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體育產業最佳忽悠獎”該發給誰?

每到年底, 各種評獎評選便如約而至, 體育產業領域近年來成為評獎熱的“重災區”, 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體育產業概念炒得火熱, 各種獎也評得火熱。 形形色色的年終盛典、頒獎晚宴、論壇峰會、N強榜單撲面而來, 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有人戲稱, 年底到了, 體育產業圈評委不夠用了。 評獎不是不可以有, 適度的評獎對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必定會有幫助, 但標準如何確定、獎項如何設定、評委如何圈定、權威性如何界定, 都應該有科學的依據, 有令人信服的由頭。 而現實情況是, 在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當下,

整個領域內良莠不齊, 亂象叢生——有些評獎過於隨意, 有的榜單錯誤百出, 有些機構, 甚至把評獎當成了一門生意。

丹尼爾·曼托瓦尼是一名作家, 他獲得了許多同行窮極一生也得不到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 可是, 在頒獎典禮上他卻對國王、評委、專家、學者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因為我的作品得到權威認可感到遺憾, 感謝你們為我的創作生涯畫上了句號。 ”

這是阿根廷電影《傑出公民》開頭的一幕。

在這個評獎、得獎、頒獎如火如荼的季節裡, 突然想起這部電影以及丹尼爾的話, 不啻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我喜歡冬天, 因為我不怕冷。 不僅如此, 每當冬天到來我就知道, 發年終獎的日子快到了, 運氣好的話, 還能在行業內混個或大或小的獎項, 拿到一筆或多或少的獎金。

丹尼爾畢竟只是藝術加工的人物, 現實世界裡, 人們還是喜歡評獎、得獎、頒獎的。 正因為如此, 一到冬天, 各種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頒獎典禮、評獎活動便會浮出水面。 套用趙忠祥老師的經典語錄, “冬天來了, 又到了評委們評獎的季節。

”至於這些獎是否權威、含金量如何, 在乎人不多, 重在拿獎嘛。

體育產業已然成為評獎熱的“重災區”。 體育產業概念這幾年炒得火熱, 各種獎也評得火熱。 有些機構, 甚至把評獎當成了一門生意。 他們張羅著、表演著、吆喝著, “有錢的捧個錢場, 沒錢的借錢捧個錢場。 ”捧場者們也心甘情願, 花點小錢拿個獎, 不僅對領導好交差, 也能給自己或者單位加點分, 說不定以後融資時還能派上點用場。

反正冬天不好過, 大家抱團取暖唄。 圈子內, 幾乎都心知肚明。

若是評獎專業權威倒也罷了, 可問題在於, 千奇百怪的獎項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恐怕主辦方自己都不一定清楚。 有人為了評獎而評獎, 因為這個行業裡的太多人如此迫切地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掌聲。

評獎熱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產業尷尬的現狀。 市場這塊蛋糕確實很大, 想吃蛋糕的人也很多, 可並沒有多少人踏踏實實地想著如何去分蛋糕, 更多的人只是站在熙熙攘攘的市場門口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甚至, 還會專門找來一大批聽故事的人, 以便把氣氛搞起來。 最後, 這些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互相吹捧, 於是就有了這些奇葩的評獎活動和頒獎典禮。

丹尼爾在《傑出公民》裡還說道:“作家理應用作品發出質問, 給讀者帶來震撼, 如果只是為了得到認可, 那作家就會不可避免地自甘墮落。 ”遺憾的是, 在追求認可的路上, 奔跑著太多太多的所謂“體育產業人”, 他們不是不可避免地自甘墮落,

而是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自甘墮落。

給他們頒一個獎吧, 名字我都想好了, 就叫體育產業最佳忽悠獎。 □肖萬里

以上文章原載於《新京報》12月17日A15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