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出現嘔吐和便血,可能是“腸疊套”在作怪


什麼是小兒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及其腸系膜套入臨近的腸腔內引起的一種腸梗阻。 一般是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

嬰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小腸末端容易嵌入大腸, 導致腸套疊。

本病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急腹症。 急性腸套疊多見於肥胖兒童, 好發年齡為5個月至1歲半的寶寶。 男童發病率高於女童。 腸炎 、腹瀉、飲食制度的改變、高熱等, 常是發病的誘因。

腸套疊的症狀

1.哭鬧。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哭吵, 由於腹痛, 孩子不能訴說, 突然間哭鬧。 3—4分鐘後安靜。 發作幾分鐘後再次發作, 直到寶寶筋疲力盡。

2.嘔吐。 寶寶腹痛發作後, 不就就會出現嘔吐。 嘔吐物起先為淡黃色, 隨著嘔吐的反復, 逐漸變為淺綠色。

3.便血。 寶寶的粑粑中夾雜血絲。 剛發病時致使稍微混有一些血液, 隨著病情的發展, 變為草莓醬或番茄醬狀稀的粑粑。

4.腫塊。 發病初期,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可摸到像香蕉或臘腸一樣的腫塊。

腸套疊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 發病不超過8小時可以保守治療。 在透視下做氣或鋇劑灌腸。 利用氣體或鋇劑的壓力緩緩推開套疊的腸管使之復位可免除手術。

復位後口服活性炭0.5—1克, 在醫院觀察6—8小時, 若木炭末能隨粑粑排出證明保守治療成功。 發病後超過8小時或更長時間則需手術治療。

腸套疊患兒的護理

保守治療的護理

經保守治療成功法的患兒回家後, 除一般的生活護理外, 主要注意飲食管理。

患兒的飲食以易消化、清淡又豐富為宜。 如稀粥、雞蛋湯、糯麵條等, 每次食量不可過多。

手術後護理

1.術後第一次排便仍有術前存留的陳舊血便。 飲食管理要以稀、少逐漸增加為原則,

以便腸管逐漸恢復其功能。

2.密切注意患兒的細小變化, 如發熱、腹脹、傷口再裂。

3.注意保暖, 冬季更換尿布、被單時勿暴露患兒身體時間過長。

4.定時更換患兒臥位、平臥和側臥交替。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腸套疊症狀, 應立即帶孩子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更多資訊等你來分享, 我們也可以一起探討關於孕媽萌寶的所有問題。 本篇文章有寫的不對的地方, 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