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海外用車:突圍還是覆滅 2018年將成關鍵轉捩點?

【環球旅訊 曾憲天】隨著出境遊的火爆, 更多細分市場迎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例如海外用車(租車、包車)。

國家旅遊局資料中心公佈的《2016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顯示, 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2億人次, 經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的總人數為5727.1萬人次。 另外據人民日報報導, 2016年內地居民有效的因私普通護照持有量達1.29億本。

可見, 出境遊還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 自由行市場也逐漸成為新的增長點。 而海外用車領域, 也必然會隨著整個出境自由行市場的發展而壯大。 而租租車公佈的資料顯示, 出境租車自駕從2013年的13萬人次,

已穩步增長至2016年的407萬人次(按乘客人次算)。 這也從側面佐證了整個海外用車市場的發展趨勢。

當然, 市場前景雖好, 入局者同樣也不少。 有租租車、惠租車、皇包車、蜜柚、還會來等專注于海外用車市場的本地創業公司;攜程、飛豬等線上旅遊業玩家, 而攜程通過收購唐人接直接進入了目的地用車服務市場;首汽、滴滴、Uber、神州等出行領域的巨頭企業;不斷以各種方式切入中國市場的Hertz、Enterprise、Avis、Europcar等國際租車巨頭以及Rentalcars、Blacklane、CarTrawler等平臺型企業。

很顯然, 與其在一片紅海市場中苦苦掙扎, 不如尋找新的藍海搶佔先機。 有業內人士向環球旅訊透露, 2018年目的地市場將成為各海外用車企業爭奪的焦點, 有的能以此脫穎而出, 相應的也會有企業因此而一蹶不振。

對此, 參與其中的玩家們, 究竟怎麼看?

“車+X”的模式 一定是成立的

在海外用車市場, “車+導”、“車+導+消費”、“車+導+目的地產品”等等模式, 其實可以統稱為“車+X”, 而在還會來CEO張汐銘看來, 這樣的模式必定是成立的, 也是未來相關企業創造更大利潤和價值的關鍵所在。

還會來作為海外包車B2B服務商, 今年以來也開始著手深挖目的地產品的供應鏈, 用小交通的出行方式, 串聯目的地旅行消費產品, 進一步打造競爭壁壘。 張汐銘透露, 目前項目正在測試與完善, 預計2018年將推向市場。

“隨著用戶需求的消費升級, 原有純自由行產品的服務也需要創新轉型。 ”張汐銘表示, 用戶追求著更靈活、豐富、自由的旅遊出行方案, 從原本的走馬觀花式,

變為了深入當地體驗本土生活的形式。 她將此稱之為半自助型、微定制方案, 但無論名稱是什麼, 小交通、“車+導”等海外用車服務, 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對此, 租租車聯合創始人李斌表示, 其實整個出境自由行基本的服務鏈條是這樣的:行程規劃—簽證機票—海外用車—酒店預訂—目的地產品服務。 所以無論是租車還是包車, 其實都不應孤立觀察, 而是融入到整個旅遊服務鏈中。

所以從李斌的邏輯角度來看, “車+X”不僅成立, 還可以有不同的延伸角度, 只是目前行業更熱衷於往目的地產品服務的方向來發展。

做目的地產品 海外用車是個絕佳的場景

Europcar業務拓展經理王紅表示, 海外用車特別是租車自駕游產品,

其實打通了使用者出境自由行的“最後一公里”, 是提高用戶旅遊體驗較為關鍵的部分。 具體來看, 使用者通過海外用車服務, 可以更加自由地調整安排行程, 有針對性地遊覽最適合自己的景點、線路;不存在強制購物的問題, 解決了許多傳統跟團遊的痛點。

“移動互聯網時代, 沒有場景的依託, 用戶轉化一定是高成本, 低效率的。 ”李斌認為, 做目的地產品的拓展, 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場景。 以往那種將所有產品上架, 等使用者自行挑選的“貨架模式”已經不適用了, 沒有合適的場景, 無論是前期的使用者獲取還是後續的產品轉化, 都是十分困難的。

“幾乎所有使用者落地後都會產生一定的本地消費。 ”從包車的角度來說, 張汐銘表示,

導遊平均每日與用戶相處超過8個小時, 為海外用車這樣的服務場景, 增添了更多人與人之間帶有情感交流的元素, 其實這是更有利於目的地產品推薦以及使用者轉化的。 根據還會來的資料, 例如3日以上包車訂單中, 超過50%的轉化內容為代訂鮮花、餐廳, 當地各種體驗式活動, 甚至於行中極具參與感的賽事及表演等目的地產品。

另外,2017年12月,螞蜂窩與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中也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7年自由行遊客在途中預訂當地玩樂的占比在大幅提升。境外當地體驗類產品的當天預訂量占比增長了10%,境內則增長了13%。“邊走邊訂”已然成為中國旅遊市場較為突出的一種發展趨勢。

那麼 目的地服務如何打通?

張汐銘表示,還會來原本合作的上游資源方就包括地接社等目的地資源機構,將相關的目的地資源盤活和深挖很自然便成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會來將通過直采+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目的地碎片化產品的佈局,當然也不排除未來通過資本手段來進行整合。她也強調稱,鑒於目的地產品分散、複雜的特性,還會來也會以謹慎的態度來拓展業務。

而租租車方面,其在2016年便設立了旅遊產品部,專注於目的地產品的擴展和覆蓋。李斌介紹稱,除了與目的地資源方直簽+合作的方式,租租車還持續與全球各區域性的旅遊局對接,獲取相關轄區內所有POI的資料資訊,再進行進一步的深挖和覆蓋。

他坦言,其實各旅遊局更懂當地的玩法,有許多優質的差異化目的地產品值得挖掘,這對於租租車提升目的地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有著很大的幫助。舉例來說,紐西蘭旅遊局的相關人員曾對李斌表示,其實許多中國用戶熱衷的紐西蘭景點,本地人幾乎都不會“光顧”,因為他們有更好玩的去處。

“旅遊局其實很想把這些更加有趣好玩的本土化產品推廣出去,但傳統旅遊產品線路創新的成本太高,無法滿足旅遊局的需求。”對此李斌還提到一點,更多地發展自駕、包車等海外用車游業務,其實對於當地旅遊資源有著優化和改善的作用。因為中國傳統的出境跟團游、自由行,往往是集中在某些特定時間節點突然爆發,對於目的地的公共交通資源、旅遊接待能力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回歸租租車本身,李斌稱目前也在與某些優質的目的地資源方洽談資本合作,未來同樣不排除通過資本方式加強目的地資源的把控。

“由於目的地產品過於分散和碎片化,目前覆蓋對接的工作還在持續進行。”李斌表示,目前租租車還未大規模上線推廣目的地產品,未來會根據目的地使用者流量的優先順序來逐步開放預訂業務。

擁抱機遇前 還是得先做好原有業務

目的地產品對於海外用車企業來說,或許真的是個新藍海,但想要抓住這個機遇,不要忘了一個大前提,就是堅持做好原本的海外用車業務。

張汐銘坦言,目的地“車+導”合法合規的運營資質,一直是海外包車領域的一個“痛點”。就拿日本這個目的地來說,綠牌車是政府認可的載客工具,可以放心投入旅遊運營中,但價格普遍偏貴;而白牌車雖然沒有相關的運營資質,但價格相對便宜。

過往以及當下市場環境來看,中國出境用戶大多會選擇價格更低但沒有運營資質的白牌車,這讓掌握綠牌車資源的還會來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不過另一方面,張汐銘表示,歐美等海外使用者群體,更加追求服務品質而非單純的產品價格,所以對於綠牌車的服務接受度更高,所以綜合來看,綠牌車的利潤率其實是更為理想的。

“接送機產品其實很簡單,但拓展到整個包車業務上,產品複雜度便會倍增。”張汐銘稱,例如日本市場的特性是使用者對於司導講解部分的需求不高,而對於硬性服務例如車輛資質等更為看重;歐洲、澳新市場則不同,用戶會更加看重司導的服務品質。

另外還有包括按行駛里程進行價格區間的劃分;司導空返、住宿的補貼;訂單取消帶來的費用損失等等各式各樣複雜的情況。張汐銘表示,還會來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沉澱運營大資料,針對各個市場特性不斷進行策略上的調整,以及將各種可能的複雜狀況進行標準化產出,在前端預訂時清晰展現給用戶,以此來保障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而從租車業務的角度來看,李斌表示,租租車的發展其實就是對產品服務細節和品質不斷優化的過程。舉例來說,租租車的上游資源商中,有很多海外區域型的中小租車公司,他們整體的資訊化程度較低,由此帶來的庫存無法即時對接等問題,對於用戶體驗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租租車多年來通過研發團隊、資源的投入,打造完善了一套支援多語言版本的租車運營系統供合作方使用。幫助合作方提升運營效率、收益管理的同時,其實也能讓租租車的用戶體驗得到較大的提升。

Europcar也同樣在擁抱技術。王紅表示,Europcar除了加強與目的地旅行機構多種模式的合作外,也正通過設置各式創新“Lab”,加強移動端、數位化管理能力的探索,不斷優化銷售管道和用戶體驗。例如中文緊急救援熱線、路標手冊、法律法規資訊以及GPS導航等細節服務。

當然,這些細節服務同樣也是租租車、還會來等眾多海外用車企業不斷深耕的方向。畢竟,無論怎樣的行業風口和創新方向,最終還是要靠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身。

後記:

王紅表示,近年來Europcar接待的中國用戶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特別集中在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目的地。從Europcar的視角來看,海外用車在中國旅遊市場中還處於新興領域,未來同樣會保持著不錯的增長趨勢。

“從租車的角度來看,國際租車市場已經發展了上百年,而中國則是剛剛起步。”李斌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未來海外用車尤其是出境租車自駕遊市場還有這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未來3~5年也將會是新一輪爆發期。

而通過對一些行業資料的觀察,張汐銘預測稱,海外用車市場在2018年將迎來“小井噴”,更大的市場蛋糕也一定是在目的地產品消費領域。

另外她也表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toC和toB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C端和B端企業其實可以互相交叉轉型。而租車與包車企業之間,其實也不排除資本或業務層面整合的可能。

說到這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還有很多目的地服務企業,從目的地產品的角度向上延伸,將租車業務囊括到自己的服務清單裡,同樣在嘗試打通海外用車+目的地服務的鏈條。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各家巨頭企業、創業公司的佈局,正是說明了海外用車對於目的地產品服務鏈的重要性。各家紛紛入場,雖然會讓整體的市場規模、格局有所擴大,但也註定會帶來新一輪的“大浪淘沙”,2018或許會是海外用車市場競爭較為慘烈的一年。

那麼,參與其中的各位玩家們,準備好了嗎?

另外,2017年12月,螞蜂窩與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中也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7年自由行遊客在途中預訂當地玩樂的占比在大幅提升。境外當地體驗類產品的當天預訂量占比增長了10%,境內則增長了13%。“邊走邊訂”已然成為中國旅遊市場較為突出的一種發展趨勢。

那麼 目的地服務如何打通?

張汐銘表示,還會來原本合作的上游資源方就包括地接社等目的地資源機構,將相關的目的地資源盤活和深挖很自然便成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會來將通過直采+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目的地碎片化產品的佈局,當然也不排除未來通過資本手段來進行整合。她也強調稱,鑒於目的地產品分散、複雜的特性,還會來也會以謹慎的態度來拓展業務。

而租租車方面,其在2016年便設立了旅遊產品部,專注於目的地產品的擴展和覆蓋。李斌介紹稱,除了與目的地資源方直簽+合作的方式,租租車還持續與全球各區域性的旅遊局對接,獲取相關轄區內所有POI的資料資訊,再進行進一步的深挖和覆蓋。

他坦言,其實各旅遊局更懂當地的玩法,有許多優質的差異化目的地產品值得挖掘,這對於租租車提升目的地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有著很大的幫助。舉例來說,紐西蘭旅遊局的相關人員曾對李斌表示,其實許多中國用戶熱衷的紐西蘭景點,本地人幾乎都不會“光顧”,因為他們有更好玩的去處。

“旅遊局其實很想把這些更加有趣好玩的本土化產品推廣出去,但傳統旅遊產品線路創新的成本太高,無法滿足旅遊局的需求。”對此李斌還提到一點,更多地發展自駕、包車等海外用車游業務,其實對於當地旅遊資源有著優化和改善的作用。因為中國傳統的出境跟團游、自由行,往往是集中在某些特定時間節點突然爆發,對於目的地的公共交通資源、旅遊接待能力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回歸租租車本身,李斌稱目前也在與某些優質的目的地資源方洽談資本合作,未來同樣不排除通過資本方式加強目的地資源的把控。

“由於目的地產品過於分散和碎片化,目前覆蓋對接的工作還在持續進行。”李斌表示,目前租租車還未大規模上線推廣目的地產品,未來會根據目的地使用者流量的優先順序來逐步開放預訂業務。

擁抱機遇前 還是得先做好原有業務

目的地產品對於海外用車企業來說,或許真的是個新藍海,但想要抓住這個機遇,不要忘了一個大前提,就是堅持做好原本的海外用車業務。

張汐銘坦言,目的地“車+導”合法合規的運營資質,一直是海外包車領域的一個“痛點”。就拿日本這個目的地來說,綠牌車是政府認可的載客工具,可以放心投入旅遊運營中,但價格普遍偏貴;而白牌車雖然沒有相關的運營資質,但價格相對便宜。

過往以及當下市場環境來看,中國出境用戶大多會選擇價格更低但沒有運營資質的白牌車,這讓掌握綠牌車資源的還會來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不過另一方面,張汐銘表示,歐美等海外使用者群體,更加追求服務品質而非單純的產品價格,所以對於綠牌車的服務接受度更高,所以綜合來看,綠牌車的利潤率其實是更為理想的。

“接送機產品其實很簡單,但拓展到整個包車業務上,產品複雜度便會倍增。”張汐銘稱,例如日本市場的特性是使用者對於司導講解部分的需求不高,而對於硬性服務例如車輛資質等更為看重;歐洲、澳新市場則不同,用戶會更加看重司導的服務品質。

另外還有包括按行駛里程進行價格區間的劃分;司導空返、住宿的補貼;訂單取消帶來的費用損失等等各式各樣複雜的情況。張汐銘表示,還會來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沉澱運營大資料,針對各個市場特性不斷進行策略上的調整,以及將各種可能的複雜狀況進行標準化產出,在前端預訂時清晰展現給用戶,以此來保障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而從租車業務的角度來看,李斌表示,租租車的發展其實就是對產品服務細節和品質不斷優化的過程。舉例來說,租租車的上游資源商中,有很多海外區域型的中小租車公司,他們整體的資訊化程度較低,由此帶來的庫存無法即時對接等問題,對於用戶體驗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租租車多年來通過研發團隊、資源的投入,打造完善了一套支援多語言版本的租車運營系統供合作方使用。幫助合作方提升運營效率、收益管理的同時,其實也能讓租租車的用戶體驗得到較大的提升。

Europcar也同樣在擁抱技術。王紅表示,Europcar除了加強與目的地旅行機構多種模式的合作外,也正通過設置各式創新“Lab”,加強移動端、數位化管理能力的探索,不斷優化銷售管道和用戶體驗。例如中文緊急救援熱線、路標手冊、法律法規資訊以及GPS導航等細節服務。

當然,這些細節服務同樣也是租租車、還會來等眾多海外用車企業不斷深耕的方向。畢竟,無論怎樣的行業風口和創新方向,最終還是要靠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身。

後記:

王紅表示,近年來Europcar接待的中國用戶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特別集中在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目的地。從Europcar的視角來看,海外用車在中國旅遊市場中還處於新興領域,未來同樣會保持著不錯的增長趨勢。

“從租車的角度來看,國際租車市場已經發展了上百年,而中國則是剛剛起步。”李斌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未來海外用車尤其是出境租車自駕遊市場還有這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未來3~5年也將會是新一輪爆發期。

而通過對一些行業資料的觀察,張汐銘預測稱,海外用車市場在2018年將迎來“小井噴”,更大的市場蛋糕也一定是在目的地產品消費領域。

另外她也表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toC和toB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C端和B端企業其實可以互相交叉轉型。而租車與包車企業之間,其實也不排除資本或業務層面整合的可能。

說到這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還有很多目的地服務企業,從目的地產品的角度向上延伸,將租車業務囊括到自己的服務清單裡,同樣在嘗試打通海外用車+目的地服務的鏈條。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各家巨頭企業、創業公司的佈局,正是說明了海外用車對於目的地產品服務鏈的重要性。各家紛紛入場,雖然會讓整體的市場規模、格局有所擴大,但也註定會帶來新一輪的“大浪淘沙”,2018或許會是海外用車市場競爭較為慘烈的一年。

那麼,參與其中的各位玩家們,準備好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