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評論大賽】張璐:慎言“黑員警”,文藝創作的意義在於現實關懷

近日, 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獲得高收視率, 這部政治類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自開播以來就形成一種關注熱潮, 主創團隊雖然難覓小鮮肉身影, 但卻博得了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群體的熱捧, 盛況空前、熱議如潮。 好評贊許之餘, 也有網友認為, “劇中的員警沒有一個正面形象”, 唯一一個走訪民警還算正常, 卻帶著一副擺錯了位置的領花, 這是成心“黑員警”, 對此導演表示“劇情做到了平衡, 網友要有耐心, 看完再做評價”。 (4月7日 《法制晚報》)

從目前來說, 全劇劇情呈現了也僅僅是三分之一, 從這三分之一的劇情得出一個“黑員警”的類似結論,

似乎不太公允有失偏頗。 網友們看起來的調侃之語, 也難以得到邏輯上的論證, 並不能因為此劇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 就覺得“偏心檢察院”, 或者還有人笑稱“公安部出品的可以叫《人民的追捕》, 最高法出品的可以叫《人民的審判》”云云。 更何況, 最能決定文藝作品生命力和受歡迎度的不在於出品單位, 而在於作品所凸顯的社會價值和現實關懷。

《人民的名義》目前之所以圈粉無數, 根本還在於, 它的寫實, 戳疼了這個社會的痛點。 很多劇情在現實語境下都能得到印證, 比如開篇引子“小官巨貪趙德漢”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億元司長魏鵬遠, 堅持舉報貪官的“老檢察長陳岩石”也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就是曾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的楊維駿老人。 就連劇中很多取景地, 也被眼尖的觀眾認出是在東南大學校園。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 文學作品源于現實, 但並不是單純地把現實搬到螢屏、寫進書裡, 而是必須要高於現實, , 其超越性體現於從普遍個案的梳理總結中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現實關懷意義之上。 如果根據劇中部分員警的所作所為, 推而廣之, 不分青紅皂白地得出一個對全國員警隊伍帶有整體性的評價, 那就太荒唐草率了。 同樣地, 一部影視劇由於情節的設置、劇集的長短, 要做到絕對平均、面面俱到根本沒有可能, 單純從劇情發展得出影射某個群體的結論完全是因噎廢食, 站不住腳的。

而《人民的名義》的熱播, 最強烈的現實意義還在於把當下我們黨進行的這場自我淨化革命的實踐進行藝術的再現, 以提醒更多的黨員領導幹部, 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 “廣大藝術家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 這才是這部劇的現實關懷和最大意義。

當然, 也必須看到, 腐敗是黨和國家、社會的一大毒瘤, 並不屬於誰家專屬, 在反腐敗問題上, 我們也要旗幟鮮明地講, 任何領域部門都不是法外之地。 即使文學作品有涉腐的員警, 相關人士也完全沒有必要太過敏感。 如果糾結於劇中情節“讓誰腐敗了”而忽視了整部作品的現實啟發, 那就是舍了西瓜抓了芝麻,

不是一般的得不償失了。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璐(蘭州大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