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融、楊修俱斃其手,操之高深安在?

曹操之為人在歷史上頗受爭議, 尤其是那句廣為流傳的“寧我負天下人 毋天下人負我”, 讓他戴上了一個心狠手辣的“屠夫”帽子, 但是細看曹操一生, 出生在官宦世家, 雖然有一定名望, 但是對於他在後來的發展好像沒什麼作用, 憑著一腔志氣, 做到挾天子令諸侯, 逐鹿中原, 稱霸天下, 反觀劉備, 出身皇族卻落魄到編草鞋的地步, 智謀全靠諸葛亮, 武力全憑關張、趙雲, 以皇叔身份三分天下坐享其成;再來看孫權, 憑著祖上打下的基業, 坐擁江東, 成就一方霸主。 倒是曹操, 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統一了中國北方, 是真正有實力的人。 曹操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西元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三十歲的曹操受命討伐, 此時他只有幾千兵馬, 結果大破黃巾軍, 斬首數萬級。 西元189年, 董卓亂權, 曹操“散家財, 合義兵”, 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西元192年, 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 當年冬天終於將黃巾擊敗, 獲降卒三十余萬, 人口百余萬。 曹操收其精銳, 組成軍隊, 號青州兵。 曹操實力逐步得到發展, 成為任何人都不可小覷的勢力。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

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 袁氏一門, 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 “四世居三公位”, “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勢力本就很大, 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 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然而官渡之戰, 曹操卻以少勝多, 本處於劣勢, 因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 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 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 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逐漸的, 三足鼎立之勢形成, 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佔有天時、人和、地利, 互相制約。 曹操之所以能夠霸佔天下其中一份, 一是因為他的政治眼光, 挾天子令諸侯, 可能在劉備孫權看來, 他是專權的賊臣, 但是在漢室百姓的眼裡, 他是受皇帝之命, 興師討賊, 相反的, 劉備作為漢室皇族竟然要自立門戶創建國度, 簡直不把當時的漢獻帝放在眼裡, 如果說劉備成功了, 那這皇帝是劉協來當還是劉備來當?第二, 曹操重人才, 在他的《短歌行》中,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表明了他對人才的渴望, 親兒子死了曹操沒掉眼淚, 大將典韋死了,

他痛哭流涕;明知把關羽放回去無疑是放虎歸山, 就算他過五關斬六將還是放了他;關羽死後, 曹操以王侯之禮送葬, 其對於人才的重視可見一斑。

魯迅先生曾評價曹操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個英雄。 我雖不是曹操一黨, 但無論如何, 總是非常佩服他。 ”真是應了那句話, 曹操就是“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