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武松 因殺貪官慘死獄中歸葬西湖邊

閒言碎語不要講, 表一表好漢武二郎!作為一枚水滸迷, 武松是小布最喜歡的人物之一。 武二郎知恩圖報、心細勤謹、急公好義、快意恩仇!不受私情美色誘惑, 不為金珠寶貝動搖。 在書中71回的重陽佳會上, 武松聽到宋江寫的《滿江紅》其中一句“望天王降詔, 早招安”這句話時, 當場發作, 直斥招安本質會“冷了兄弟們的心”!在小說中武松的功勳卓著, 最後在征方臘中失去左臂, 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頤養天年, 被封清忠祖師, 享年八十善終。

網路配圖

很多人都認為武松只是小說中存在的人物, 小布也不例外。 有關武松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之際時, 南宋遺民周密所編著的, 很有史料價值意義的《癸辛雜識》。 其中收錄了南宋書畫家龔開所寫的“宋江三十六贊”提到過武松的名字。 以武松為主角的故事也在元雜劇中多次出現, 如《折擔兒武松打虎》、《窄袖兒武松》、《雙獻頭武松大報仇》。

之後的小說家、也曾經當過張士誠的軍師的施耐庵在避亂隱居時, 根據並利用當時很流行的梁山好漢的各種故事, 重新加工整理編寫出了《水滸傳》這部偉大名著。

但武松這個人物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 其事蹟也被記載在地方誌(記述當地情況的史籍)中。 在1932年出版的《陽穀縣誌·古跡》中, 曾經提到過這樣一段話:“治(治所, 古代地方政府的駐地)東南四十裡許乃武松打虎之景陽岡。 ”

這句話也有可能是後人為了種種目的牽強附會之說, 但是在杭州的地方誌《臨安縣誌》(1910年出版)、《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明萬曆年間修訂)、《浙江通志》(明嘉靖年間修訂)都曾經記載了北宋末年有位元叫做武松的義士, 為瞭解民倒懸, 誅殺貪官的故事。

這些地方誌記載的故事中倒是沒有說明武松是哪裡人氏, 都說武松是位浪跡天涯的武藝人。

“貌奇偉, 嘗使技于湧金門外”, “非盜也”。 因為武藝高強, 被杭州當地的父母官, 知府高權看中, 授予都頭之職, 後來升官為統兵提轄。 但是高權得罪京中權貴,

而被罷免, 武松也吃瓜落兒成為平民百姓。

而繼任的知府老爺是當時六賊之首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史書上沒查到此人), 此賊到任後, 仗勢欺人, 貪贓枉法, 苛政害民, 百姓怨聲載道, 民不聊生, 都私下跟蔡鋆叫做“蔡虎”。 武松出於義憤, 要為名除害, 懷揣利刃在蔡鋆府前, 等待蔡鋆出門時將其擊殺(跟歷史上義士施全刺殺秦檜未遂情節很像)。 而武松也被聞訊趕來的官兵包圍, 寡不敵眾的英雄被朝廷緝拿, 最後慘死獄中。

而當地百姓深感其德, 將其義葬於杭州西泠橋畔, 後人為其樹碑立傳。 當年的上海灘黃、杜、張三大亨還為其重新豎立墓碑, 後來武松墓被毀壞。

04年武松墓在原址被恢復, 位於杭州北山街西泠橋畔, 東鄰蘇小小之墓。 14年武松墓被一位時年21歲的外地無知青年官某某漆了紅漆。

小布沒去過武松墓, 不瞭解具體情況, 這個武松是不是我們看的《水滸傳》中行者武松的現實原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