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書香芬芳潤鄉梓:軍轉幹部衣存旭回鄉籌建“博學書屋”

山東青年網濟南12月25日電 (記者羅茂夫 李德忠) “元旦放假哪裡去?博學書屋讀書去!”如今, 居住在山東省聊城市高新區許營鎮西衣村的村民, 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每逢節假日或週末, 他們便帶上孩子來到位於村中的一座農家小院, 或讀書休憩, 或品茗聊天, 盡情享受書屋帶來的寧靜和舒適, 愜意與安然。

“博學書屋”外觀。 山東青年網記者 李德忠 攝

西衣村村民們眼中的“博學書屋”, 其實就設在本村的一個農家院落裡。 書屋的主人是在外當了26年兵、在本村長大的衣氏家族成員衣存旭。 新年前夕, 記者慕名來到書屋, 見到了衣存旭, 感受著他退伍回鄉反哺鄉鄰的熾熱情懷!

“好家風如化雨春風, 時刻提醒我在外好好幹, 回來得幹好”

院子裡“厚德載物”木刻格外醒目。 山東青年網記者 李德忠攝

與普通農家不同, 一邁進這所院落, 優雅清新之風撲面而來:一小片青竹植于房前, 小菜園裡面種植著各種應季蔬菜, 樹齡30多年的梧桐樹樹冠覆蓋著整個院落, 營造出一種清新雅致的讀書氛圍。

書屋裡, 放在醒目位置的圖書是黨政黨史類書籍, 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 衣存旭表示, 這些書籍可以讓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98歲的爺爺衣善修(中)在寫字。 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忠厚傳家久, 詩書濟世長”。 衣存旭說, 很慶倖自己從小能生長在一個知書達禮的詩書之家, 爺爺衣善修如今98歲了, 雖然行動已不方便, 但思維清晰,

記憶力好, 興致來了還能揮毫潑墨, 寫上幾幅字。 叔叔衣述強, 從基層部隊一步一步奮鬥, 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共和國的將軍……

“銘記忠孝, 正直做人, 忠厚做事, 謹小慎微, 奮發圖強, 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家庭的人。 ”在書屋的一側, 記者看到一個簡易的全家福鏡框, 上邊的照片大部分已經泛黃, 上邊的這一行字, 既是製作時長輩的殷勤叮囑, 也是衣家後世子孫們奉行的家訓。

“好家風如化雨春風, 時刻提醒我在外好好幹, 回來得幹好!”軍隊改革開始後, 曾是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報社副團職攝影記者的衣存旭, 由於報社撤編, 他離開奮戰了26年的軍營, 回到了故鄉。

書屋裡掛著的一張“全家福”鏡框。 山東青年網記者 李德忠攝

“好村風連著好民風, 大家都讀點書肯定有好處!”

新年前夕, 記者來到書屋的時候, 有不少人正在讀書, 從孩子到中年人再到老年人, 每個年齡段的都有。 雖然孩子很多, 但非常安靜, 他們都看得認真而投入。

走進書屋, 窗明几淨, 嶄新的書櫥一字排開, 圖書被分門別類地排放在裡面。 圖書種類豐富,涵蓋經濟、科學、教育、體育、兒童讀物、醫學、衛生、工具類等十多種,整體數量超過5000本,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職業人群的閱讀需求。

村裡的孩子們在聚精會神地看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自從知道村裡有了這所書屋,我就經常帶著孩子來看書。孩子放假的時候也有了好去處,在這學習了不少知識,感覺很有用。”一位前來讀書的村民說。

孩子們有的在看童話故事,有的在讀國學經典,還有的在看科普讀物。中老年人所讀多為中醫保健、農田生產、機械維修等方面的書籍。“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這些關於讀書和學習的名言,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以前沒事的時候喜歡打麻將、玩撲克,自從村子裡有了這所書屋,我就經常過來看書,感覺比打麻將有意義得多。”在書屋讀書的另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他家裡有一些農業機械設備,因為不懂維修,每次出了故障都要耽誤不少農活,現在看了一些機械維修方面的書籍,遇到機械故障都是自己解決。

“好村風連著好民風,大家都讀點書肯定有好處!”衣存旭說,沒想到,自己辦的這個小小的書屋,竟然給村子帶來了一股讀書熱潮,村風村貌也比以前更好了。

書屋不只是“書屋”,以後還會成課堂也能促黨建

如今,書屋設施不斷完善,前來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書屋東側是一間臥室,可以供村民們讀書疲倦時休息。

村民們在靜靜地看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書屋西側有一間茶室,是供大家交流用的。村民們讀完書,可以在那裡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增進彼此感情。和茶室相鄰的,是廚房和餐廳。衣存旭告訴記者,如果有必要,這些也可以供村民們使用。

許營鎮黨委委員紀蓮蓉告訴記者,“博學書屋”屬於自建公益性質書屋,是對原有農村書屋的有效補充,可以為村民免費提供看書學習的場所,提高廣大農民的致富本領。

“這裡既可以成為村民們讀書學習的好地方,也可以成為黨建文化的基地,今後我們打算將書屋與村黨支部黨員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通過舉辦一些有意義的學習、文化活動,向廣大黨員、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凝聚基層黨支部力量,讓書屋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紀蓮蓉表示。

衣存旭在整理圖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書屋不只是‘書屋’,以後還會成課堂,我打算從大學裡請一些教授、老師來給孩子們上課,學習內容以國學經典等傳統文化為主,所需費用由我自己承擔。”衣存旭告訴記者,他想把書屋打造成一個“鄉村文化站”,讓這裡成為大家學習文化知識和追求進步的平臺。

圖書種類豐富,涵蓋經濟、科學、教育、體育、兒童讀物、醫學、衛生、工具類等十多種,整體數量超過5000本,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職業人群的閱讀需求。

村裡的孩子們在聚精會神地看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自從知道村裡有了這所書屋,我就經常帶著孩子來看書。孩子放假的時候也有了好去處,在這學習了不少知識,感覺很有用。”一位前來讀書的村民說。

孩子們有的在看童話故事,有的在讀國學經典,還有的在看科普讀物。中老年人所讀多為中醫保健、農田生產、機械維修等方面的書籍。“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這些關於讀書和學習的名言,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以前沒事的時候喜歡打麻將、玩撲克,自從村子裡有了這所書屋,我就經常過來看書,感覺比打麻將有意義得多。”在書屋讀書的另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他家裡有一些農業機械設備,因為不懂維修,每次出了故障都要耽誤不少農活,現在看了一些機械維修方面的書籍,遇到機械故障都是自己解決。

“好村風連著好民風,大家都讀點書肯定有好處!”衣存旭說,沒想到,自己辦的這個小小的書屋,竟然給村子帶來了一股讀書熱潮,村風村貌也比以前更好了。

書屋不只是“書屋”,以後還會成課堂也能促黨建

如今,書屋設施不斷完善,前來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書屋東側是一間臥室,可以供村民們讀書疲倦時休息。

村民們在靜靜地看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書屋西側有一間茶室,是供大家交流用的。村民們讀完書,可以在那裡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增進彼此感情。和茶室相鄰的,是廚房和餐廳。衣存旭告訴記者,如果有必要,這些也可以供村民們使用。

許營鎮黨委委員紀蓮蓉告訴記者,“博學書屋”屬於自建公益性質書屋,是對原有農村書屋的有效補充,可以為村民免費提供看書學習的場所,提高廣大農民的致富本領。

“這裡既可以成為村民們讀書學習的好地方,也可以成為黨建文化的基地,今後我們打算將書屋與村黨支部黨員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通過舉辦一些有意義的學習、文化活動,向廣大黨員、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凝聚基層黨支部力量,讓書屋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紀蓮蓉表示。

衣存旭在整理圖書。山東青年網通訊員 張承斌攝

“書屋不只是‘書屋’,以後還會成課堂,我打算從大學裡請一些教授、老師來給孩子們上課,學習內容以國學經典等傳統文化為主,所需費用由我自己承擔。”衣存旭告訴記者,他想把書屋打造成一個“鄉村文化站”,讓這裡成為大家學習文化知識和追求進步的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