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當年譚嗣同逃跑了,歷史會怎樣?

不會怎樣, 歷史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發生重要的改變, 更何況譚嗣同這種志士, 精神固然可嘉, 但是歷史影響其實是很有限的。 戊戌變法中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都活了下來, 但是後來他們對歷史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當年戊戌變法, 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主要原因在於光緒皇帝希望變法圖強, 但是光緒皇帝依靠的人肯定是不行的。 認真分析一下, 梁啟超, 康有為, 譚嗣同這些人, 支持他們的人有哪些?滿清的官員大部分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他們要淘汰就官吏;讀書人肯定不會支持, 因為他們要廢掉科舉,

採用新學堂;士兵肯定不會支援, 因為他們要建立新軍隊。

更加不用說廣大農民了,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維新是做什麼。 你想一下, 你要做一件事情, 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你, 支持你的人沒幾個, 這種變法能成麼?更何況光緒皇帝還沒有完全掌握權力, 從上向下是不行的。 商鞅變法, 有秦孝公的支持, 秦孝公可是掌握實權的, 商鞅的法律至少對廣大農民是有著巨大好處, 而且變法也是極其成功。 就這樣, 商鞅在秦孝公死後還被車裂, 就更不用說戊戌變法會怎樣了。

再回到問題, 譚嗣同這個人, 我個人是非常佩服的, 高中寫作文非常喜歡引用他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而且, 他家境非常好, 父親是湖北巡撫,

以他的才學, 安安穩穩, 日後必定無憂。 但是, 中日甲午戰敗, 他們為了國家, 毅然變法, 自己更是為了變法犧牲了生命。 這種精神固然可嘉, 但是改變大清國落後的局面, 並不是通過簡單的變法就能夠改變的。 後來, 推翻了清王朝, 建立了民國, 還不是積貧積弱。 因為農民還是在傳統士紳之下, 農村還是無數的地主, 生產力無法解放。

從鴉片戰爭到現在, 歷史證明了單憑一兩個人, 採取激烈的措施, 或者模仿他國的制度, 是很難其作用的, 中國有著自己的特殊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