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的寶寶粘人嗎?寫給我一歲半的“小年糕”正確認識依戀現象1

二寶一歲半了, 正處於依戀形成階段, 每天基本和我形影不離。 無論在家裡還是到新奇的環境玩耍, 總是用肉嘟嘟的小手拉著我的手指,

拽我去這裡, 去那裡, 要我陪他一起探知未知的世界。

我被這個小年糕粘得幸福滿滿, 也很好奇小年糕的內心世界是個什麼樣子呢?於是決定寫幾期關於“小年糕”的文章, 和大家分享探討孩子的依戀現象。

這個話題分三期。 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關注, 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第一期, 探討依戀關係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期, 探討安全依戀和非安全依戀關係, 以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期, 探討如何和孩子建立積極的依戀關係。

你是不是也在被寶寶粘人的現象困擾?無論做飯、看書甚至上廁所寶寶都要寸步不離, 甚至要求一直抱著。 要是要求不被滿足, 就會哭鬧不停。

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膽小, 甚至有時被“粘”煩了, 會忍不住表現出不耐煩,

甚至指責寶寶。 這種過激的做法對幫助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很不利, 媽媽應當理性看待寶寶“粘人”的現象, 不焦慮、不焦躁, 幫助寶寶平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認識“粘人”現象

這種“粘人”的現象在心理學稱為依戀現象,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有其形成發展的過程。

在心理學上, 依戀指嬰兒和養育者之間所建立的親密的、長久的情感關係, 通常表現為嬰兒與養育者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間在情感上的滿足與依託。

依戀具有三個特點:

尋求與依戀對象在身體上的親近。

能夠從依戀者那裡獲得安全感

依戀遭到破壞後會帶來情感上的痛苦。

依戀是兒童在探知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展出來與其他人的社會關係,

是社會化進程的開始和延展。

寶寶剛出生時是不具備這些能力的, 因而不會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換句話說, 寶寶粘人, 媽媽應該感到欣慰, 如果寶寶的認知能力和情緒發展滯後, 或者有障礙, 就不會出現這種正常的依戀現象了。 只有當寶寶形成客體永久性和記憶能力, 才能區分出熟悉和陌生, 才能意識到對媽媽的依戀是持續存在的。 也只有當寶寶的情緒發展到可以體驗到恐懼時, 才能出現依戀現象。

不同年齡的寶寶, 依戀關係是有明顯區別的。

鮑爾比的依戀發展四階段

第一階段:前依戀階段, 從出生至6周

嬰兒一出生就會利用哭、笑等情緒反應來吸引母親的注意。 一旦母親做出反應,

就能使母嬰關係更加親密。 這一階段, 嬰兒已經能夠識別母親的微笑和聲音。

第二階段:依戀初步形成階段, 6周至6-8個月

嬰兒能夠對熟人和陌生人做出不同反應。 對父母親會比較親近, 對陌生人比較警覺。 但是媽媽暫時離開時、孩子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情緒反應。

第三階段:依戀形成階段 , 6-8個月至18個月

嬰兒對熟人產生依賴, 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 這時的嬰兒通常會對母親的離開表示強烈的抗議。 他們在進行探索活動時, 會把媽媽當成“安全基地”, 不斷回頭看媽媽, 或者跑回到媽媽身邊。 此時嬰兒的探索活動需要獲得媽媽情感上的支持。

第四階段:互惠關係形成階段, 18個月至2歲及2歲以後

這一階段嬰兒開始理解母親離開的原因,

並且能夠預測她會回來。 分離焦慮會明顯減少, 學會使用“談判”策略。 比如他(她)會要求:“你抱抱我再走”來應對媽媽的離開。 此時, 比較穩定的親子依戀關係已經形成。

可見, 依戀關係有其發展規律, 每一階段的發展狀況都會影響到下一階段依戀關係的發展。 嬰兒天生的氣質特徵和養育環境都會在每一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 最終形成安全依戀關係或非安全依戀關係。

下一期預告:

下期會和您分享各種因素是怎樣影響依戀關係的形成的, 歡迎關注、留言、分享。

本文為原創作品, 如需轉載, 請聯繫作者, 侵權必究。

往期回顧:

一個平凡媽媽面對校園暴力的感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主要看氣質, 你和孩子很“搭”嗎?理性看待自己和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