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宏論資本:什麼樣的團隊結構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啟宏論資本:什麼樣的團隊結構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作者:包啟巨集

我們把創業團隊的結構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整個團隊都很牛, 我們簡稱為:“牛大+牛二+牛三”組合。

但這樣的創業團隊相對而言較少, 只有極少數明星創業者才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譬如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前就已經是金山公司的總裁, 不管是能力、資源, 還是個人品牌都已經積累到一定的高點, 所以他出來創業, 相對而言更容易找到明星級的老二、老三, 甚至老四、老五……老N跟隨。

第二種是團隊老大很牛, 老二老三與老大之間差距較大, 能力、資源、人脈都很一般, 我們簡稱為:“牛大+熊二+熊三”組合。

第三種是團隊老大較弱, 老二老三卻很牛, 能力、資源、人脈都很強, 我們簡稱為:“熊大+牛二+牛三”組合。

第一種組合當然是投資人求之不得的, 但是一般很難遇到。 市場上的創業團隊大部分都是第二、第三種組合,

那麼投資人更喜歡第二、第三種中的哪種呢?

在我的《風口裂變-股權資本峰會》課堂上, 我經常採訪很多企業家, 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選擇哪一類呢?很多企業家都會選擇第二種, 即:牛大+熊二+熊三的組合, 理由是:兵熊熊一個, 將熊熊一窩。

有無道理, 當然是有道理的, 但事實上就我自己的投資風格, 以及我周邊一些投資人朋友大部分卻更願意投資第三種組合, 即:熊大+牛二+牛三的組合。

為什麼呢?

理由是:牛大+熊二+熊三組合中的牛大往往是“偽牛大”而不能算作是“真牛大”。

“偽牛大”和“真牛大”的差別在於:

“偽牛大”往往是匹夫之勇, 只是自己很厲害, 卻既不擅長吸引頂尖人才, 也不擅長激勵和留住頂尖人才,

所以幹來幹去都是光杆司令。

而“真牛大”不一定是自己很厲害, 但他很擅長感召並激發牛二、牛三為他所用。

簡而言之:真牛大與偽牛大的最大差別不在於個人能力, 而在於領導力, “真牛大”善於讓高手為我所用, “偽牛大”只善於把自己打造成高手。

“偽牛大”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項羽。 史書上記載其身高八尺、力能扛鼎, 還有以一敵百之勇---曾經只用三萬精兵便殺得劉邦五十六萬兵潰不成軍馬屍橫遍野, 如此神武過人最後卻落得烏江自刎, 原因何在?很簡單:正因為團隊中只有他自己很牛, 手下唯一一個“牛二”範增也不懂得好好用, 最後氣走範增痛失好局。

“真牛大”的典型代表正是他的頭號對手:劉邦。 其小流氓出生, 騙吃騙喝做到亭長, 史書記載其“好酒及色”, 其實說白了估計吃喝嫖賭抽哪樣都不落下。 但他有種能力, 自己百無一是, 但卻善於感召人、用人, 能搞定蕭何、張良為其鞍前馬後, 蕭何還死心塌地為其搞定韓信, 最後其核心團隊結構為:熊大(劉邦)+牛二(蕭何)+牛三(張良)+牛四(韓信)。

所以最後以小流氓的底子逐鹿中原鼎定天下, 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從“純屌絲”逆襲“真命天子”第一人, 並且也是歷史上從屌絲到皇帝用時最短的“創業者”--前後僅僅七八年。

當然如果你仔細看優秀的團隊, 基本上都是不管老大牛不牛, 老二老三一定要牛。毛主席之所以拿到蘇聯老大哥的“天使投資”,跟他有周恩來和十大元帥這樣的左膀右臂密切相關,也正因為毛主席在創業不久就有了“牛二—牛N”的整套團隊配置,才能相對輕鬆的拿到蘇聯的天使投資。

馬雲起步時舉步維艱,見人就被懷疑成騙子,曾一度找雷軍融資,被雷布斯定義為“獐頭鼠目,滿嘴跑火車,一看就是搞傳銷的”,之所以後來能拿到各種投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忽悠”進來了蔡崇信,搭建起來了“牛大”+“牛二”的架構,蔡崇信又幫其找來了牛三、牛四。站在今天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武斷結論:早期對阿裡最重要的人不是馬雲而是蔡崇信,因為沒有蔡崇信的融資能力和資源,阿裡活下來的可能真的不大。

所以在大多數投資人眼裡,都寧願投“熊大+牛二+牛三”而不投“牛大+熊二+雄三”的結構。所以創業者們請牢記:只有能感召到牛二和牛三的老大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牛大”,只能感召到熊二、熊三的充其量只是“偽牛大”,是投資人們相對忌諱的,至少眼前還不太敢立刻投資的。

最後的忠告是:如果你想做個能拿到投資的獨角獸項目,建議你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埋頭苦幹,而是想辦法找到你的牛二、牛三。

老二老三一定要牛。毛主席之所以拿到蘇聯老大哥的“天使投資”,跟他有周恩來和十大元帥這樣的左膀右臂密切相關,也正因為毛主席在創業不久就有了“牛二—牛N”的整套團隊配置,才能相對輕鬆的拿到蘇聯的天使投資。

馬雲起步時舉步維艱,見人就被懷疑成騙子,曾一度找雷軍融資,被雷布斯定義為“獐頭鼠目,滿嘴跑火車,一看就是搞傳銷的”,之所以後來能拿到各種投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忽悠”進來了蔡崇信,搭建起來了“牛大”+“牛二”的架構,蔡崇信又幫其找來了牛三、牛四。站在今天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武斷結論:早期對阿裡最重要的人不是馬雲而是蔡崇信,因為沒有蔡崇信的融資能力和資源,阿裡活下來的可能真的不大。

所以在大多數投資人眼裡,都寧願投“熊大+牛二+牛三”而不投“牛大+熊二+雄三”的結構。所以創業者們請牢記:只有能感召到牛二和牛三的老大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牛大”,只能感召到熊二、熊三的充其量只是“偽牛大”,是投資人們相對忌諱的,至少眼前還不太敢立刻投資的。

最後的忠告是:如果你想做個能拿到投資的獨角獸項目,建議你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埋頭苦幹,而是想辦法找到你的牛二、牛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