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軍服“兵”和“勇”的區別,有一支部隊竟然是“壽”字,無語

看清朝影視劇, 特別是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 一會兒是清兵前胸後背圓圈裡一個“兵”, 一會兒是清兵前胸後背圓圈裡一個“勇”,

這“兵”和“勇”有區別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對於清王朝來說, 入關純屬偶然, 如果當年李自成沒有縱容劉宗敏搶了陳圓圓, 或許清軍幾輩子都別想入關, 不管怎麼說, 總算是進去了, 但是剛剛入關的大清王朝馬上就意識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統治這麼大的地盤, 八旗軍這十幾萬人不夠用, 原來在關外統治那塊巴掌大的地方, 十幾萬軍隊再加上一些漢人軍隊完全夠用, 閑著沒事再打打大明搶個劫啥的, 隊伍相當威猛, 可是入關之後, 才發現自己攤上大事了。

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南明政權天天嚷嚷打回去,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軍隊還在各地流竄, 雖然住進了北京城, 但是並不意味著穩定了全國的政局,

於是清王朝只好在八旗軍的基礎上完善綠營兵, 招募大量漢人, 收編漢人軍隊為自己打頭陣, 八旗軍入關不久, 就迅速墮落, 康熙征伐三藩等戰役根本指望不上八旗兵, 只能依靠綠營兵, 綠營兵本來是給八旗兵打輔助的, 後來卻變成了主力部隊, 後來八旗軍和綠營兵都成為了清王朝的正規軍, 而他們身上就印著兵字。

其實, “兵”更多是清朝正規軍標誌, 也是國家常備武裝力量, 也就是正規軍吧, 清軍入關時, “兵”都是清一色滿族子弟。 到後來, 由於數量需求越來越大, 整編成八旗軍和綠營軍。

八旗軍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 這些都是直接隸屬于皇帝的精銳部隊。

綠營軍則是八旗軍的補充, 以綠旗為標誌, 以營為建制單位, 故也稱綠營兵。

當然, 八旗軍和綠營兵使命是不一樣的, 八旗軍都是保衛京畿重地, 專門負責皇帝和京城安全。 而綠營軍雖然數量要比八旗軍多十幾倍, 主要負責地方和邊境安全。

清朝建立後, 八旗軍民族優越感越來越強, 從而導致了訓練鬆弛, 養尊處優, 萎靡不振。 以至於吳三桂、尚可喜, 耿精忠“三藩起事”後, 這些八旗軍根本就不能上場臨敵, 完全靠綠營兵才幫康熙解除了這次危機。

“勇”的產生是在乾隆以後, 當時由於戰爭大量減員, 需要及時補充兵員。 於是一些鄉勇、團練被臨時招募來組成軍隊, 戰爭結束後就解散。 可見“勇”和“兵”就雜牌軍和正規軍的區別。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曾國藩曾大量招募鄉勇組成湘軍, 定兵制, 發糧餉, 稱為勇營。 從此, “勇”逐步代替了“兵”, 成為國家軍事的主要力量。

可是您萬萬想不到, 清朝“最精銳”的北洋水兵軍官們謀求的是什麼?他們代表軍銜的是一個什麼字?

不是“兵”,不是“勇”,而是“壽”!是的,我沒有寫錯,您也沒有看錯,北洋水軍軍服上只需一個文字:壽!天天開著主座們全身掛著壽字晃來晃去,士卒不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那才見了鬼呢:你看我們主座天天想的不也是若何能多活兩天嗎?

說起晚清北洋水兵軍服上的壽字,還有個來歷:1882年,從承平軍英王陳玉成手下潛逃到清軍的丁汝昌(在廬江參加承平軍,安慶被圍時逾城降清),在曾國藩、李鴻章、劉銘傳的扶攜汲引下,當上了北洋水兵管轄(艦隊司令),大概是跟洋人打交道鬥勁多,體味一些“國際通例”。這個承平天堂叛將起頭揣測著給北洋水兵換上“當代化戎服”,於是報請李鴻章核准,晚清第一套水兵戎服降生了。

在看下面的文字的時辰,讀者諸君請不要喝水,也不要吃工具,以免笑出來把水噴到手機上,也不要憤慨得摔手機。這套經由層層審批末了定型的戎服是如許的:軍艦槍炮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方天畫戟和紅纓槍,文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毛筆和宣紙,軍醫的標識表記標幟是靈芝壽桃和蝙蝠,最搞笑的是帆纜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中國結——若是纜繩都按照中國結的系法,等他們用一兩個小時系上或者解開,軍艦早就被幹沉了。

最後壓軸出場的當然是北洋海軍大小軍官們的服飾了。要說丁汝昌還是很有軍銜意識的,比如他給自己的統領軍裝每個袖口都繡上了三個空心雲頭圖案(可參見雲頭肉卷),據說這個創意發明權應該屬於丁汝昌的部下劉步蟾,而且在每個雲頭圖案裡面都繡上了三個大大的古體壽字,估計是代表他類似今天的三星上將。每個袖口有九個壽字,兩個袖子那就是十八個,這就能看出來丁汝昌和劉步蟾二位先生對長壽有多麼渴望了。

但是上了戰場難免有傷亡,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跟丁大司令一樣長壽,於是丁汝昌給他們設計的軍裝上,雲頭圖案裡面的壽字也逐級遞減:鄧世昌那樣的艦長,每個袖子有七個壽字,副艦長每個袖子六個壽字。這種逐級遞減,讓然不能不想起兩個字:折壽。

在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皇城,皇帝的子民們競相扶逃命。當時的清兵 和義和團兵不下20萬,大清和八國聯軍比例約10:1。

裝備上清兵一樣不缺,而八國聯軍的重武器還不如守城的清兵多。然而清兵逃了個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長 衫的百姓,也留下了這張真實的民眾競相扶梯相助八國聯軍的照片。

八國聯軍的獨輪車運輸隊。難道不該是軍民同仇敵愾,誓死保衛皇上嗎?

或者說是,當時的民眾已經在清朝的統治下麻木,一個精神麻木腐朽的人,你又能奢求他有多少的愛國情懷呢,甚至說是,在清朝吏治腐敗,百姓根本感受不到來自朝堂的關懷,有的只是苛捐雜稅和官府的無厘頭的壓制,你又怎麼能奢求民眾做出奮不顧身捨身忘死的舉動。歸根究底,就是從根子底就壞掉了的建築是沒有人能拯救的。

看樣子,軍服上印上啥字都阻擋不了大清朝的滅亡!

不是“兵”,不是“勇”,而是“壽”!是的,我沒有寫錯,您也沒有看錯,北洋水軍軍服上只需一個文字:壽!天天開著主座們全身掛著壽字晃來晃去,士卒不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那才見了鬼呢:你看我們主座天天想的不也是若何能多活兩天嗎?

說起晚清北洋水兵軍服上的壽字,還有個來歷:1882年,從承平軍英王陳玉成手下潛逃到清軍的丁汝昌(在廬江參加承平軍,安慶被圍時逾城降清),在曾國藩、李鴻章、劉銘傳的扶攜汲引下,當上了北洋水兵管轄(艦隊司令),大概是跟洋人打交道鬥勁多,體味一些“國際通例”。這個承平天堂叛將起頭揣測著給北洋水兵換上“當代化戎服”,於是報請李鴻章核准,晚清第一套水兵戎服降生了。

在看下面的文字的時辰,讀者諸君請不要喝水,也不要吃工具,以免笑出來把水噴到手機上,也不要憤慨得摔手機。這套經由層層審批末了定型的戎服是如許的:軍艦槍炮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方天畫戟和紅纓槍,文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毛筆和宣紙,軍醫的標識表記標幟是靈芝壽桃和蝙蝠,最搞笑的是帆纜官的標識表記標幟是中國結——若是纜繩都按照中國結的系法,等他們用一兩個小時系上或者解開,軍艦早就被幹沉了。

最後壓軸出場的當然是北洋海軍大小軍官們的服飾了。要說丁汝昌還是很有軍銜意識的,比如他給自己的統領軍裝每個袖口都繡上了三個空心雲頭圖案(可參見雲頭肉卷),據說這個創意發明權應該屬於丁汝昌的部下劉步蟾,而且在每個雲頭圖案裡面都繡上了三個大大的古體壽字,估計是代表他類似今天的三星上將。每個袖口有九個壽字,兩個袖子那就是十八個,這就能看出來丁汝昌和劉步蟾二位先生對長壽有多麼渴望了。

但是上了戰場難免有傷亡,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跟丁大司令一樣長壽,於是丁汝昌給他們設計的軍裝上,雲頭圖案裡面的壽字也逐級遞減:鄧世昌那樣的艦長,每個袖子有七個壽字,副艦長每個袖子六個壽字。這種逐級遞減,讓然不能不想起兩個字:折壽。

在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皇城,皇帝的子民們競相扶逃命。當時的清兵 和義和團兵不下20萬,大清和八國聯軍比例約10:1。

裝備上清兵一樣不缺,而八國聯軍的重武器還不如守城的清兵多。然而清兵逃了個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長 衫的百姓,也留下了這張真實的民眾競相扶梯相助八國聯軍的照片。

八國聯軍的獨輪車運輸隊。難道不該是軍民同仇敵愾,誓死保衛皇上嗎?

或者說是,當時的民眾已經在清朝的統治下麻木,一個精神麻木腐朽的人,你又能奢求他有多少的愛國情懷呢,甚至說是,在清朝吏治腐敗,百姓根本感受不到來自朝堂的關懷,有的只是苛捐雜稅和官府的無厘頭的壓制,你又怎麼能奢求民眾做出奮不顧身捨身忘死的舉動。歸根究底,就是從根子底就壞掉了的建築是沒有人能拯救的。

看樣子,軍服上印上啥字都阻擋不了大清朝的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