟浪也者,我既以了悟也。我既了悟也者,我本無謂也。我本無謂也者,仍即我之消遣也。”

我好好做,也是消遣。隨意做,也是消遣。我做的(指評點《西廂記》一書)這麼刻苦,是想做好。雖然我知道做好了,也沒啥意義,但是我就是這麼任性。這就是我選擇的消遣人生的方式。

李商隱說:“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有些事情,明明沒啥意義,我想那個美女,但是美女不喜歡我。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想她,因為我任性!所以很多事情,雖然沒啥意義,但是也不妨去做。人生並不是什麼都要追求意義的,只不過是不同的消遣方式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