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百科——抑鬱障礙

定義

抑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 可由各種原因引起, 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 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

臨床表現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 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傾向, 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 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障礙主要包括:抑鬱症、惡劣心境、心因性抑鬱症、腦或軀體疾病患者伴發抑鬱、精神活性物質或非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伴發抑鬱、精神病後抑鬱等。

抑鬱症中至少有10%的患者可出現躁狂發作, 此時應診斷為雙相障礙。 抑鬱症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發病常與應激事件有關, 急性發作者大多數可明顯或完全緩解。 預後一般較好, 不留人格缺陷, 但部分可能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2003年一項針對北京15歲以上的人群進行抑鬱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抑鬱障礙患者的終生患病率6.87%, 女性高於男性。

抑鬱障礙的發生與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有關。 在抑鬱症患者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40%~70%的患者有遺傳傾向。 此外, 生化因素、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心理社會環境因素、人格因素、兒童期的經歷、軀體疾病、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依賴、藥物因素等都可成為抑鬱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 證據表明, 陽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聯合作用可使個體發生抑鬱障礙的危險顯著增高。

疾病負擔

抑鬱障礙具有高發病、高復發、高致殘的特點, 研究顯示其復發率高達80%, 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WHO研究顯示, 抑鬱症位居1990年全球疾病負擔的第5位。 而在15~44歲年齡組的前10位疾病中, 有5項為神經精神疾病(抑鬱症、自殺與自傷、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和酒/藥物依賴)。 抑鬱症、自殺/自傷是精神障礙中導致疾病負擔損失最大的問題。

到2020年, 抑鬱症將成為繼冠心病後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 精神障礙與自殺所占疾病負擔將名列第1、2位(20.2%), 而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分列第3~5位。 抑鬱症、自殺與自傷, 以及老年癡呆的疾病負擔明顯增加, 而抑鬱症仍是精神疾病負擔中的最主要問題(1990年為44%, 預測2020年將為47%)。

抑鬱障礙對患者及社會的影響

抑鬱障礙可顯著影響個體的心身健康、社會交往、職業能力及軀體活動。 抑鬱障礙相關的心理社會功能損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諧以及親子關係問題等。

最重要的是, 抑鬱障礙者的自殺、自傷, 甚至殺害親人的危險性增高, 2/3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想法與行為, 15%~25%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成功。 自殺在青年及老年人中發生率較高, 認為可能與酒精和藥物濫用率的增加有關。

自殺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之一, 是導致抑鬱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自殺率目前為22.2/10萬人, 且農村自殺率高於城市3~4倍, 。 和抑鬱障礙有關者占自殺的40%~70%左右。

疾病主要症狀

抑鬱障礙的典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和意志行為降低, 其中以情緒低落最為重要。 典型症狀可見早晚有所變動, 具有晨重夕輕的變化。

在精神檢查時應注意如下方面:

情緒:情緒低落是抑鬱障礙的核心症狀。 患者大多數時候顯得情緒悲傷、心情壓抑、自我評價降低, 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等。 部分患者有深深的內疚甚至罪惡感。

興趣: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興趣減退及愉快感缺乏。

疲勞感、活力減退或喪失:患者做什麼(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別人催促或推他一把, 否則就根本不想動。 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 且通過休息或睡眠並不能有效地恢復精力。 對工作感到困難, 常常不能完成任務。 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無助感。

思維及言語:患者往往思維活動減慢、言語活動減少。 思考過程困難, 一些簡單的問題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 決斷能力明顯降低, 變得優柔寡斷、猶豫不決。

焦慮或激越症狀:患者有焦慮、緊張等症狀,老年抑鬱症患者這類症狀往往更為突出。

軀體症狀(食欲、體重、睡眠及性欲):多數患者表現為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有某種形式的睡眠障礙等,性欲低下在抑鬱症患者相當常見。

自殺:由於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患者很容易產生自卑、自責,並感到絕望,因此抑鬱症患者很容易產生自殺觀念。

慢性疼痛:慢性功能性疼痛和抑鬱障礙密切相關。慢性功能性疼痛可成為抑鬱症的重要症狀或就診的主訴,而抑鬱症狀使各種原因所產生的疼痛症狀明顯加重。

治療策略

對抑鬱障礙患者的治療主要包含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電痙攣治療等。抗抑鬱藥能有效解除抑鬱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症狀,有效率約60%~80%。根據國外抑鬱障礙藥物治療規則,急性期推薦使用新型抗抑鬱藥,如SSRIs、SNRIs、NaSSAs等類藥物。

對抑鬱障礙的治療要有針對性,自始至終、全面改善或消除抑鬱的核心症狀,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生活),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同時應提高人群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及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糾正不正確的看法,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病恥感,促使患者主動就醫治療。全社會應爭取不斷改善抑鬱障礙防治,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疾病負擔。

焦慮或激越症狀:患者有焦慮、緊張等症狀,老年抑鬱症患者這類症狀往往更為突出。

軀體症狀(食欲、體重、睡眠及性欲):多數患者表現為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有某種形式的睡眠障礙等,性欲低下在抑鬱症患者相當常見。

自殺:由於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患者很容易產生自卑、自責,並感到絕望,因此抑鬱症患者很容易產生自殺觀念。

慢性疼痛:慢性功能性疼痛和抑鬱障礙密切相關。慢性功能性疼痛可成為抑鬱症的重要症狀或就診的主訴,而抑鬱症狀使各種原因所產生的疼痛症狀明顯加重。

治療策略

對抑鬱障礙患者的治療主要包含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電痙攣治療等。抗抑鬱藥能有效解除抑鬱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症狀,有效率約60%~80%。根據國外抑鬱障礙藥物治療規則,急性期推薦使用新型抗抑鬱藥,如SSRIs、SNRIs、NaSSAs等類藥物。

對抑鬱障礙的治療要有針對性,自始至終、全面改善或消除抑鬱的核心症狀,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生活),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同時應提高人群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及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糾正不正確的看法,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病恥感,促使患者主動就醫治療。全社會應爭取不斷改善抑鬱障礙防治,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疾病負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