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感冒很常見,但有人卻因此殞命,全都是因為爸媽不懂“它”

前幾天, 在我們的交流群裡, 一個媽媽非常憤怒地說:

孩子最近感冒了, 吃了幾天藥也沒見好轉, 後來查了說明書才知道醫生竟然開的是抗生素!但是醫生卻根本沒有說這是抗生素。

通過交流我們還發現, 還有的一些家長甚至根本不清楚抗生素是什麼, 也不知道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有多嚴重。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些問題。 首先還是分享一些故事, 這樣小寶的知識普及才會打動到您。

故事1:父母以為的靈丹妙藥卻是孩子死亡的真正元兇!

8歲的安安感冒流鼻水, 媽媽給她吃了一些感冒藥和消炎藥,

未見好轉, 過了一周後病情突然加重, 孩子持續高燒不退, 還感染了肺炎。

被送到醫院後, 連經驗最豐富的醫生都束手無策, 消炎藥、點滴輸液, 最高級別的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一點效果, 醫生和父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多器官衰竭, 最後死去。

媽媽說, 安安是早產兒, 而且是父母40歲後才生的孩子, 每當孩子生病就心疼得要命, 感冒發燒甚至只是咳嗽, 就會給孩子吃消炎藥。 在安安媽心裡, 消炎藥是特效藥, 孩子每次吃完就能很快就好。 屍檢報告表明, 安安感染了不少於兩種以上的耐藥菌, 即超級細菌。

故事2:喂了三天抗生素 福州兩個月寶寶肝損傷

半個多月前, 福州連江兩個月女寶寶欣欣(化名)開始咳嗽。 父母自行按說明書, 給她喂了3天的抗生素阿莫西林。

但欣欣的咳嗽沒有好, 最後父母只好帶她到福州總醫院就診, 醫生發現欣欣已經患上了"支氣管炎、肺炎"。 在抽血檢查中, 醫生發現, 欣欣的丙氨酸轉氨酶997U/L、穀草轉氨酶1002U/L、總膽紅素24.2umol/L, 都高出了正常值20倍左右。

(網路配圖)

尤其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穀草轉氨酶", 正常值一般在40U/L, 而欣欣的高達1002U/L, 超出了20多倍。 醫生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 是指由於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 "醫生介紹說, 臨床上, 根據用藥後發生血清生化檢測異常情況, 特定指標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稱藥物性肝損傷。

故事3:七旬老太患上常見的肺炎11種抗生素竟然都不管用

浙江省中醫院ICU(重症監護)病房裡新進了一位75歲老太太。 老人家意識模糊, 只能靠呼吸機和大量昂貴藥物維持生命。 一個月前, 她摔了一跤, 因為骨折在床上躺了半個月, 還得了肺炎, 沒想到病情就此急轉直下, 最後轉進了ICU。

為什麼常見的肺炎差點要了這位老太太的命?省中醫院的醫生指出了老人抗生素耐藥試驗結果:16種臨床常用抗生素竟有11種耐藥。 也就是說, 有11種常用抗生素都沒有效果, 剩下5種都是些價格昂貴的高檔藥。 每天, 光這些藥的花費就將近2000元。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老太太平日裡喜歡隨便吃消炎藥。 老太太的女兒說,

家中藥箱裡常備著各種抗生素, 喉嚨痛、頭痛、咳嗽, 只要有點不舒服就會拿來吃。

網路配圖

我們從這三個小故事中看的出來, 在我國普遍大眾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還不太懂, 覺得多多少少吃一點沒問題。 其實這並不是正確對待抗生素的態度!

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會引發某些細菌出現耐藥現象,從而培養出"超級細菌",產生超強的耐藥性。導致人類最後無藥可救!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對就是拿它在給自己捅刀子!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的講講抗生素的那些知識點!

濫用抗生素有什麼危險?

抗生素又叫抗菌藥物,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是一種用於治療和預防細菌感染的處方藥。

1、細菌耐藥——無藥可用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占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

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這種耐藥性既會被其他細菌所獲得,也會遺傳給下一代。

"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無藥可用的境地。

2、"炸"毀腸道——數年恢復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裡投了一顆"炸彈",它對腸道菌群能夠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3、摧毀免疫——更易生病

人體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從嬰兒開始,腸道菌群便逐漸發揮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啟動。

抗生素的濫用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

而益菌除了是防禦的衛兵,也是移除體內重金屬的幫手,一旦讓壞菌占得優勢,腸壁出現漏洞,細菌、過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將會使已經削弱的免疫系統責任更為加重。

4、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小孩使用了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出現了耳聾,成人使用可能會有腎臟的問題。

還有紅黴素裡面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

5、影響大腦——記憶變差

據德國的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研究,廣譜抗生素會減緩小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細胞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

實驗中的小鼠在記憶測試中表現很差,而且體內白細胞更少。

6、細菌寄生——二重感染

當用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的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

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高。

另外一個非常可怕的現狀是,有些家長雖然知道不能亂給孩子吃抗生素,但是卻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屬於抗生素。

很多家庭都常年備有"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藥物,感冒發燒來一粒,喉嚨上火來一粒,殊不知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網上有個說法,濫用抗生素就像原子彈打蚊子,蚊子是打死了,但對身體的傷害卻更大,得不償失。

什麼時候使用抗生素?

臨床上使用抗生素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治療性藥用,一種為預防性用藥。預防性使用,一般在手術前使用(腸、矯形外科手術等常使用),預防手術可能引起的細菌感染。

治療性用藥在確定為細菌感染或者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時使用,比如肺炎、鼻竇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普通感冒、流感。

感冒一般不需要看醫生,但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天,並且沒有改善,就應當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小孩不滿三個月出現發燒,也需要立即就醫。

一招識別抗生素,提前預防很重要!

1.名字中帶【磺胺】

磺胺類抗菌藥,用作詞頭。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帶【黴素】

各類抗生素都有用這個詞幹。如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羅紅黴素、紅黴素等。

3.名字中帶【西林】

青黴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呱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帶【頭孢】

頭孢菌素類藥物,用作詞頭。例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呱酮等。

5.名字中帶【培南】

碳青黴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帶【環素】

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名字中帶【沙星】

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小貼士:

在藥品標籤或說明書的"適應症"或"藥理毒理"一欄中,凡表明可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疾病的藥物,具有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藥物,就是人們指的抗生素,即用於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

正確使用抗生素

一旦抗生素失效,將是全人類的災難,我們有責任防止抗生素耐藥性繼續蔓延。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應遵照以下幾點:

2. 按時服藥。“按時服藥”雖然不難理解,但可能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

3. 服完療程。按照醫囑服完整個療程,即使提早感到病情有好轉也要堅持,這可加大殺死全部細菌的機會並減少出現耐藥性的風險。

4. 不和他人分享抗生素。雖然有時候病症相似,但不一定患的是同一種疾病,如果隨便服用不僅可能延誤病情、篩選出耐藥細菌,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造成危險。

明白那些疾病可以不用輸液,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業內專家稱,可能是考慮到患兒的特殊,才保留了兒童醫院可以門診輸液。兒童的體質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發展迅速。一個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轉為肺炎,在門診保留輸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抗生素絕對是人類歷史上一項非常偉大的發現,它挽救過無數生命,但也不能把它視為靈丹妙藥,一有病痛就使用。

最後說兩句:

為了方便廣大家長學習交流兒童健康問題,我們建立了一個交流群,可以加我(caoxiaoer77)。會定時的整理收集家長們的疑問並做出回答,有興趣的家長都可以加喲!

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會引發某些細菌出現耐藥現象,從而培養出"超級細菌",產生超強的耐藥性。導致人類最後無藥可救!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對就是拿它在給自己捅刀子!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的講講抗生素的那些知識點!

濫用抗生素有什麼危險?

抗生素又叫抗菌藥物,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是一種用於治療和預防細菌感染的處方藥。

1、細菌耐藥——無藥可用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占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

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這種耐藥性既會被其他細菌所獲得,也會遺傳給下一代。

"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無藥可用的境地。

2、"炸"毀腸道——數年恢復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裡投了一顆"炸彈",它對腸道菌群能夠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3、摧毀免疫——更易生病

人體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從嬰兒開始,腸道菌群便逐漸發揮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啟動。

抗生素的濫用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

而益菌除了是防禦的衛兵,也是移除體內重金屬的幫手,一旦讓壞菌占得優勢,腸壁出現漏洞,細菌、過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將會使已經削弱的免疫系統責任更為加重。

4、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小孩使用了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出現了耳聾,成人使用可能會有腎臟的問題。

還有紅黴素裡面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

5、影響大腦——記憶變差

據德國的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研究,廣譜抗生素會減緩小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細胞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

實驗中的小鼠在記憶測試中表現很差,而且體內白細胞更少。

6、細菌寄生——二重感染

當用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的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

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高。

另外一個非常可怕的現狀是,有些家長雖然知道不能亂給孩子吃抗生素,但是卻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屬於抗生素。

很多家庭都常年備有"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藥物,感冒發燒來一粒,喉嚨上火來一粒,殊不知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網上有個說法,濫用抗生素就像原子彈打蚊子,蚊子是打死了,但對身體的傷害卻更大,得不償失。

什麼時候使用抗生素?

臨床上使用抗生素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治療性藥用,一種為預防性用藥。預防性使用,一般在手術前使用(腸、矯形外科手術等常使用),預防手術可能引起的細菌感染。

治療性用藥在確定為細菌感染或者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時使用,比如肺炎、鼻竇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普通感冒、流感。

感冒一般不需要看醫生,但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天,並且沒有改善,就應當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小孩不滿三個月出現發燒,也需要立即就醫。

一招識別抗生素,提前預防很重要!

1.名字中帶【磺胺】

磺胺類抗菌藥,用作詞頭。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帶【黴素】

各類抗生素都有用這個詞幹。如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羅紅黴素、紅黴素等。

3.名字中帶【西林】

青黴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呱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帶【頭孢】

頭孢菌素類藥物,用作詞頭。例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呱酮等。

5.名字中帶【培南】

碳青黴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帶【環素】

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名字中帶【沙星】

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小貼士:

在藥品標籤或說明書的"適應症"或"藥理毒理"一欄中,凡表明可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疾病的藥物,具有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藥物,就是人們指的抗生素,即用於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

正確使用抗生素

一旦抗生素失效,將是全人類的災難,我們有責任防止抗生素耐藥性繼續蔓延。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應遵照以下幾點:

2. 按時服藥。“按時服藥”雖然不難理解,但可能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

3. 服完療程。按照醫囑服完整個療程,即使提早感到病情有好轉也要堅持,這可加大殺死全部細菌的機會並減少出現耐藥性的風險。

4. 不和他人分享抗生素。雖然有時候病症相似,但不一定患的是同一種疾病,如果隨便服用不僅可能延誤病情、篩選出耐藥細菌,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造成危險。

明白那些疾病可以不用輸液,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業內專家稱,可能是考慮到患兒的特殊,才保留了兒童醫院可以門診輸液。兒童的體質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發展迅速。一個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轉為肺炎,在門診保留輸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抗生素絕對是人類歷史上一項非常偉大的發現,它挽救過無數生命,但也不能把它視為靈丹妙藥,一有病痛就使用。

最後說兩句:

為了方便廣大家長學習交流兒童健康問題,我們建立了一個交流群,可以加我(caoxiaoer77)。會定時的整理收集家長們的疑問並做出回答,有興趣的家長都可以加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