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教師如何上好一節課?這些招數你不得不學!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 關鍵是看幼稚園教師怎麼教。 那麼, 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稚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稚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 幼師們很有必要來瞭解一下哦!

01

一節好課的標準

同樣一節課, 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 你說你上得好, 我說我上得好, 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 究竟, 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 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 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囉嗦, 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 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準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 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準備教學具;

③充分準備教學具, 製作實用的教具。

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 離不開幼稚園在課堂上的表現。 因此幼稚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 都能參與進來, 不要有等待的現象, 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 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 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 符合幼兒年齡特徵, 是上好課的前提。 因此, 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 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 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

把握重點, 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 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 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 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鐘以內, 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

3、目標明確, 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 各環節聯繫緊密, 語言連貫, 流程清晰。 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遊戲的環節。 幼稚園的課程多數是借助遊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 因此, 遊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準備的, 我們要為目標而遊戲, 不是為遊戲而遊戲。 可以通過遊戲或分組遊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 從而瞭解孩子的接受能力,

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鐘, 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鐘, 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鐘左右。 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 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稚園活動課, 還要借助一些相關的教具, 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 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 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 來幫助幼兒理解, 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 幼稚園課堂組織, 要緊湊, 不拖遝;教學活動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 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品質。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4、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

5、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

6、少一點模仿,多一點個性。

7、少一點“拿來主義”,多一點“為我所用”。

02

課堂小細節不可忽視

評價一節好課,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看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你上課時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你的一個疏忽,都可能會讓你的活動課大打折扣,無緣優質課。因此,幼師們要注意全面把關,對課堂小細節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以免因小失大。

教師的課堂禮儀

1、讓自己的眼神成為叩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關懷:加強目光巡視,消除“教學死角”,讓每個幼兒都感覺你在注意他/她。

贊許:幼兒課堂表現好,要用贊許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給予信號,防止幼兒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鬧。

鼓勵:提問和課堂討論時,對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對有進步的幼兒要以資鼓勵。

批評:幼兒不遵守課堂紀律,交頭接耳,幼師要用眼神批評。

溫馨提示:

在運用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目光要親切、自然、坦誠。

②注視時間要適當。

③注視的位置要得體。

④注視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對幼兒的稱呼:

對幼兒稱呼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①要真誠地叫響每個孩子的名字。

②不要叫孩子的綽號,但可以叫昵稱。

③忘記幼兒姓名時的補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有些姿勢無形中會拉大與孩子間的距離,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認真對待每個集體活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題材,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育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制定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淺,孩子不感興趣。跳了跳還是摸不著,孩子也不會太感興趣,或興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①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啟發性。

*提問題要有適時性。

*提問必須遵循本班幼兒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幼兒。

*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與幼兒進行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②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

*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課時使用的導語——巧妙自然、神秘的導語,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準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後矛盾的話。

*教師的語言應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做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宣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因此,幼師們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

*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教師的語言應兒歌化——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鬆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手勢語的巧妙運用。

指示手語。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便對教師“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瞭解,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舉手發言”的反應。

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事前沒有設計。因此,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稚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③反思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什麼?活動中目標實現了多少?

*課後與課前相比孩子有收穫嗎?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穫?

*課堂上你關注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孩子的學?

*教學氛圍是否寬鬆、和諧、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動的面有多大?參與程度有多高?

*是否關注了每一個以及個體差異?具體點說:發展最快與最慢的孩子都進步了嗎?

*教學過程中,哪個環節我最滿意?我是否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畫?如果改變了,為什麼要這樣改?

*孩子操作了嗎?操作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下次再上同樣的課,我會在教學時做哪些調整?為什麼?

*其他值得記載或反思的課堂現象。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品質。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4、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

5、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

6、少一點模仿,多一點個性。

7、少一點“拿來主義”,多一點“為我所用”。

02

課堂小細節不可忽視

評價一節好課,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看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你上課時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你的一個疏忽,都可能會讓你的活動課大打折扣,無緣優質課。因此,幼師們要注意全面把關,對課堂小細節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以免因小失大。

教師的課堂禮儀

1、讓自己的眼神成為叩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關懷:加強目光巡視,消除“教學死角”,讓每個幼兒都感覺你在注意他/她。

贊許:幼兒課堂表現好,要用贊許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給予信號,防止幼兒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鬧。

鼓勵:提問和課堂討論時,對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對有進步的幼兒要以資鼓勵。

批評:幼兒不遵守課堂紀律,交頭接耳,幼師要用眼神批評。

溫馨提示:

在運用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目光要親切、自然、坦誠。

②注視時間要適當。

③注視的位置要得體。

④注視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對幼兒的稱呼:

對幼兒稱呼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①要真誠地叫響每個孩子的名字。

②不要叫孩子的綽號,但可以叫昵稱。

③忘記幼兒姓名時的補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有些姿勢無形中會拉大與孩子間的距離,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認真對待每個集體活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題材,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育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制定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淺,孩子不感興趣。跳了跳還是摸不著,孩子也不會太感興趣,或興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①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啟發性。

*提問題要有適時性。

*提問必須遵循本班幼兒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幼兒。

*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與幼兒進行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②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

*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課時使用的導語——巧妙自然、神秘的導語,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準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後矛盾的話。

*教師的語言應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做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宣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因此,幼師們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

*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教師的語言應兒歌化——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鬆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手勢語的巧妙運用。

指示手語。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便對教師“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瞭解,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舉手發言”的反應。

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事前沒有設計。因此,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稚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③反思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什麼?活動中目標實現了多少?

*課後與課前相比孩子有收穫嗎?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穫?

*課堂上你關注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孩子的學?

*教學氛圍是否寬鬆、和諧、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動的面有多大?參與程度有多高?

*是否關注了每一個以及個體差異?具體點說:發展最快與最慢的孩子都進步了嗎?

*教學過程中,哪個環節我最滿意?我是否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畫?如果改變了,為什麼要這樣改?

*孩子操作了嗎?操作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下次再上同樣的課,我會在教學時做哪些調整?為什麼?

*其他值得記載或反思的課堂現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