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天人合一的景觀與建築

從遼寧本溪桓仁縣回來後, 我思考了一個問題, 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這也是一個歷史存留問題。 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既是相互關聯的, 也是相互矛盾的。 開發過度會破壞自然, 而恰當合理的開發使自然環境更加添彩。 很多人喜歡紐西蘭的自然風光, 尤其是南島, 也為它野得自然、純粹, 不帶有一點人為雕琢的的氣息。 但是享受自然的同時, 人們又希望有便捷舒適的旅遊條件。 我的朋友說:“我希望能住到這樣的地方, 清晨, 成群的鳥用歌聲還我起床, 從窗外望去是高山林海, 打開窗戶, 呼吸到的是帶有雨後泥土氣息,

且高負氧離子的空氣, 轉過身又像是在大城市中的小資餐廳, 聽著音樂, 喝著紅酒, 吃著牛排。 ”太巧了, 這也正是景觀設計師想要做到的。 在鄉村旅遊規劃中, 如何將人為景觀融入自然, 實現天人合一, 這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說到天人合一, 我覺得一定要提到日本秀美美術館, 一座生長在大山中的美術館。 美術館入口處是一條鋼索吊橋與一條隧道相連, 穿過狹窄的隧道才可看到建築主體, 《桃花源記》中寫道:“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秀美美術館對此做到了完美的闡釋。 該美術館除了它遠離都市之外, 最特別的是, 建築80%分都埋藏在地下, 雖然大部分建築在地下, 卻通過設計做到了很好的採光。 它並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築, 而是由於地上是自然保護區, 在日本的自然保護法上有很多限制而採取為要保護自然環境及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的建造方式。

有意思的是, 因為法律的限制, 設計師們被逼無奈, 於是創造了如此天才的建築。

老子說:“人法道, 道法天, 天法地, 地法自然。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說:“作為禪僧, 無遵循在禪的精神基礎上常年創作, 我把自己與空間置換, 這時的表現是精神的昇華,

庭院不僅僅追求造型美, 而且被稱為石立僧的禪僧們把庭院作為自我表現的場所, 並把作庭的過程視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 ”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 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有獨道的看法。 人要順應自然, 做設計要順應自然。

湯俊, 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專案要規劃, 要方案, 要創意, 怎麼辦?

諮詢老師:bjtj1717

關注公眾號:創行合一休閒農業創意中心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 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 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