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番古韻——瑪達咪山歌

瑪達咪山歌是產生並流行於九龍縣大河片區子耳鄉、魁多鄉、煙袋鄉境內的一種山歌。 因其襯詞沒首都以“瑪達咪哎·····”作為開頭和結尾而得名,

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關於瑪達咪山歌的由來, 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在很多年前, 子耳的萬年村住著三兄妹, 年幼時父母便過世, 兄妹三人從小相依為命長大。 兩個妹妹出嫁後, 哥哥在一次打獵的途中迷了路, 在山中過了5年野人般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 哥哥在獵狗的幫助下, 找到了回家的路。 因為長期在野外生活, 此時他已經喪失了言語表達能力, 見到妹妹後, 只有哀傷的淚水順著他的臉龐流淌。 獵狗在一旁不停地大叫, 還用舌頭舔妹妹的手指。 妹妹終究未能認出眼前這位蓬頭垢面的野人就是自己的哥哥, 哥哥十分傷心, 半夜便帶著獵狗離開了妹妹家。 妹妹在夢中驚覺到來人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

即刻起身, 準備去給哥哥賠禮道歉, 而哥哥早已不知去向。 妹妹傷心萬分, 覺得自己還不如那條獵狗。 此後她天天在家門口等待, 用哀怨、深沉的歌聲傾訴著對哥哥的無盡的思念與歉意, 寨子中的人無不聞之動容。 後來, 寨子裡的人遇到傷心的事, 也用這樣的歌聲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在後來的生產、生活實踐中, 瑪達咪山歌的形式與內容不斷豐富, 形成了抒情山歌、勞動夯歌、喪歌、婚儀歌等不同種類。 唱腔多為三段式, 共有六種調式, 每種調式各具風格, 悠揚動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 時代的進步, 當地會唱瑪達咪山歌的人已為數不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