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老悟「百家論壇」家鄉的柿子紅了——王博散文《秋深葩柿紅》讀後


家鄉的柿子紅了
一一王博散文《秋深葩柿紅》讀後
文-老悟
“其實, 就那漿柿子或者是葩柿子, 我並不一定真的愛吃, 這只是一種半世人生積攢成了的幾許牽掛,
一種思念吧。 更是一種對鄉村、對淳樸生活的駐守和遠望, 它是應該越傳越遠, 愈久彌新的。 ”
這是王博先生髮于漢台文聯《漢風》上散文《秋深葩柿紅》的結尾語句, 既是文章的收尾總結, 又是文章的核心表達。 一個並非真愛吃漿杮或葩柿的玩童, 如今長大了也老如紅了的柿子, 卻描繪出了一篇情深意長的葩杮紅鄉村深秋畫卷, 讓人讀來親切至止。 作者以順序的方式, 寫了春夏秋冬四季之柿子樹景象, 如在田野漫步埂上走過, 感同身受。 那春芽之發, 夏果之壯, 秋柿之繁, 冬景之紅躍然紙上。 看著柿子一天天長大, 瞅著柿子一天天變紅, 或夏日在水田漿出脆香, 或家訪在場邊的矚望, 或市場上碩果累累的收穫,
無不打上鄉愁的影子, 讓人久久難忘。
《秋深葩柿紅》感人之處還在於作者用情之深, 用筆之細膩。 他沒有肆意的鋪陳, 寫農村的景色情狀, 而是單刀直入, 直抒胸臆敘寫柿子的生長過程。 正如一個人的成長從快樂童年, 到青澀時光, 再到壯年的承載, 直至人將老矣, 各個年齡段都有各自的風華風韻, 不由自主得展現在天地之間。 只是看平鋪直敘, 平淡無奇, 還是被人發現, 有貴人相助, 人生出彩。 而大多數人都如鄉間埂上一棵柿樹, 風裡來雨裡去, 平常如水, 就完成一個生長過程而已。 因為作者的好奇, 或許是當時生活的困囧, 對山野裡一枚柿子發生了興趣:
“即使那些高梢的, 我們也會赤了腳片嗖嗖嗖幾下爬上樹,
用有著彎鉤的連枷杆夾套下來水葩柿;甚而顧不得下樹, 騎坐在樹杈上, 剝了柿子外邊的蒙皮, 吸溜幾口就將柿肉涼盈盈地吞噬進了肚腹裡, 滋味兒, 美呀。 ”
作者在柿樹上爬上溜下, 讓柿子有了味道, 他才有了這些人生的美好記憶, 他才有了出彩的未來。 如果一個鄉童沒有與泥土打交道與小鳥逗趣, 與這些靜寂的山果戲玩, 他的人生肯定是灰色暗淡而無趣的。 王博先生的成功就在於他給於鄉下這些土氣存在更多的觀照, 他才有了教學中的精彩生髮。
人是應該有情懷的。 一枚柿子折射出的是一個人的本性和他把握未來的能力:
“中秋時節, 我去一個很後進的學生家家訪, 看見學生家院壩裡一棵柿子樹, 有幾枚晶亮的葩柿子,
眼睛心牽牽的尋望。 次日, 這個學生往學校給我提了一口袋硬柿子, 叫我拿回家在罎子裡漿來吃, 或者用木瓜烘葩了吃。 我當時真是感動般的羞愧, 我這不成了向學生變相索賄收禮吧?我當時在他家院場裡巴望葩柿子, 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牽掛和欽羨, 咋就誘導了他們給我送柿子了呢?”
看, 羞愧, 這兩個字就是人性的本質反映。 學生給老師拿了很不値錢的硬柿子, 作者本人立馬神經緊張, 毛髮陡立, 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索賄, 於是羞愧難當。 怎麼辦?是責令退給學生, 怕薄了他的面子。 收下吧, 老師以家訪為名, 向學生家長要東要西, 豈不壞了我的名聲, 沾汙了教師這個高貴的稱謂。 此時, 作者的矛盾心理廖廖幾筆便呈現出來了。
這就是散文比詩歌所能寬泛表現的地方。
“十天后, 正是期中考試後的班會, 我把那些葩柿子拿到班會上;說是某同學家今年柿子豐收了, 特地烘葩了和同學們分享。 要知道這些學生娃好多來自城市, 根本沒吃過這麼爽口甜香的葩柿子, 一個個讚歎不已。 曾被多位同學給白眼的那個學生, 沒想到得到了這樣的贊許, 他的自信有了, 他的表現大大的扭轉了。 ”
在作者把學生送給自己的柿子拿回家決定之後, 烘葩的柿子竟然意想不到的對一個人命運的改變起到了巔覆性的作用。 葩柿子如此神奇的轉換一個人封閉的內心世界, 使他有了活著的自信, 在同學們面前能夠抬起頭來, 笑對人生, 這是多麼巨大的精神力量呀!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 在自己教書生涯裡有這麼一至兩次奇妙事情發生,我想,這一定是值得他一輩子驕傲和欣慰的。王博做到了,向他學習,向他致敬!
最後想說一下散文的語言美。通篇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用了不少的方言土語在其中,這既成了“王博體”的一慣風格,同時,另一面又覺得有礙讀散文的快感。因為這些土味足的地方,有時讓人一時難解,若在隨後有個括弧注解予以說的就更好了。如:“半樁娃”“幾咕爪”“幾抓抓”等。
當然,這篇文章,就散文本身看,也有拖踏之處,如文章的開頭再精緻點,少點闡發鋪墊,直截了當就寫“我對葩柿是有感情的”,也就很能抓住讀者眼球的。再是結尾,兩次踩刹車卻都沒刹住,扯到火燒店和二道河的地方去,就顯得多餘了,有狗尾續貂之嫌。望在以後的作文中能夠注意,加以改進和提高。
願讀到王博先生更多更好的純美之文。
28171213~1216于漢江之畔

【作者簡介】老悟,本名伍宏賢。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在《星星》、《散文》、《文化文藝報》等發表文章。赤土嶺文協網站首批駐站作家,策劃《絲綢之路<張騫故里>詩歌演誦會》及春節文藝晚會等活動。有多部詩文集出版,編著多部大型文史類書籍。

審核:田也,作者:老悟,責編:楠陽,序號:699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在自己教書生涯裡有這麼一至兩次奇妙事情發生,我想,這一定是值得他一輩子驕傲和欣慰的。王博做到了,向他學習,向他致敬!
最後想說一下散文的語言美。通篇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用了不少的方言土語在其中,這既成了“王博體”的一慣風格,同時,另一面又覺得有礙讀散文的快感。因為這些土味足的地方,有時讓人一時難解,若在隨後有個括弧注解予以說的就更好了。如:“半樁娃”“幾咕爪”“幾抓抓”等。
當然,這篇文章,就散文本身看,也有拖踏之處,如文章的開頭再精緻點,少點闡發鋪墊,直截了當就寫“我對葩柿是有感情的”,也就很能抓住讀者眼球的。再是結尾,兩次踩刹車卻都沒刹住,扯到火燒店和二道河的地方去,就顯得多餘了,有狗尾續貂之嫌。望在以後的作文中能夠注意,加以改進和提高。
願讀到王博先生更多更好的純美之文。
28171213~1216于漢江之畔

【作者簡介】老悟,本名伍宏賢。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在《星星》、《散文》、《文化文藝報》等發表文章。赤土嶺文協網站首批駐站作家,策劃《絲綢之路<張騫故里>詩歌演誦會》及春節文藝晚會等活動。有多部詩文集出版,編著多部大型文史類書籍。

審核:田也,作者:老悟,責編:楠陽,序號:699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