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搖搖欲墜的晚清,這位著名的洋人為了中國化還準備讓其子參加科舉

如果說一名外國人把持了中國海關近五十年, 掌控著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強, 你會相信嗎?沒錯, 他就是英國人羅伯特.赫德, 赫德不僅是晚清海關總稅務司負責人, 也是中國近代海關和郵政系統的鼻祖。 赫德大學畢業後的次年(1854年)就被英國政府委派到中國香港任職, 從事領事館翻譯工作, 當時他只有二十歲。 赫德很有語言天賦, 在香港只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學會了漢語, 粗略瞭解粵語。

赫德在香港只待了半年不到就被先後派遣到寧波和廣州, 在這期間赫德出眾的管理能力和冷靜的頭腦讓上司們刮目相看。

當年輕的赫德意識到自己的事業可能就在中國時, 他開始放下身段學習中國文化, 不僅熟讀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 連明清的小說也頗有涉獵, 成為他所在的洋人圈內有名的“中國通”。 赫德的這些努力沒有白費, 當他在廣州與柏貴(時任廣東巡撫)、勞崇光(兩廣總督, 曾國藩同年)等清朝高官會晤時, 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和對清朝官場禮節的熟悉, 立即獲得了他們的好感, 並很快建立起良好關係, 尤其是勞崇光, 凡遇到與洋人間的交涉, 都要諮詢赫德的意見。 廣州是赫德的福地, 他的人生就從這裡開始起飛。

1859年, 來廣州一年多的赫德迎來了人生轉捩點。 時任清廷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籌建粵海新關,

鑒於赫德傑出的才幹及其與兩廣總督勞崇光的關係, 李泰國欲聘請赫德擔任廣州新關的副稅務司。 赫德有意接受聘任, 於是請示英國外交部領事司。 外交部對此頗有微詞, 但從應付中國形勢的長遠角度考慮, 勉強同意赫德辭職。 當年6月, 赫德辭去領事館翻譯職務, 正式加盟清朝海關。

羅伯特.赫德

招募赫德的李泰國也是英國人, 他算是晚清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 李泰國經營海關期間為缺錢的清政府提供了大筆銀兩, 頗得清廷的信任。 但他囂張跋扈, 言語狂悖, 曾要求清政府以郡王的禮節對待他, 並提供相應的待遇;海關的管理人員都是他自行招募的洋人, 清政府亦無權干涉。 而且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 他還曾向英國軍方提供中國的軍事情報, 事後簽訂《天津條約》時, 又為英國出謀劃策, 最大限度的從中國獲得權益。 所以這樣的人, 只能瞞騙一時, 不能長久與清政府合作。 1860年年初,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 委任李泰國為總稅務司。 但當時太平天國鬧得凶, 讓李泰國有一種錯覺,

認為清政府撐不了多久, 因而拖延著沒有前往北京上任, 後來乾脆以傷病為由請假回英國療養。

晚清總稅務司都是外國人

李泰國一走便宜了赫德, 他留下的總稅務司職務由赫德代理。 1863年, 在英國休養三年的李泰國眼見太平軍已偃旗息鼓,

又匆匆回到中國銷假, 後因“阿思本艦隊”一事欲圖控制清朝海軍, 徹底與清政府鬧翻, 此後不久即被解雇, 退出了中國海關。 而赫德則在這一年正式擔任海關總稅務司, 他估計不會想到自己要在這個職位上將近五十年。 據他的日記記載, 他的職務履新後工資比從前翻了一倍, 月薪為八百兩銀子, 約合現在人民幣二十萬左右。

在總稅務司任上赫德幹的非常不錯, 他是一個具有職業精神的人, 憑藉著才幹和手腕, 建立了相對廉潔高效的海關系統, 因此海關的稅收有了大幅度增長。 比如在1861年, 海關稅收每年近五百萬兩銀子, 但經過赫德的打理後, 到1887年, 海關稅收每年已近兩千萬兩銀子, 占當年清廷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赫德對當時中國的貢獻不僅在經濟方面,洋務特別是對外交涉方面亦往往找他參與密商,幾次外交衝突都有赫德從中穿針引線的斡旋,大力維護中國利益,如中法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尤其在李鴻章當了北洋大臣以後,中國的外交,可以說就在他們兩個人手裡。。因此清政府為了回報赫德的忠誠與才幹,直接賜予他為正三品的按察使銜(負責公檢法的副省長),後升至正一品的布政使銜(主管錢糧民政的副省長)。

赫德與官員合影(前排左一)

清政府的肯定讓赫德很高興,授予的官職雖然多是榮譽性質,但並不影響赫德對中國的好感。他將自己的名字“羅伯特”改為諧音“鷺賓”,官方場合都會介紹自己叫赫鷺賓。這還不夠,赫德的兩個兒子從小就接受中國教育,到二十歲左右時八股文已做得有模有樣,赫德曾準備花錢為兒子們捐個監生,以便參加順天府的鄉試(省級考試,中榜了就是舉人)。不過被當時主管國子監的翁同龢拒絕,理由是鄉試名額有限,赫德的兒子萬一中舉,對寒窗苦讀的中國人不公平。

赫德相冊中的中國人

赫德在中國名聲鵲起後,英國政府準備委派他為駐華公使,由於公使和總稅務司不能兼任,赫德權衡一番後,還是選擇了總稅務司,因此他在英國國內被視為“英奸”。中國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曾經問過赫德:“你到底是幫中國還是幫英國?”赫德答:“我誰都不偏袒,就像騎馬一樣,只有坐中間才能坐得住。” 郭嵩燾繼續追問:“如果有事不能保持中立呢?”赫德答:“我固是英國人也。”

赫德由1861年代理總稅務司至1908年退職共47年,他離開後仍然掛著總稅務司頭銜,直到三年後去世。赫德的死訊傳到中國,清政府發佈了哀悼訃告,並追封他為太子太保。

近現代圍繞赫德的評價呈針鋒相對的兩極—歷史教科書上給他下了“英國侵華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定義;西方的漢學家們則不乏溢美之辭,說他是“中國堅定不渝的朋友”,“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宣導者”……一個比較穩妥的看法是:赫德控制中國海關,有損中國主權;而另一方面赫德卻以客卿的身份,儘量在其可能的範圍內對內主張改革,對外多次表達對中國立場的支持, 又是值得肯定的。但後一點要打折扣,因為這些意見的表達多半是在無損英國重大利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一點在郭嵩燾的問答中赫德已給出了答案。

赫德對當時中國的貢獻不僅在經濟方面,洋務特別是對外交涉方面亦往往找他參與密商,幾次外交衝突都有赫德從中穿針引線的斡旋,大力維護中國利益,如中法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尤其在李鴻章當了北洋大臣以後,中國的外交,可以說就在他們兩個人手裡。。因此清政府為了回報赫德的忠誠與才幹,直接賜予他為正三品的按察使銜(負責公檢法的副省長),後升至正一品的布政使銜(主管錢糧民政的副省長)。

赫德與官員合影(前排左一)

清政府的肯定讓赫德很高興,授予的官職雖然多是榮譽性質,但並不影響赫德對中國的好感。他將自己的名字“羅伯特”改為諧音“鷺賓”,官方場合都會介紹自己叫赫鷺賓。這還不夠,赫德的兩個兒子從小就接受中國教育,到二十歲左右時八股文已做得有模有樣,赫德曾準備花錢為兒子們捐個監生,以便參加順天府的鄉試(省級考試,中榜了就是舉人)。不過被當時主管國子監的翁同龢拒絕,理由是鄉試名額有限,赫德的兒子萬一中舉,對寒窗苦讀的中國人不公平。

赫德相冊中的中國人

赫德在中國名聲鵲起後,英國政府準備委派他為駐華公使,由於公使和總稅務司不能兼任,赫德權衡一番後,還是選擇了總稅務司,因此他在英國國內被視為“英奸”。中國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曾經問過赫德:“你到底是幫中國還是幫英國?”赫德答:“我誰都不偏袒,就像騎馬一樣,只有坐中間才能坐得住。” 郭嵩燾繼續追問:“如果有事不能保持中立呢?”赫德答:“我固是英國人也。”

赫德由1861年代理總稅務司至1908年退職共47年,他離開後仍然掛著總稅務司頭銜,直到三年後去世。赫德的死訊傳到中國,清政府發佈了哀悼訃告,並追封他為太子太保。

近現代圍繞赫德的評價呈針鋒相對的兩極—歷史教科書上給他下了“英國侵華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定義;西方的漢學家們則不乏溢美之辭,說他是“中國堅定不渝的朋友”,“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宣導者”……一個比較穩妥的看法是:赫德控制中國海關,有損中國主權;而另一方面赫德卻以客卿的身份,儘量在其可能的範圍內對內主張改革,對外多次表達對中國立場的支持, 又是值得肯定的。但後一點要打折扣,因為這些意見的表達多半是在無損英國重大利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一點在郭嵩燾的問答中赫德已給出了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