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楠之:公交站牌與一座城市的開放程度

近日, 有網友稱四川省簡陽市的公交站牌太高, “是給長頸鹿看的”, 並附了一張網站密集的站牌圖片。 記者走訪發現, 該市內的兩種公交站牌一種高約2.6米, 另一種最高的達3.48米;一些線路30多個網站擠在寬約40釐米區塊, 市民抱怨“站牌高, 字又小, 想看清楚真的很費勁。 ”簡陽市公路運輸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簡陽市的公交場站規劃已經提交給成都市交委, 也向簡陽市政府就月臺改造做了請示, 目前正待批准。 (4月8日《成都商報》)

無論是兩米六還是三米四, 都已經超出了一個中等身材男性最佳的視線範圍,

更別說視力不好的老人、近視患者, 以及身高偏低的女性、少年兒童了。 即使是姚明來了, 三米多的站牌恐怕也會讓他看起來很費勁。 所以, 網友說簡陽市的公交站牌是“給長頸鹿看的”, 一點都不誇張。

按照公車運營企業的說法, 站牌之所以立得這麼高, 是為了“防止行人撞到頭”。 這種說法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而且也有人性化的考慮, 但是, 公交站牌有很多種樣式可供選擇, 如掛壁式、落地式、吊裝式等, 各地的經驗做法也早已說明, “防撞頭”與“看得清”之間並非只能二選一, 而是可以並存的。

那麼問題來了, 如此不人性化的公交站牌是如何出現在公交月臺上的呢?難道真的如一些網友所說的那樣, 作出決策的人從不乘坐公交,

因此對公交站牌的高度沒有概念嗎?這樣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 如果經常乘坐公車的市民對此能夠施加影響的話, 站牌的高度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 公交站牌高度問題映射出的不僅是一座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人性化程度, 更映射出一座城市的開放程度。

通常情況下, 一位元土生土長、對當地情況瞭若指掌的人, 或者每天都乘坐固定線路的人, 很少需要站牌提供指示, 而那些需要從站牌上獲取資訊的, 往往是“外來者”——對城市整體而言的“外地人”, 或者是從一個常住區域到達一個非常住區域的本地人——而一個外來者能否感受到人性與方便, 考驗著一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一座城市開放、包容和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就是各種服務設施, 無論是公共服務設施, 還是商業性的服務設施, 都越來越人性化。 所以, 從這一點上來說, 簡陽市仍然屬於一個前開放式社會, 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城市。 這一點, 與簡陽市“建設天府新區, 衝刺全省十強, 奮力打造四川經濟發展新興增長極”的發展戰略,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座城市開放與否, 不在口號上, 不在宣傳上, 甚至不在出臺的各種政策上, 而在實實在在的每一個細節上。 如果外來者甚至本地人都無法從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中感受到方便的話, 所謂開放與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 就這一點而言, 不僅簡陽市需要反思, 其他很多城市也需要反思。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楠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