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期間,中國人甯死不降,為什麼西方國家幾十萬軍隊集體投降?

幾百年前, 南宋滅亡, 文天祥兵敗被俘之後, 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今仍被人們傳唱;與他同時期的陸秀夫, 為了避免受辱, 帶著小皇帝一起跳海;清朝禁煙大臣林則徐也曾高呼“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趨避之”。 在大多數中國人眼中, 為國捐軀才是光榮的, 向敵人表示屈服甚至投降則非常可恥。 因此漢武帝反感李陵, 魏文帝厭棄于禁, 辛棄疾追進敵營斬殺叛將, 所有的中國人都唾棄漢奸。 但是西方有些民族卻不以投降為恥, 動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軍隊一起在戰場上投降非常常見,

難道他們一點都沒有民族氣節嗎?
​二戰的時候, 德國是法西斯的代表, 他們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被稱之為變態也不為過, 可以說非常瘋狂了。 但是他們只是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裡, 對於自己的生命卻非常珍視, 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
德國軍隊和准軍事人員, 先後選擇投降的有一千多萬, 而且在戰場上直接放棄抵抗的就有200多萬, 這個數字令人歎為觀止。 不過並非只有德國軍隊中出現過這類現象, 大多數西方都有過幾十萬軍隊一起投降的經歷。 同樣在二戰期間, 站在德國對立面的法國是被欺淩的一方, 但是擁有300萬陸軍的他們, 短短四十天內就有170多萬人選擇投降, 達半數之多。 蘇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
​中國從漢代以來就尊崇儒家思想, 大多數人不喜歡戰爭, 但我們從幼時起就開始背誦“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大多數人都願意為國家奮鬥到最後一刻;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 更是將這種精神貫徹到底, 他們在兵敗之時, 要麼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 要麼切腹自殺, 絕對不會在戰場上投降。 那麼敢於食用鮮血淋漓的生肉, 比亞州人更有血性的西方軍人為何會大規模投降呢, 難道是因為他們怕死嗎?其實不然, 他們之所以選擇投降, 並非是因為怕死。
​西方人很早就開始注重人權, 他們覺得人類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 既然作出無謂的犧牲無法改變戰局, 那就以保住生命為重。 而且他們並非隨隨便便就會投降, 而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投降。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他們投降的條件。
​一、彈盡糧絕。 如果一支軍隊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好像與敵人同歸於盡和投降之外, 沒有其他的選擇, 顯然珍愛生命的他們不會選擇前者。

二、孤立無援。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 如果一支軍隊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對於注重人權的西方人而言, 選擇投降也是無可厚非的。
​三、傷亡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一支軍隊被敵人殲滅了一半以上,繼續堅持估計也很難取得太大的戰果了,所以他們會選擇放棄。

四、武器差距過大。二戰期間,各類新式武器紛紛登上戰場,但是因為各國之間綜合國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每個國家的武器並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如果因為武器的原因不敵,則非戰之罪,選擇投降好像也可以理解。
​在西方人眼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可貴的,他們不會因為所謂的民族氣節等做出無謂的犧牲,而且他們國家的人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投降而唾棄他們,反而理解他們已經盡了全力,依舊以他們為榮。

雖然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大規模投降行為似乎可以被理解,但是松松小編覺得如果此類事件發生在中國、日本等國,估計還是很難讓人接受,這與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關係。大家對於此事有什麼看法呢?

本文為周松松原創,歡迎轉發、收藏、評論

​三、傷亡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一支軍隊被敵人殲滅了一半以上,繼續堅持估計也很難取得太大的戰果了,所以他們會選擇放棄。

四、武器差距過大。二戰期間,各類新式武器紛紛登上戰場,但是因為各國之間綜合國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每個國家的武器並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如果因為武器的原因不敵,則非戰之罪,選擇投降好像也可以理解。
​在西方人眼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可貴的,他們不會因為所謂的民族氣節等做出無謂的犧牲,而且他們國家的人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投降而唾棄他們,反而理解他們已經盡了全力,依舊以他們為榮。

雖然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大規模投降行為似乎可以被理解,但是松松小編覺得如果此類事件發生在中國、日本等國,估計還是很難讓人接受,這與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關係。大家對於此事有什麼看法呢?

本文為周松松原創,歡迎轉發、收藏、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