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名同姓的兩位戰神,在同一年被同一人所殺,這難道是天意?

在先秦之前, 我國的姓和氏是分開的, 如千古一帝秦始皇, 他就是嬴姓趙氏。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 子孫該為民庶, 或以國為姓, 或以姓為氏, 或以氏為氏, 姓氏之失, 由此始, 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也就是說, 從秦朝開始, 姓氏合二為一。

從古至今, 出現過很多同名同姓的人, 其中有兩個非常特殊。 他們不僅同名同姓, 還處於同一個時代, 而且都是戰神級別的牛人, 曾立下赫赫戰功, 而結局都很慘, 死於同一人之手。 這兩位戰神, 名字都叫韓信, 為了進行區別, 其中一人被稱為韓王信。

一、韓信

韓信, 西漢的開國功臣, 與蕭何及張良, 被稱為漢初三傑。 韓信家境貧困, 甚至衣不裹體、食不果腹, 在左鄰右舍的幫助下, 才勉強活了下來。 歷史上沒有韓信拜師的記載, 具體他過人的謀略從何而來, 沒有人知道, 或許他就是個天才。 秦朝末年, 為了能混口飯吃, 韓信投奔了項羽的反秦軍隊,

多次向項羽進言, 卻從未被採納。

鬱鬱不得志的韓信, 一怒之下投奔了劉邦, 經過蕭何的大力舉薦, 被拜為大將軍, 找到了自己發揮的舞臺,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不世出的統帥, 韓信先後率兵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

更是在垓下之戰全殲楚軍, 項羽被迫於烏江自刎, 韓信幾乎沒有過敗績, 被後人奉為“兵仙”。

毫不誇張地說, 大漢王朝的一半江山, 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漢朝建立後, 劉邦就開始對那些功臣下手, 而戰無不勝的韓信, 無疑成為他最大的威脅。 於是, 劉邦就以謀反的名義,

收了韓信的軍權, 還把他貶為淮陰侯。 韓信無奈地歎道:“果若人言, ‘狡兔死, 良狗烹;高鳥盡, 良弓藏;敵國破, 謀臣亡。 ’天下已定, 我固當烹!”

就算是這樣劉邦仍然不放心, 就讓呂後出面, 由蕭何策劃, 然後把韓信誘騙到長樂宮, 處死了韓信, 並誅殺了其三族。

一代戰神韓信, 就這樣被坑殺了, 雖然是曾經的伯樂蕭何所設計, 但真正的兇手卻是劉邦。

二、韓王信

韓王信, 出身於名門, 曾經韓襄王的庶出孫子。 據記載, 韓王信身高八尺五寸, 且有勇有謀。 劉邦被立為漢王后, 就忽悠韓王信, 並許諾他韓王之職位, 讓他帶兵攻打韓國舊地, 並在之後跟隨劉邦圍攻項羽的楚軍。

漢高祖五年春天,韓王信正式被封為韓王,其封地在潁川,後遷到遷到馬邑。因匈奴的圍攻,劉邦懷疑他與匈奴有勾結,就準備出掉他。在此情況下,韓王信被迫與匈奴聯合,開始與漢朝對立。最終,在西元前196年,韓王信在作戰時被殺,劉邦長出了一口氣。韓信和韓王信,兩位都是戰神級別的戰將,也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卻因漢高祖劉邦的猜忌,最終都身敗名裂,且都死于劉邦之手,而且都是在西元前196年,這是冥冥中的註定嗎?

漢高祖五年春天,韓王信正式被封為韓王,其封地在潁川,後遷到遷到馬邑。因匈奴的圍攻,劉邦懷疑他與匈奴有勾結,就準備出掉他。在此情況下,韓王信被迫與匈奴聯合,開始與漢朝對立。最終,在西元前196年,韓王信在作戰時被殺,劉邦長出了一口氣。韓信和韓王信,兩位都是戰神級別的戰將,也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卻因漢高祖劉邦的猜忌,最終都身敗名裂,且都死于劉邦之手,而且都是在西元前196年,這是冥冥中的註定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