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廈大紀念內遷長汀辦學80周年:汲取力量 砥礪前行

廈門大學舉辦內遷長汀辦學80周年紀念大會 莊華 攝

中新網廈門12月24日電 (楊伏山 李靜 陳浪)曾在80年前抗戰期間毅然內遷福建長汀堅持辦學的廈門大學,

24日隆重集會, 紀念那段烽火中的不平凡歲月。

中國著名高等教育專家潘懋元教授, 菲律賓著名華僑實業家邵建寅, 臺灣著名企業家周詠棠, 中國發光學研究創始人之一、廈門大學物理系教授吳伯僖等長汀時期老校友, 與廈大師生900多人共聚一堂, 追憶艱苦自強歲月, 共敘長汀辦學精神。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於1921年創辦廈門大學。 1937年7月1日, 陳嘉庚無條件地把廈大交給國家, 清華大學物理機電學家薩本棟教授臨危受命, 出任校長。 隨即“盧溝橋事變”發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面對戰火威脅, 廈大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

經過認真考慮, 學校決定遷往距離廈門800裡外的福建山城——長汀, 在抗戰中堅持辦學。

1937年12月24日, 廈門大學開始分批向長汀搬遷。

經過20天的艱苦跋涉, 1938年1月12日, 廈大師生安全抵達。 1938年1月17日, 廈大在汀複課。 廈大因此成為當時粵漢鐵路線以東唯一的國立大學, 也是最逼近戰區的國立大學, 撐起了中華民族高等教育的東南半壁。

在長汀辦學的8年中, 廈大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 克服重重困難, 把廈門大學辦成了當時“國內最完備的大學之一”, 在艱難困苦中鑄就了“南方之強”的輝煌。

在1940年、1941年兩次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的全國專科以上學校學生學業競試上, 廈大連續兩次蟬聯第一。 國際學者慕名前往長汀參觀考察廈大後大為感慨, 稱讚廈大是“印度加爾各答以東之第一大學”。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稱, 廈門大學內遷辦學是一部愛國的歷史、創業的歷史和圖強的歷史。

他表示, 內遷長汀辦學時期廈大形成的艱苦辦學的自強精神, 已經成為廈門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 成為廈大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內在原因和強大動力。

1941年入讀廈大教育學系、如今已97高齡的的潘懋元, 在紀念大會上以“講故事”的口吻向年輕的學生們重現了抗戰烽火硝煙中的廈大往事。

談及“捨身治校”的薩本棟校長, 潘懋元動情地說, “我見到薩校長時, 他39歲, 但是腰已經彎了。 到他1944年離開廈大赴美治病時, 已經像我這樣需要拿著拐杖走路了。 ”

“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 長汀時期的廈大師生在艱難困苦中展現出了一種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 ”他說。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表示,

長汀這段歷史, 對今天廈大辦學和“雙一流”建設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廈大將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始終保持自強不息的優良品格、不畏艱難的精神狀態和內涵發展的發展方向, 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動實踐賦予自強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當天, 還舉行了廈大與長汀縣政府合作協定簽約儀式。 雙方將通過合作對接方式實現校縣資源的優化整合配置, 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特色產業培育、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提高長汀可持續發展能力。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