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模式 新業態 “養老+”不斷獲政策紅利

2013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正式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2015年,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大大拓展了養老服務業各種產品的資金來源。 2016年, 國務院發佈《“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制定老年旅遊專項規劃和服務標準, 開發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2016年發佈的報告, 中國老年人口中有逾20%的老人有旅遊打算, 有約30%的老人已有出遊經歷。 今年3月, 國務院出臺《“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檔指出“支援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 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緊接著, 今年6月發佈的《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明確了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重點任務。

我國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對促進發展養老服務業, 激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 破解養老難題、拓展消費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

1、《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破解養老難題 拓展消費需求

2013年9月, 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提出了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政策亮點

《意見》明確, 要“創新體制機制, 激發社會活力, 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要注重統籌發展, 統籌利用各種資源, 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保險、教育、健身、旅遊等相關領域的互動發展;要繁榮養老服務消費市場, 拓展養老服務內容, 各地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 鼓勵和引導相關行業積極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等老年人專業化服務。

《意見》指出, 到2020年, 屆時產業規模顯著擴大, 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娛樂、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遊等為主的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 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

湧現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 形成一批養老服務產業集群, 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解讀

養老服務業涉及長期照料、醫療康復、居家支持、精神慰藉乃至飲食服裝、營養保健、休閒旅遊、文化傳媒、金融地產等方方面面, 蘊含著巨大的老年消費市場。 發展養老服務業是應對老齡化問題的長久之計。 《意見》從拓展養老服務內容、開發老年產品用品、培育養老產業集群三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這對引導各地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內需、擴大消費都具有指導意義。

2、《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落實優惠政策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2015年2月, 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政策亮點

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發展。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教育、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 加強對殘障老年人專業化服務。

《意見》提出, 支援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 鼓勵養老機構跨區聯合、資源分享, 發展異地互動養老, 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

解讀

《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養老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並就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完善投融資政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加強人才保障、保障用地需求等作出了相關規定和政策優惠。 意見的出臺, 釋放出政府要打破“包辦”格局, 讓社會資本在養老服務市場中“唱大戲”的信號。

3、《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

消費提質擴容 推進幸福產業發展

2016年11月,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 對消費轉型升級作出重要部署。

政策亮點

《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 一是著力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圍繞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二是大力促進傳統實物消費擴大升級。以傳統實物消費升級為重點,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創新增加產品供給,創造消費新需求。三是持續優化消費市場環境。聚焦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吸引居民境外消費回流,營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解讀

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行業通常又被稱為幸福產業,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質、幸福指數息息相關。《意見》指出,要圍繞這些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隨著我國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所需的政策、物質和技術等條件逐步具備,相關政策紅利進一步完善落地,我國有望加速迎來“消費大潮”,助力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4、《“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轉變發展模式 開發老年旅遊新領域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政策亮點

《規劃》提出,促進旅遊與健康醫療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利用優勢醫療資源和特色資源,建設一批健康醫療旅遊示範基地。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啟動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示範基地和示範專案建設。發展溫泉旅遊,建設綜合性康養旅遊基地。制定老年旅遊專項規劃和服務標準,開發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完善景區無障礙旅遊設施,完善老年旅遊保險產品。

解讀

“十三五”時期,旅遊業要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加快由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區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實現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為適應大眾化旅遊發展,《規劃》提出,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體系,實施“旅遊+”戰略,拓展旅遊發展新領域,並提出了制定老年旅遊專項規劃的要求,為發展老年旅遊提供了政策保障。

5、《“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突出體系建設 增進老年人福祉

2017年3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為提升我國新時期老齡事業發展水準、完善養老體系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

政策亮點

《規劃》指出,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準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規劃》提出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鼓勵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規範、服務標準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援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金融、地產、互聯網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

解讀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重要戰略視窗期。《規劃》對提升老年人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確保老年人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規劃》在部署老齡事業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了養老體系建設的內容,把保障和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實現“老有所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謀劃和部署。

6、《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

明確服務重點 惠老政策落到實處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明確了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重點任務。

政策亮點

《意見》指出,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實現應保盡保。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援。鼓勵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優惠服務。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等20項重點任務。

解讀

《意見》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本依據,以滿足老年人迫切需求為導向,以增進老年人福祉為目標,明確的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重點任務,涵蓋了老年人醫、食、住、用、行、娛等各方面。《意見》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老年人法定權益保障和服務需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品質,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老年人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本報記者 谷秀燕 綜合報導

圍繞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二是大力促進傳統實物消費擴大升級。以傳統實物消費升級為重點,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創新增加產品供給,創造消費新需求。三是持續優化消費市場環境。聚焦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吸引居民境外消費回流,營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解讀

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行業通常又被稱為幸福產業,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質、幸福指數息息相關。《意見》指出,要圍繞這些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隨著我國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所需的政策、物質和技術等條件逐步具備,相關政策紅利進一步完善落地,我國有望加速迎來“消費大潮”,助力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4、《“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轉變發展模式 開發老年旅遊新領域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政策亮點

《規劃》提出,促進旅遊與健康醫療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利用優勢醫療資源和特色資源,建設一批健康醫療旅遊示範基地。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啟動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示範基地和示範專案建設。發展溫泉旅遊,建設綜合性康養旅遊基地。制定老年旅遊專項規劃和服務標準,開發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完善景區無障礙旅遊設施,完善老年旅遊保險產品。

解讀

“十三五”時期,旅遊業要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加快由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區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實現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為適應大眾化旅遊發展,《規劃》提出,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體系,實施“旅遊+”戰略,拓展旅遊發展新領域,並提出了制定老年旅遊專項規劃的要求,為發展老年旅遊提供了政策保障。

5、《“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突出體系建設 增進老年人福祉

2017年3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為提升我國新時期老齡事業發展水準、完善養老體系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

政策亮點

《規劃》指出,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準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規劃》提出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鼓勵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規範、服務標準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援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金融、地產、互聯網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

解讀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我國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重要戰略視窗期。《規劃》對提升老年人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確保老年人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規劃》在部署老齡事業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了養老體系建設的內容,把保障和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實現“老有所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謀劃和部署。

6、《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

明確服務重點 惠老政策落到實處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明確了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重點任務。

政策亮點

《意見》指出,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實現應保盡保。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援。鼓勵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優惠服務。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等20項重點任務。

解讀

《意見》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本依據,以滿足老年人迫切需求為導向,以增進老年人福祉為目標,明確的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重點任務,涵蓋了老年人醫、食、住、用、行、娛等各方面。《意見》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老年人法定權益保障和服務需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品質,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老年人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本報記者 谷秀燕 綜合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