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家公司是否有前途,開個會就知道!

提到“開會”, 有的人躍躍欲試, 因為他又要“獻計獻策”了;有的人瞬間鬱悶頭疼, 因為他又要聆聽老闆的“諄諄教誨”了;有的人平靜如水, 因為他只要安靜地坐在那裡, 不斷點頭就可以了……

每逢週一, 每逢週五, 每逢月末, 每逢年終……大會小會, 大老闆, 副經理, 小組長……都要一一領銜會議。 作為員工, 你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參加, 基本能預示這家公司有著怎樣的經營和前景。

“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發展, 從開會中, 便能略知一二。

開會越多、越形式化, 內耗越大

朋友小鄭在一家大型私企做銷售, 他們公司的會議特別多, 大老闆每半個月, 要開一次全體大會, 每週, 部門銷售總監要開工作總結會議, 每週一、週五部門還要開“工作計畫會”“燒烤會”, 另外, 每天早上一到公司, 還有40分鐘的早會, 類似於喊口號、唱歌之類的活動, 令他不勝其煩。

聽他講, 其實並不是反感開會本身,

而是他們公司的很多會議過於“形式主義”, 開會內容缺乏計劃性、嚴肅性, 有時上司非常隨性, 本來快結束的時候, 一句“我再補充一點”, 然後就能補充一個多小時, 大家就那樣聽著, 很浪費時間。 做銷售, 原本工作內容就千頭萬緒, 很多工作需要一整塊時間集中精力推進, 而一些無端的會議, 直接減少了有效工作時間, 外加有的上司過度看重會議本身, 以為通過“敲邊鼓”可以起到監督員工的作用, 這種不信任感的存在, 也讓會議本身顯得有些“無聊”, 大家只是聽, 領導只是說, 然後, 銷售額卻一直很尷尬……

後來, 小鄭離職了, 聽他講, 公司去年出現虧損, 銷售部和行政部進行部分裁員, 他也主動選擇跳槽了。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凡是會議過多,

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 會議運營管理能體現一家公司的管理水準。 ”

很多公司不但開會頻繁, 還流於形式, 這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員工既感覺浪費時間、精力分散, 實際的工作進度又會受到影響, 業績一旦上不去, 領導因此繼續強調開會複盤, 查找個中原因, 如此循環往復, 殊不知, 無效的會議, 既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 又會化為巨大的組織內耗, 大大削減了一家公司的競爭力。

員工越沉默, 公司越危險

一代手機巨頭諾基亞緣何沒落?很多人將它的衰敗原因總結為三點:

*諾基亞的技術不如蘋果;

*它在巔峰時沾沾自喜;

*當時的領導者沒有預見到蘋果的破壞性。

事實果真如此麼?

INSEAD商學院教授Quy Huy和阿爾托大學教授Timo Vuori曾做過一些研究,

他們訪談了諾基亞76位高管、中層、工程師以及外部專家, 發現諾基亞“敗走麥城”的真正原因源自一個詞, 叫“組織畏懼”。

據稱, 公司的高管以可怕著稱, 被員工描述為“極端地喜怒無常”, 他們常常以“最大的肺活量”朝下屬大喊大叫, 因此, 整個公司都籠罩在一種恐懼的氛圍中。

因此, 當領導每每開會之際, 即便奮戰在一線的員工有任何想法和建議, 為了不被炒魷魚, 為了不惹來上司的“咆哮”, 所有人都三緘其口, 因此, 中層及以上領導便聽不到任何事關真相的聲音。

諾基亞在這樣的企業文化之下, 變得頑固, 變得止步不前, 根本無力應對蘋果的屢屢創新。

因此, 看一家公司有沒有活力, 有沒有發展前景,

只要開一次會, 看看員工的表現就能判斷一二。

到底是像當年的諾基亞員工一樣, 一開會, 就沉默, 不擔心業務, 只擔心自己的飯碗, 只擔心說錯了話, 會被領導罵;或是覺得“發言”也沒用, 不如不說;還是一開會, 大家都暢所欲言, 獻計獻策, 共謀發展呢?

試想, 當員工在會上都開始掩藏問題, 沉默無語, 上層卻渾然不知, 這樣的公司如何不會陷入危險之境呢?

開會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開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呢?不妨看一下那些發展迅猛的國際名企是如何開會的吧!

*惠普——開“最強大腦”會議

惠普堅持“每位員工都是獨特的,都有他自己的智慧。”因此,在開會時,惠普的高管們會鼓勵員工積極開動腦筋,他們往往按照4個原則進行:第一,只圍繞會議主題討論;第二,所有成員都要“發聲”;第三,大膽設想;第四,頭腦風暴要有持續性。

人,是一家公司最大的資產,能真正發揮每個成員的聰明才智,一家公司的發展才會充滿無限可能。

*三星——開“最簡潔”會議

很多公司都向三星集團學習如何開會。三星注重會議的“簡潔性”,比如,公司規定週三不開會,因為在這一天,無論是員工的工作狀態,還是業務進展,都是最容易達到高潮的時段,因此,不能用開會打斷高效的工作狀態;還有,嚴格控制開會時長,平均時間1小時,最長不超過1.5小時;會議內容有專人整理成簡潔的一張紙,發給參會人員,明確開會內容和目的。

冗長繁雜的會議,既浪費時間,還會降低工作效率,一切從“簡”,是智慧經營的一種體現。

*英特爾——開“最有效”會議

英特爾根據前CEO安迪·格魯夫的原則,曾設計出著名的“有效會議101”課程。為實現會議的有效性,英特爾多年來在開會問題上,始終堅持如下原則:1)會議前明確主題;2)理解目的;3)清晰日程;4)瞭解個人任務,做好會前準備;5)會議中關注問題解決,或制定下一步計畫;6)會後及時檢查,跟進結果。

會議的“有效性”貫穿開會整個流程,只有在會前、會中、會後都做好功課,才能開出有效的會議。

縱觀國內公司,萬達開會沒人敢睡,聯想開會沒人遲到,小米基本不開會……不同畫風的背後,映射的是一家公司的綜合指標。

看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希望,有沒有前/錢景,開個會,看表現,就能預測一二。

開會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開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呢?不妨看一下那些發展迅猛的國際名企是如何開會的吧!

*惠普——開“最強大腦”會議

惠普堅持“每位員工都是獨特的,都有他自己的智慧。”因此,在開會時,惠普的高管們會鼓勵員工積極開動腦筋,他們往往按照4個原則進行:第一,只圍繞會議主題討論;第二,所有成員都要“發聲”;第三,大膽設想;第四,頭腦風暴要有持續性。

人,是一家公司最大的資產,能真正發揮每個成員的聰明才智,一家公司的發展才會充滿無限可能。

*三星——開“最簡潔”會議

很多公司都向三星集團學習如何開會。三星注重會議的“簡潔性”,比如,公司規定週三不開會,因為在這一天,無論是員工的工作狀態,還是業務進展,都是最容易達到高潮的時段,因此,不能用開會打斷高效的工作狀態;還有,嚴格控制開會時長,平均時間1小時,最長不超過1.5小時;會議內容有專人整理成簡潔的一張紙,發給參會人員,明確開會內容和目的。

冗長繁雜的會議,既浪費時間,還會降低工作效率,一切從“簡”,是智慧經營的一種體現。

*英特爾——開“最有效”會議

英特爾根據前CEO安迪·格魯夫的原則,曾設計出著名的“有效會議101”課程。為實現會議的有效性,英特爾多年來在開會問題上,始終堅持如下原則:1)會議前明確主題;2)理解目的;3)清晰日程;4)瞭解個人任務,做好會前準備;5)會議中關注問題解決,或制定下一步計畫;6)會後及時檢查,跟進結果。

會議的“有效性”貫穿開會整個流程,只有在會前、會中、會後都做好功課,才能開出有效的會議。

縱觀國內公司,萬達開會沒人敢睡,聯想開會沒人遲到,小米基本不開會……不同畫風的背後,映射的是一家公司的綜合指標。

看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希望,有沒有前/錢景,開個會,看表現,就能預測一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