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冬至為什麼要醃菜

冬至為什麼要醃菜

1、冬至為什麼要醃菜

杭州人有句話說,“秋分種菜小雪醃,冬至開缸吃過年。 ”最早人們開始做冬醃菜,多半是因為怕到天寒地凍的時候,沒有蔬菜吃,所以早早地備下了。 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記載了汴京人在立冬時,忙著準備冬菜的情景:“是月立冬,前五日,西禦園進冬菜。 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是車載馬馱,充塞道路。 ”

2、泡菜醃制幾天吃才健康

醃酸菜一般在6-8天是亞硝酸鹽最大值,而雪裡蕻大約4-5天已是最大值。 因此,臨床上出現的吃醃菜中毒的病人,一般是吃“爆醃菜”,也就是醃制時間很短的蔬菜。 醃制蔬菜的頭一兩周亞硝酸鹽含量最高,20-30天后含量很低。 因此對於自家醃的鹹菜,居民食用時千萬不要“心太急”,至少也要堅持醃制兩星期後再吃。

3、如何減少泡菜中的亞硝酸鹽

維生素C有一定效果,主要作用是讓亞硝酸鹽高峰更早的到來,並加速降解。

實際上不加也可以,就是多醃些時間。 泡菜中白菜本身硝酸鹽含量偏高。 或者可以用水浸泡的方式去除,因為亞硝酸鹽是易溶于水的,用溫水或者多次換水都能更好的去除亞硝酸鹽,不過這樣做也會損失一部分鹹菜的“風味物質”。

冬至的習俗:古代傳統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進補食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

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羊肉燉蘿蔔

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薑、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薑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淨,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 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薑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