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裡香“包”,河州飄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有著“輕輕提、慢慢移, 先開窗, 後喝湯, 最後一扭光”名句的灌湯包更是耐人尋味。 天津的狗不理, 南方的蟹黃包, 賈三灌湯包遠近聞名, 但是臨夏的“岷州第一籠”灌湯包獨具風味, 俗話說, 來到臨夏特別是來到聞名遐邇的八坊十三巷不嘗臨夏的“岷州第一籠”就等於白來臨夏啦!這種遺憾就相當於去北京不登長城, 不吃北京烤鴨一樣。

說起“岷州第一籠”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據老人講述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 駐守在四川松州(松潘)的眾將領中有一位張姓的將軍對灌湯包情有獨鍾, 隨行外出, 身邊總有一名會做灌湯包的廚師。 天長日久, 張將軍也深知其中三味, 對灌湯包的路數一清二楚。 就這樣, 張家喜歡做灌湯包的愛好, 一代代傳了下來。 由於灌湯包的製作工藝要求高。 程式複雜, 慢慢的就沒人去做了。

時光如梭, 到了民國, 張氏家族部分人就落戶在美麗小鎮郎木寺, 所以就有了岷州第一籠這個號稱, 取意“岷江之子, 情定河州”。 張世宇在一個偶然的機會, 得到了祖上留下的做灌湯包的秘制調料和獨特的熬湯工藝配方, 他精心保存, 經過多年的琢磨和試驗, 終於做出可口美味的灌湯包, 從此開始了他的廚師生涯。 多年前, 張世宇來到臨夏, 以岷州第一籠為招牌, 開始了灌湯包的經營之路。 真材實料, 做工認真, 加之那個秘制配方和祖訓永鑫德(永:永遠, 鑫:代表財富、誠信和責任, 德:商德、道德 )使岷州第一籠灌湯包深受廣大食客青睞和好評, 著名藝術家李嘉存、方青卓等多位名人都來店品嘗或邀請張世宇去做私廚。

為了將傳統民族美食發揚光大, 他多次參加國內大型廚藝比賽, 獲得了餐飲界各位大師的認可和讚揚, 並榮獲各類大獎和榮譽。 2016年10月, 在第四屆全國民族名優小吃大賽中獲得銀獎。

張世宇說:“人的一生能幹好一件事就好, 廚師炒好一道菜, 我要包好一籠包子。 ”他每天為之拼搏, 都包含著他濃濃的情和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