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史之亂,令人印象最深的卻是楊貴妃之死,為什麼?

大唐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 無論何時, 人們想到這個時期, 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黃金盛世, 歌舞昇平, 詩情洋溢, 哪怕這個王朝, 從它的建立到落沒, 也如同歷史上其他每個王朝的崛起到衰落一樣, 經歷過動盪與戰爭, 可這些部分卻往往只留給人們淡淡的記憶, 例如安史之亂。

這場唐朝的空前浩劫, 使得百姓流離失所, 王維更是在詩中寫下——我裡百餘家, 世亂各東西, 可世人對安史之亂記憶最深刻的部分, 卻是楊玉環馬嵬坡之死。 那麼這背後的原因, 是什麼呢?原因錯綜複雜, 可有兩點不可否認, 哪兩點呢?且往下讀。

首當其衝的, 離不開《長恨歌》的廣為流傳, 大唐的詩人, 毫不誇張的說, 是歷代詩人裡, 最優秀最具有才情的一批文人, 寫下的詩歌也是令人讀來念念不忘, 白居易的《長恨歌》, 堪稱代表。

詩人寫的是一段愛情,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忘年戀。 楊玉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令六宮粉黛無顏色, 於是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自此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段愛情是浪漫的, 可是也付出了承重的代價, 唐玄宗不是個昏庸的天子, 他沒有讓楊玉環干涉朝政, 卻因為楊玉環而怠慢了朝政, 所以“安史之亂”爆發之時, 天下人對楊玉環的怨恨達到了極限。

歷來禍亂, 女子總是被人指責的, 於是——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 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淚相和流。 楊玉環死了, 唐玄宗的愛情也隨之而逝, 可他的懷念卻從那一刻起, 從未停止,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帝王觸景傷情, 後人讀詩傷情, 愛情永遠比戰爭更具有吸引力, 也更具有記憶力, 所以, “安史之亂”的具體經過和它的影響, 人們往往不能具體詳細的解答出來, 而對於《長恨歌》這樣一首寫盡悲歡離合, 生離死別的愛情詩卻能記憶深刻, 久而久之, 在後人眼裡, “安史之亂”釀就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愛情悲劇,

是這場戰爭拆散了他們一對恩愛夫婦, 楊玉環魂斷馬嵬坡, 這是他們整個愛情的最高潮點。 女主角死了, 男主角黯然傷神後半生, 而觀眾入戲太深了, 自然不會忘記他們是在哪裡天人永隔的, 那個地方被無數人印在了腦海中。

除了《長恨歌》的影響, 楊玉環馬嵬坡之死成為“安史之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還因為皇家真愛稀缺, 而楊玉環與唐玄宗是那麼的例外。 他們之間的的卻卻存在真情實意, 這令人感動, 所以當這份愛情犧牲在江山面前之時, 才會引發那麼多人的感慨, 令人記憶深刻。

他們的愛情超越了年齡的隔閡, 甚至唐玄宗為了她, 罔顧人倫, 不管她是他的兒媳, 也要搶過來。 楊玉環的得寵, 不僅僅因為她的美麗, 更多的在於, 她還是李隆基的知己, 他們愛好音樂, 愛好舞蹈, 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 人們通常認為的天家無情, 皇室婚姻都是利益結合, 在李隆基與楊玉環身上被顛覆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浪漫;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專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憾……這份真愛,令人動容。

愛情在任何時代都引人注目,無論是細水長流,還是轟轟烈烈,都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引人共鳴,所以,千年前,唐玄宗和楊貴妃以悲劇結尾的愛情,讓世間男女記了多年,甚至成為了那個時代記憶最深部分,在這份悲劇愛情面前,“安史之亂”成為了背景,馬嵬坡才是主場。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專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憾……這份真愛,令人動容。

愛情在任何時代都引人注目,無論是細水長流,還是轟轟烈烈,都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引人共鳴,所以,千年前,唐玄宗和楊貴妃以悲劇結尾的愛情,讓世間男女記了多年,甚至成為了那個時代記憶最深部分,在這份悲劇愛情面前,“安史之亂”成為了背景,馬嵬坡才是主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