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遊陰暗面:得罪如來佛要麼不得好死,要麼不得好活

整部《西遊記》是圍繞當時時代人的價值觀寫的, 從中可以體會到那個時代人性的醜惡。 筆者曾經指出, 千萬不要拿當代的倫理去解釋《西遊記》,

更不要拿宗教的理念解釋荒誕的故事。 《西遊記》的偉大之處是, 它是元明時代人性的活歷史。

以佛派故事為例, 在《西遊記》中, 得罪如來佛的妖精、人類等有很多, 他們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可以選幾個典型的案例, 慢慢解讀一下。 首先要選的是烏雞國國王的例子。 烏雞國國王僅僅得罪了文殊菩薩而已。 不過, 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的欽差, 這下麻煩大了。

烏雞國國王把文殊菩薩放水裡泡了三天, 文殊菩薩被金剛所救, 回到靈山哭訴。 於是, 佛祖派文殊的坐騎下界, 把國王推進井中泡了兩三年, 霸佔了三宮六院, 成了國王。 後來孫悟空問罪的時候, 提到霸佔後宮的事情, 文殊菩薩坦言, 這個獅子是被騸過的。

殊不知, 讓三宮六院守了三年活寡更折磨人。 所以說, 這種折磨讓人髮指。 我們再看朱紫國國王。 他當王子的時候, 射傷了孔雀大明王菩薩的兩個小孩子, 孔雀大明王很生氣, 於是觀音菩薩派金毛犼下界, 霸佔了已經成為國王的昔日王子的妃子, 並讓他一病三年。

如果這些都是沒有鬧出人命的案例, 那麼蠍子精該怎麼說?蠍子精在靈山聽佛祖講座, 耐心不足, 修行不到位, 想走捷徑。 剛接近佛祖, 就被佛祖推了一下, 結果蠍子精一怒之下, 蟄了如來佛, 跑下界去。 等唐僧取經的時候, 觀音菩薩策劃, 讓昴日星官幹掉了她。

這些案例基本上產生於明代, 足以說明, 明代的上層價值觀嚴重外溢到了中下層。 在知識份子階層, 大家每日想的, 不是匡扶正義、為國為民, 而是蠅營狗苟、權力政治。 看似寫的神話人物, 其實是他們內心的真實觀照。 知識份子的想法, 與書上佛的想法, 其實是同構的。

在所有這些案例中, 我們看不到自由, 看不到平等, 看不到寬容, 尤其是寬容, 絲毫沒有。 很多人說, 明代如果不鎖國的話, 一定能進入市民社會, 對此筆者表示懷疑的。 從當時知識份子的文化格局可以看出, 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希望的。

如果真實的佛與他們寫的這般, 那麼他與貪官污吏何異?所以說, 《西遊記》中展現出了中國古人想像力的巔峰, 同時也展現出了中國知識份子文化狹隘的一面。 這些文化的狹隘面一直到民國時代才真正實現精神解放, 才有格局放眼寰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