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柴軍霞《詩與遠方》

詩 與 遠 方

文/柴軍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一度曾為這句話的詩意和浪漫所折服。 眼前的雞毛蒜皮雞零狗碎, 很多時候叫人抓狂或沉淪, 而詩與遠方充滿夢幻般的想像和激情, 和眼前仿佛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不過, 冷靜下來想一想, 眼前的生活就是苟且嗎?

世界太廣闊, 個體太渺小。 可是人心又太大, 大得無邊無沿, 既容納得下日月星辰, 四季輪回, 更容納得了永無止境的各種欲望。 渴望用眼睛感受遠方的風景, 去看看費力踮起腳尖、睜大1.5度視力的眼睛也看不到的地方, 渴望用腳丈量世界, 走走在書本裡走了一遍又一遍卻仍走不過癮的路, 於是美好的“詩與遠方”就成了願望與心結。

這樣的願望真是格外美好、令人嚮往。 只是, 眼前為什麼一定就是苟且呢?它們並不矛盾啊, 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相互排斥互相對立的, 應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在能擁有詩與遠方時好好享受, 在回歸平淡現實的生活後也能好好享受眼前的“現世安穩, 歲月靜好”呢。

小時候, 也曾以為, 只有詩與遠方, 才值得用全部的熱情和腳步去追尋與期待, 那是夢想中能遠離煩惱、痛苦、病痛、災難,

遠離一切黑暗、冰冷、骯髒、齷蹉的、只有明媚、溫暖、力量和幸福的地方。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加, 會一天天發現曾經的無知與可笑, 那是年幼時的天真無邪, 是對生活最美好的嚮往, 卻也充滿了未經世事的單純。 我們希望生活是簡單迷人的, 但不得不承認, 生活, 並非年少時想像中的非黑即白非好即壞, 邊界鮮明互不相擾, 很多情況下,黑白並不分明, 好壞難以區分。

大多數人的這一生, 求學、工作、成家、養家, 履行培養子女、贍養老人的義務, 有著太多的牽絆與責任, 一生大多數的時光裡, 都要心甘情願或心有不甘地在眼前的“苟且”中度過, 要為一粥一飯費思量, 要為一分一文傷腦筋, 有時寸土必爭, 有時錙銖必較, 苦樂酸甜構成生活, 嬉笑怒駡皆是人生, 世間百態都看過, 滋味萬千都嘗過, 平常平淡的日子, 看似波瀾不驚, 其實百味雜陳, 交匯著鍋碗瓢盆、勺筷叉匙的主旋律, 充斥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各種味道, 伴隨著陰晴圓缺、冷暖交替的漫漫光陰, 任生命的長河緩緩流淌,

帶給我們的, 有收穫, 有失落, 有欣喜, 有沮喪, 有痛苦, 也有希望, 將人生填充得圓潤飽滿而色彩鮮豔, 滋味豐富又渾然一體。 但是, 誰又能真正說得清楚,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呢?

而詩與遠方, 仿佛就是為這百態生活的主調加進來的一味調料, 有時需要調重一點,有時可以調輕一點,更多的時候,會被生活中種種滋味所擠佔,退居一邊。正因如此,才被人們念念不忘,屢屢提及,在人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順與煩惱時,給心靈注入一絲明亮的色彩和可以企及的美好。

眼前並非苟且,詩與遠方也不是夢。

直到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現實的眼前與夢想的遠方的矛盾和碰撞,你終於理解,自己嚮往的遠方,就是他人眼前的所謂苟且,而自己的故鄉,也是很多人嚮往的遠方。並且,在理解之後,能更加理性更加客觀地去看待眼前的現實,更加輕鬆更加投入地去享受可以到達的遠方,讓生活中既充滿眼前的溫馨,也點綴上遠方的唯美,讓眼前與遠方,握手言和,相映成輝,這才是面對眼前與遠方時最好的姿態吧。

【本文選自文友來稿】

本文編輯:何本菊

【作者簡介】柴軍霞,筆名在水之湄。洛南人,林業工作者。行走在蒼茫歲月,修行於煙火紅塵。文字的邊緣人,偶爾寫字以安妥靈魂。有文散見報刊和網路平臺。

有時需要調重一點,有時可以調輕一點,更多的時候,會被生活中種種滋味所擠佔,退居一邊。正因如此,才被人們念念不忘,屢屢提及,在人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順與煩惱時,給心靈注入一絲明亮的色彩和可以企及的美好。

眼前並非苟且,詩與遠方也不是夢。

直到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現實的眼前與夢想的遠方的矛盾和碰撞,你終於理解,自己嚮往的遠方,就是他人眼前的所謂苟且,而自己的故鄉,也是很多人嚮往的遠方。並且,在理解之後,能更加理性更加客觀地去看待眼前的現實,更加輕鬆更加投入地去享受可以到達的遠方,讓生活中既充滿眼前的溫馨,也點綴上遠方的唯美,讓眼前與遠方,握手言和,相映成輝,這才是面對眼前與遠方時最好的姿態吧。

【本文選自文友來稿】

本文編輯:何本菊

【作者簡介】柴軍霞,筆名在水之湄。洛南人,林業工作者。行走在蒼茫歲月,修行於煙火紅塵。文字的邊緣人,偶爾寫字以安妥靈魂。有文散見報刊和網路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