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女秘書終身未嫁,李鴻章兒子追求,最後卻落個孤單結局

袁世凱女秘書呂碧城終生未婚之謎

袁世凱的女秘書呂碧城, 堪稱民國第一奇女子, 其一生頗為傳奇。

呂碧城, 一名蘭清, 字遁夫, 號明因、寶蓮居士。 安徽旌德縣人, 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 父親呂鳳岐乃光緒三年丁醜科進士及第, 曾任國史館協修、玉牒纂修、山西學政等。 家有藏書三萬卷。 詩書自可育人。 書香之家的薰陶, 使呂碧城聰穎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 工詩文, 善丹青, 能治印, 並嫻音律, 詞尤著稱於世, 每有詞作問世, 遠近爭相傳誦。 ”可謂鳳毛麟角之才女。

呂碧城不僅是大才女, 而且是大美人。 從時人贈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氣, 到處湖山養性靈”以及“冰雪聰明芙蓉色”等詩句裡, 我們也可看出她的美貌來。 今傳有其照片多幀, 著裝為歐式衣裙、胸繡孔雀翎、頭戴翠羽, 風姿綽約, 娟秀嫵媚, 美麗可人。 現代著名女作家蘇雪林曾譽其為“美豔有如仙子”。

呂碧城9歲時便與同邑一汪姓鄉紳之子訂婚。

13歲那年, 她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故, 父親病逝, 因無子嗣, 全部家產被族人霸佔, 並唆使匪徒將母親嚴氏強行幽禁。 小小的呂碧城挑起重擔, 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 四處求人告援, 其中包括時任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的樊增祥。 官員們不敢怠慢, 囚禁多時的母親得以脫險。 但呂碧城“夫家”卻起了戒心:她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能量, 這樣的媳婦日後過了門恐怕難以管教, 於是提出退婚。 呂家自此劫難後門衰祚薄, 孤兒寡母, 勢單力薄。 那時女子訂婚身不由己, 而被退婚則視為奇恥大辱。 這段痛苦的經歷, 在碧城幼小的心裡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烙印, 成為她終生難以撫平的創傷, 自此萌發了對封建制度的無比痛恨。

才女呂碧城到《大公報》僅僅數月, 所發表的格律嚴謹、文采斐然的詩詞就頗受前輩們的贊許。

1904年至1908年, 呂碧城成為《大公報》的主筆, 她的錦繡文章頻頻面世。 她的兩個姐姐呂惠如、呂美蓀和她一樣, 均以詩文聞名於世, 號稱“淮南三呂,

天下知名”。 《大公報》編輯出版了《呂氏姊妹詩詞集》, 並發表評論, 稱她們是“碩果辰星”式的人物。

其時, 各種聚會上常常會出現呂碧城的麗影芳蹤, 一時成為京津地區的一道奇特景觀, 人們對這個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 當時各界名流紛紛追捧呂碧城, 如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 袁世凱之子袁寒雲、李鴻章之子李經羲等, 正如內廷秘史繆珊如有詩贊說:“飛將詞壇冠眾英, 天生宿慧啟文明。 絳帷獨擁人爭羨, 到處咸推呂碧城。 ”用呂碧城自己的話說:“由是京津聞名來訪者踵相接, 與督署諸幕僚詩詞唱和無虛日。 ”

民國成立後,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 任大總統, 呂碧城進入新華宮擔任大總統的公府機要秘書。 後袁世凱欲稱帝, 籌安會的一批人積極充當袁世凱帝制復辟的吹鼓手。 呂碧城不屑袁世凱及其追隨者之所為, 毅然辭職, 攜母移居上海。 她與外商合辦貿易, 僅兩三年間, 就積聚起可觀財富, 成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1918年, 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 攻讀文學與美術, 兼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

呂碧城終身未婚,後逐漸開始對宗教發生興趣。民國初年,呂碧城在北京見過天臺宗高僧諦閑,若有所悟。不過呂碧城真正開始信佛,根據她自己的記敘,是在1929年前後。當時呂碧城旅居英國倫敦,友人孫夫人偶然在街頭“撿得印光法師之傳單,及聶雲台君之佛學小冊”,孫夫人對此不屑一顧:“當這時代,誰還要信這東西!”但呂碧城立刻說:“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師之教,每晨持誦彌尊聖號十聲,即所謂十念法。此為學佛之始。”

呂碧城信佛後,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1929年,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代表中國出席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大力提倡素食,“護生戒殺”。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硝煙比中國更濃。呂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先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購的一所房子中,後搬入東蓮覺苑,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于南中國海。

兼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

呂碧城終身未婚,後逐漸開始對宗教發生興趣。民國初年,呂碧城在北京見過天臺宗高僧諦閑,若有所悟。不過呂碧城真正開始信佛,根據她自己的記敘,是在1929年前後。當時呂碧城旅居英國倫敦,友人孫夫人偶然在街頭“撿得印光法師之傳單,及聶雲台君之佛學小冊”,孫夫人對此不屑一顧:“當這時代,誰還要信這東西!”但呂碧城立刻說:“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師之教,每晨持誦彌尊聖號十聲,即所謂十念法。此為學佛之始。”

呂碧城信佛後,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1929年,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代表中國出席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大力提倡素食,“護生戒殺”。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硝煙比中國更濃。呂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先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購的一所房子中,後搬入東蓮覺苑,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于南中國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