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們堅信,再小的一片天,都蘊藏著人生的金礦

他們, 是一群熱愛手作的職工達人。 他們和你、我或者不遠的他一樣, 也許, 從兒時起便有一個稱為匠人的夢想, 也許, 長大後的一次機緣巧合, 從而迷上了手工製作。 為了這份熱愛, 如今他們都在做著怎樣的堅持和努力?讓大家感到欣慰的是, 隨著上海“文創五十條”新政的出臺, 未來他們的事業與生活, 又將迎來怎樣的轉機?

市集是個小世界有趣的表達總能找到知己

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 上海氣溫持續走低, 剛過大雪節氣不久的週末, 一場以聖誕為主題的手作美食市集, 在海防路一家酒吧與寫字樓間的空地上舉行。

晚上7點多鐘, 儘管身體不適耽誤了開幕時間, 但黛菲還是堅持拖著大箱子來到現場擺攤。 一直以來, 設計、製作有著強烈自身風格的手工飾品, 將它們向更多人展示並獲得支援, 是她工作之餘最喜歡做的事情。

這天夜裡, 天公並不作美, 一場陣雨猝不及防地到來, 打亂了許多人的腳步。 由於市集是露天舉行, 每個攤位雖被安排在半開放式的小木屋裡, 卻沒有太多遮蔽風雨的功能, 腳下石板地的低窪處已經匯成了一個個小水坑。 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黛菲的工作熱情, 只要有人感興趣, 小小個的她都會踮著腳, 舉起自己設計的產品冊和買家秀照片, 向對方耐心介紹。 來自海南的黛菲已在上海生活了3年,

在一家服裝公司品牌中心從事視覺設計工作, 讓她自豪的是:“工作帶來的不僅有薪水, 更有許多經驗和分享。 ”如今她把這些技能, 也運用到了對自己原創手作飾品的推廣中去。 出於對時尚行業的熱愛和天資, 她幾年前就開始嘗試自己動手, 將不同材料大開腦洞地進行搭配, 製作一些新奇有趣的小飾品, 並創立了手作原創品牌“黛袋”, 通過線上管道和參加各類市集的方式對外出售。

現在, 黛菲已經有了兩組相對完整的設計作品:一個是軍旅系列, 其中最典型的作品之一, 有個大兵抱著酒瓶躺在雪地的戰車前, 仿佛沉浸在無限的回憶中;還有一個則是魚樂系列, 她利用鮮豔彩線編織出魚形的長款耳墜, 充滿了她作為海島姑娘對故土的深切感情。

“這些設計靈感都是多年以來的累積, 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表達意願。 ”

不過如果要問黛菲“創作難, 還是銷售難?”她會認真地告訴你:“堅持最難。 ”手作飾品消耗的時間成本高, 並且產量極小, 追求的正是獨特而精緻的路線, “所以很多時候你可能在某個地方遇不到喜歡自己作品的人, 但也許在下個活動中就能相識, 所以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並且熬得住寂寞。 ”

好在, 她不是一個人在堅持。 這天晚上, 就在黛菲的攤位不遠處, 還有兩個親密無間的小夥伴翁霖君和宏霞, 也在為了同樣熱愛的事業而努力著。 曾擔任過電商策劃和藝術家助理的她倆, 在一次市集上相識並且最終成為工作搭檔,

兩人先後辭職, 共同成立了現在的原創設計品牌“怪有趣”, 至今已有一年時間。 而這倆人又一起在另一個市集上認識了黛菲, 並且成為朋友。 在上海, 如今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創意市集活動, 越來越多的手作品牌達人和追求獨特與個性化的年輕買家, 來到這個圈子———仿佛一個讓生活更美好的新世界, 有趣的種種總能在這裡相遇。

“以前來參加市集的設計師多數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 現在大多都改了行, 把手作藝人當成自己的新職業。 ”黛菲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新規劃。 再趕幾場市集, 今年春節前, 她將離開上海, 回到家鄉去。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比如健身變美麗、看書看電影, 最主要是給自己一段沉澱的時間。

”她告訴我們, 對於海島姑娘來說, 再孤獨的一座島嶼, 再小的一片海域, 都是一片完整天地。 就像她的“黛袋”之於她, 無論未來生活發生什麼改變, 這塊內心珍視的領域, 永遠不會消失。

妻子是老公的靈感源泉設計皮鞋是忙碌生活裡至高享受

有個擅長做皮具的設計師老公, 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如果知乎上有這一題, 杜雯也許是最合適不過的答題人。 無論電腦包還是手提袋, 她既是自己先生作品的忠實粉絲, 也是促進他生產力的重要來源———只要她提要求, 總能得到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皮製品。 採訪當天, 杜雯穿著先生親手製作的馬丁皮靴, 帶著她的電腦包, 驕傲地向我們介紹:“這就是我的皮老公。 ”

杜雯的“皮老公”大名嚴林鋼, 是上海天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項目負責人,五六年前,因為在皮具手工坊裡的一次偶然體驗,讓他迷上了皮具製作,儘管從未拜師學藝,也沒有什麼理論基礎,不過,通過不斷觀摩、打樣、試錯,嚴林鋼做出來的皮具倒也有模有樣,他笑稱自己從小就擅長手工活,更有設計師的審美情趣作支撐,自然在這方面對自己充滿信心。

一張大大的桌子,一塊有長寬標記的墊板,幾張精心淘回來的皮料,幾把自己製作的刀具,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工具和角料,構成了嚴林鋼工作臺的大部分內容。自稱不愛社交的他,每週至少有兩到三個晚上坐在這裡,仿佛走進自己的專屬遊樂園。沉浸其間,忘記一切雜務,任由時間悄然滑過,這便是他沉澱和放鬆自己的最好方式。嚴林鋼告訴我們,皮具會在使用過程中留下不同的生活印記,而它們只有“飽經滄桑”之後,才會逐漸形成最令人著迷的色澤和美感。

嚴林鋼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他製作的一隻桶包,上面有道長長的、狀似砍刀的自然疤痕。也許對於許多工匠來說,這塊皮料算是“廢了”,嚴林鋼反倒如獲至寶: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看的裝飾呢?他把這道傷疤做在了包的正中,下方還有杜雯名字的縮寫:Du.W。這只包包如今被放在了他的手作皮具微店裡,作為樣品展示。由於工作繁忙,微店交由杜雯全權打理,生意無論多寡,也從不放在心上,因為一來並沒有太多時間完成訂制,二來每一件都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往往做好了也不捨得賣。

說起來,嚴林鋼的“匠人夢”自小有之,“我最愛做的是鞋,感覺很帥嘛。小時候看見鞋匠在馬路邊幹活,都覺得好帥,真的最帥了。”沉默寡言的他一口氣用了三個“帥”字,還帶著幾分豔羨的表情。等到他自己做起鞋來,便順手就把鞋釘銜在嘴裡,一手把鞋子固定在身前,一手舉著小榔頭咣咣地鑿,竟也頗有點街頭老鞋匠的風範。

遺憾的是,滄海桑田,舊年間隨處可見的老鞋匠們早已不知所蹤,而他作為這個新時代的半個鞋匠,也不知該從哪裡找到更多知音。“現在大家可能更多會對錢夾、皮帶這些小物件感興趣,對於手工皮鞋的接受程度還沒那麼高。其實真正訂制手工皮鞋,雖然縫線上略有瑕疵,但在舒適度上則要比工廠鞋高得多。”而他喜歡皮鞋的原因,大概還跟自身低調的性格有些許關係:在旁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之處,有著自己不肯妥協的講究。

偶爾有那麼一兩次,嚴林鋼也想過自我釋放,告別繁冗的設計師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皮具事業當中,但現在還不是最恰當的時間———他在等待。“時代一直在變,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復古情懷和人文的溫度,手工製品也會逐漸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他堅信,這個市場終有一天會變得大熱,“大概兩三年,或者更快。”他充滿期待,也許那時,便是他可以真正成為全職匠人的完美時刻。

從設計師到小木匠大家艱苦打拼“培養”市場

2015年,90後居濤剛從江西宜春學院美術系畢業時,大概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將經歷如何波瀾起伏的兩年:從中規中矩的小設計師,到木工坊的手作老師,再到下海創業失敗,如今他終於和朋友有了一爿屬於自己的木藝小店———他到底在追求什麼?又為了什麼充滿執念?

故事要追溯到居濤還在讀大學那會兒,他有一個同學兼好友在學大漆製作,這讓剛剛接觸木藝和漆藝的他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兩人騎著小電驢成天往老師家跑的那半年,即使時隔數年後,仍讓他記憶猶新,這大概就是他對於木藝的“愛之萌芽”。

畢業後,居濤和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找了一份安安穩穩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是房屋測量和畫圖紙,“覺得挺沒勁的,當個半吊子設計師,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機緣之下,他去了一家木工坊邊學邊教,當起了手作老師,教顧客做一些諸如木勺、鋼筆之類簡單的木製品,這也使他對木藝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設計、製作了不少原創手工木器,更勇敢地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不過,2016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來得要早一些,雖然有了不少好創意好作品,可沒有打開銷路卻是萬萬不行的。朋友那邊遇到了來自家庭的阻力,無奈只能選擇退出,重回設計行業,只留下居濤一人,埋首在木料堆中,過著朝五晚九的日子,守著只有三顆紅心等級的手作淘寶店。“做得很精緻,選材品質極佳”、“非常喜歡!”寥寥評論中全是買家的溢美之詞,卻難擋他事業的寒冬。

“那時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卻是最快樂的時間。”直到今天,被居濤端端正正擺在小店櫥窗裡,並且如數家珍的木器作品,仍大多是那個階段的產物。不過,這也是他最艱難和掙扎的時期。“差點堅持不下去了,朋友也勸我回去上班,畢竟要面對現實,我也曾經動搖過。”

幸運的是,在經過一個比冬天更寒冷的春夏之後,在就要放棄希望之時,居濤遇到了現在的合作夥伴小侃,第二次創業隨即火熱展開———這一次,他做到了。虹口體育館附近,一條叫作同鳴路的小路上,居濤和小侃開了間屬於他們的木工坊。聖誕將至,這裡也應景地裝扮一新,暖黃色燈光透過貼著雪花裝飾的玻璃門,在有些寂靜的小路上顯得分外溫暖。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們找到了越來越多與自己共鳴、同好的新夥伴們。這間營業面積不過二十餘平方米的小店,名字裡有一個“晌”字,寓意著正午時分最好的太陽。

讓居濤感動的是,創業初期,他和小侃走訪了滬上大大小小許多家木工坊取經求教,無一被拒。“這個行業還不是特別成熟,圈子也小,大家都在互相抱團取暖,希望能夠共同培養這個市場。”他和小侃分工明確:一個負責課程設置和手作教學,一個負責線上運營和木料銷售,開業僅4個月餘,小店不但做到了收支平衡,甚至還略有盈利。當然,為了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教課中,居濤也暫緩了自己的原創計畫———畢竟,努力活下去,才是第一步。

“有人問:你不擔心生存嗎?我的人生經驗就是:只要有能力,就能創造價值。”年輕的手藝人居濤再也不像剛入社會時那般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他目標明確、毫不懈怠,視壓力為動力,“反正我單身一人,遇到什麼困難也不怕。”

是上海天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項目負責人,五六年前,因為在皮具手工坊裡的一次偶然體驗,讓他迷上了皮具製作,儘管從未拜師學藝,也沒有什麼理論基礎,不過,通過不斷觀摩、打樣、試錯,嚴林鋼做出來的皮具倒也有模有樣,他笑稱自己從小就擅長手工活,更有設計師的審美情趣作支撐,自然在這方面對自己充滿信心。

一張大大的桌子,一塊有長寬標記的墊板,幾張精心淘回來的皮料,幾把自己製作的刀具,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工具和角料,構成了嚴林鋼工作臺的大部分內容。自稱不愛社交的他,每週至少有兩到三個晚上坐在這裡,仿佛走進自己的專屬遊樂園。沉浸其間,忘記一切雜務,任由時間悄然滑過,這便是他沉澱和放鬆自己的最好方式。嚴林鋼告訴我們,皮具會在使用過程中留下不同的生活印記,而它們只有“飽經滄桑”之後,才會逐漸形成最令人著迷的色澤和美感。

嚴林鋼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他製作的一隻桶包,上面有道長長的、狀似砍刀的自然疤痕。也許對於許多工匠來說,這塊皮料算是“廢了”,嚴林鋼反倒如獲至寶: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看的裝飾呢?他把這道傷疤做在了包的正中,下方還有杜雯名字的縮寫:Du.W。這只包包如今被放在了他的手作皮具微店裡,作為樣品展示。由於工作繁忙,微店交由杜雯全權打理,生意無論多寡,也從不放在心上,因為一來並沒有太多時間完成訂制,二來每一件都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往往做好了也不捨得賣。

說起來,嚴林鋼的“匠人夢”自小有之,“我最愛做的是鞋,感覺很帥嘛。小時候看見鞋匠在馬路邊幹活,都覺得好帥,真的最帥了。”沉默寡言的他一口氣用了三個“帥”字,還帶著幾分豔羨的表情。等到他自己做起鞋來,便順手就把鞋釘銜在嘴裡,一手把鞋子固定在身前,一手舉著小榔頭咣咣地鑿,竟也頗有點街頭老鞋匠的風範。

遺憾的是,滄海桑田,舊年間隨處可見的老鞋匠們早已不知所蹤,而他作為這個新時代的半個鞋匠,也不知該從哪裡找到更多知音。“現在大家可能更多會對錢夾、皮帶這些小物件感興趣,對於手工皮鞋的接受程度還沒那麼高。其實真正訂制手工皮鞋,雖然縫線上略有瑕疵,但在舒適度上則要比工廠鞋高得多。”而他喜歡皮鞋的原因,大概還跟自身低調的性格有些許關係:在旁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之處,有著自己不肯妥協的講究。

偶爾有那麼一兩次,嚴林鋼也想過自我釋放,告別繁冗的設計師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皮具事業當中,但現在還不是最恰當的時間———他在等待。“時代一直在變,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復古情懷和人文的溫度,手工製品也會逐漸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他堅信,這個市場終有一天會變得大熱,“大概兩三年,或者更快。”他充滿期待,也許那時,便是他可以真正成為全職匠人的完美時刻。

從設計師到小木匠大家艱苦打拼“培養”市場

2015年,90後居濤剛從江西宜春學院美術系畢業時,大概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將經歷如何波瀾起伏的兩年:從中規中矩的小設計師,到木工坊的手作老師,再到下海創業失敗,如今他終於和朋友有了一爿屬於自己的木藝小店———他到底在追求什麼?又為了什麼充滿執念?

故事要追溯到居濤還在讀大學那會兒,他有一個同學兼好友在學大漆製作,這讓剛剛接觸木藝和漆藝的他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兩人騎著小電驢成天往老師家跑的那半年,即使時隔數年後,仍讓他記憶猶新,這大概就是他對於木藝的“愛之萌芽”。

畢業後,居濤和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找了一份安安穩穩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是房屋測量和畫圖紙,“覺得挺沒勁的,當個半吊子設計師,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機緣之下,他去了一家木工坊邊學邊教,當起了手作老師,教顧客做一些諸如木勺、鋼筆之類簡單的木製品,這也使他對木藝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設計、製作了不少原創手工木器,更勇敢地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不過,2016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來得要早一些,雖然有了不少好創意好作品,可沒有打開銷路卻是萬萬不行的。朋友那邊遇到了來自家庭的阻力,無奈只能選擇退出,重回設計行業,只留下居濤一人,埋首在木料堆中,過著朝五晚九的日子,守著只有三顆紅心等級的手作淘寶店。“做得很精緻,選材品質極佳”、“非常喜歡!”寥寥評論中全是買家的溢美之詞,卻難擋他事業的寒冬。

“那時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卻是最快樂的時間。”直到今天,被居濤端端正正擺在小店櫥窗裡,並且如數家珍的木器作品,仍大多是那個階段的產物。不過,這也是他最艱難和掙扎的時期。“差點堅持不下去了,朋友也勸我回去上班,畢竟要面對現實,我也曾經動搖過。”

幸運的是,在經過一個比冬天更寒冷的春夏之後,在就要放棄希望之時,居濤遇到了現在的合作夥伴小侃,第二次創業隨即火熱展開———這一次,他做到了。虹口體育館附近,一條叫作同鳴路的小路上,居濤和小侃開了間屬於他們的木工坊。聖誕將至,這裡也應景地裝扮一新,暖黃色燈光透過貼著雪花裝飾的玻璃門,在有些寂靜的小路上顯得分外溫暖。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們找到了越來越多與自己共鳴、同好的新夥伴們。這間營業面積不過二十餘平方米的小店,名字裡有一個“晌”字,寓意著正午時分最好的太陽。

讓居濤感動的是,創業初期,他和小侃走訪了滬上大大小小許多家木工坊取經求教,無一被拒。“這個行業還不是特別成熟,圈子也小,大家都在互相抱團取暖,希望能夠共同培養這個市場。”他和小侃分工明確:一個負責課程設置和手作教學,一個負責線上運營和木料銷售,開業僅4個月餘,小店不但做到了收支平衡,甚至還略有盈利。當然,為了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教課中,居濤也暫緩了自己的原創計畫———畢竟,努力活下去,才是第一步。

“有人問:你不擔心生存嗎?我的人生經驗就是:只要有能力,就能創造價值。”年輕的手藝人居濤再也不像剛入社會時那般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他目標明確、毫不懈怠,視壓力為動力,“反正我單身一人,遇到什麼困難也不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