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派”和“撻”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在歐美有汙汙的意思?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圓周率節”(π day), 對於科學青年, 這是個炫耀知識的日子;對於記憶能手, 這是個比拼小數點後多少位的日子;然而對於吃貨來說, 什麼節日, 終歸都是吃!

撻, 本意為圓形麵包

撻者, 英文tart 也, 詞源來自14世紀。 那時候的歐洲大陸, 土耳其還風頭正健, 把握著東西通商要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水手流浪在海上, 押寶命運說不定會扭轉羅盤, 指給他們一片藏滿寶藏的新大陸;法國馬上要迎來他們精神不正常的國王, 英國剛剛被黑死病折磨的底氣全無;而這片大陸上雄踞一方的是內心不自信, 打著神聖羅馬帝國招牌的德國人, 自然, 德語那時不過是一種方言, 通用的官話還是拉丁語。 於是, 當法國人給這種黃油麵團做底, 圓形低矮的食物命名時, 便有意選擇了拉丁語的torta, 意為圓形麵包, 在古法語中為tarte, 然後被英國人借鑒過去, 叫做tart。

派和撻 名字的由來

撻的美味, 從這個詞的另一個意思可以看得出來。 它從19世紀中期被英國男人用來形容漂亮姑娘, 大概有咱們“秀色可餐”的意味。 不過當時, 塔可不僅僅是你現在熟悉的那些, 裝飾著時令水果和奶油的小清新甜品, 而是夾著濃甜果醬, 或者乾脆是以肉類,

魚, 和乳酪作為內餡的餅。 想想也知道, 食色性也, 這麼一個詞, 就在英國男人們的交頭接耳中逐漸變成了妓女的代稱。

剛才說撻在英文裡跟肉欲相關, 不是什麼好詞, pie也未見得高尚到哪裡去。 中世紀英語中把派皮叫coffin(現代英語中棺材的意思),

只因為那時coffin還是一個泛指盒子的純潔詞彙, 而派皮的具體作用, 顧名思義就是像個盒子一樣包著肉和蔬菜在烤箱裡接受火的考驗。 想想那些死去的動物組織, 被你切碎了放進派皮裡包裹起來, 放進烤箱裡烘烤, 其實某種意義上叫coffin也沒什麼太大歧義。 (特別喜歡吃肉的同學可以反復閱讀這一段)

派和撻的區別?

要說二者的區別, 還是要從起源說起。 撻一開始的出現就是裡面有肉的, 其實派也差不多。 中世紀的歐洲, 烤是主要的烹飪方式, 可是烤爐卻不像現在, 能噴蒸汽, 能調溫度。 如果你看過冬天烤紅薯的油漆桶, 也看過賣燒餅的攤子上貼燒餅的泥烤爐, 就大概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它其實就是一個保溫性很好的桶, 下面燒火, 上面就熱。 既不能調溫也不能潑水進去, 如果直接烤肉, 肉汁直接流走, 纖維幹硬難嚼。 於是人們想, 那就下面放點什麼吸收肉汁吧, 於是就有了撻。 而之後進一步發展, 把上面也蒙上, 水分不就流失的更少?於是就產生了派。 所以, 撻和派最主要的區別是上面有沒有蒙那麼一層。 至於現在有些說撻皮和派皮的不同制法,只能說是後來者的努力區分,歷史上撻和派兩者糾纏不清的時候多了,倒並沒因為彼此的質地不同而劃清界限。

派和撻原本同根生,可人才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撻在精於甜點的法國人手裡變化出各種品種各種裝飾,日漸美貌。以至於法國人覺得有必要再找一個詞來形容鹹味的撻。而把tarte一詞徹底打造成甜品店裡貨架上一字排開,裝飾著時令水果,閃耀著糖果色彩的美貌小蘿莉。派卻在英國人的不斷創新,美國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發展成了搞笑兼重口一色,樸實和純良齊飛的大叔形象。

豐收的季節——南瓜派

拋開過於奇葩的英國咸派不談(仰望星空或者鴿子派什麼的你們退下吧),南瓜派這種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食物,居然也是英國人發明的。在英國1675年的食譜上,南瓜派是英國傳統料理怪味煮南瓜(British spiced and boiled squash)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類似於今天的中西餐fusion,結果莫名其妙就變成美國人感恩節餐桌上獻給印第安人的大禮,歷史的錯愛還真是讓人愁腸百結摸不著頭腦。

不同國家的蘋果派

美國人表示,至少我們還有蘋果派。著名的“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絕對是金字招牌,幾乎要被收入新東方英語習語榜單。可不幸的是細究起來,蘋果派的版權也在英格蘭。此事有據可查,在1589年英國詩人羅伯特·格裡尼的詩裡就寫:你的氣息如蘋果派( R. Greene: "Thy breath is like the steeme of apple pies."),而美國當時連國還沒有建。

而細數英國料理中各種奇特的發明創造,你大概也會懷疑,蘋果派這麼正常的東西難道能是英國佬自創?那顯然是不可能的。英國的蘋果派來自羅馬人,羅馬人挑選培育的蘋果,個大味甜,和英國本土生的野蘋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價格昂貴。只有貴族才能在自家花園裡種上一兩顆羅馬的蘋果樹,把果子摘下來做蘋果派,也可能就是想突出這種金貴,英國的蘋果派完全不加糖,仔細品嘗,除了地中海的陽光之外,還另有幾絲炫富的餘味。

同一份蘋果派,在英國是派皮上托著原味的昂貴蘋果;在美國是覆蓋在派皮之下帶著濃濃肉桂糖味道的甜餡;在法國卻是浸透了焦糖風味的反轉派tarte tatin。甜點屆裡有很多這種無心之失變成美味的軼事,比如美式布朗尼原先是巧克力蛋糕,因為製作時忘記加泡打粉,反而收穫了扎實濃郁的巧克力風味。法國這款蘋果派,也是兩姐妹製作時只顧炒蘋果,忘了放派皮。本來也不是太嚴重的失誤,找個派模鋪上派皮倒進去再烤也一樣可以,不過這兩姐妹不知是條件限制沒有派模,還是跟我一樣懶得再多刷一個鍋,直接把派皮蓋在炒好的餡上送進烤箱裡烤了,拿出來再倒扣在盤子上。結果上層的派皮被烤的脆香,內部蘋果滲出的汁水不但沒有浸濕派皮,反而在派皮的保護下濕潤清甜,成就了這款法式經典。

好吃的肉派,做起來!

說起來,肉餡的派應該屬於腐國風味了。傳到英聯邦的澳呆梨,就變成了小小的個子(mini size)方便拿走吃(take away)的風靡各種派對和夜宵的小食——【meat pie】肉餡派。現在給大家分享一個食譜,一起做起來!

食材:

【餡料】

1勺橄欖油

1個大的白洋蔥,切碎備用

1斤瘦牛肉碎

1勺玉米澱粉

3/4杯牛肉湯(濃湯寶 or 自己熬)

3/4杯番茄醬

(注:不是番茄沙司哦;番茄醬tomato sauce是未經糖鹽調味的)

2勺辣醬油

1勺烤肉醬

1勺澳村特產爛菜醬(可用醬油代替)

【派皮面團】

(可以買冷凍的起酥面皮)

【裝飾】

1個雞蛋,打散

步驟:

平底鍋倒入油,中高火。倒入洋蔥碎。加熱3分鐘或直到洋蔥變軟。加入瘦牛肉碎。加熱4分鐘,用一個木頭鏟子攪拌,或者直到肉斷生。

把玉米澱粉和一勺牛肉湯和成稠醬。繼續加入肉湯。把肉湯、番茄醬和爛菜醬加入肉餡中。攪拌直到呈沸騰狀態。火關小。咕嘟8分鐘或者直到濃稠。晾涼備用。

根據派盤尺寸,取一塊起酥面皮放進烤盤裡鋪好。填餡。 用另一塊酥皮蓋住。修整一下。表面刷蛋液。在頂部撒點調料(比如碎胡椒顆粒)。

烤箱預熱220°C。將派放入預熱好的烤箱。20-25分鐘。或者直到金黃。

至於現在有些說撻皮和派皮的不同制法,只能說是後來者的努力區分,歷史上撻和派兩者糾纏不清的時候多了,倒並沒因為彼此的質地不同而劃清界限。

派和撻原本同根生,可人才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撻在精於甜點的法國人手裡變化出各種品種各種裝飾,日漸美貌。以至於法國人覺得有必要再找一個詞來形容鹹味的撻。而把tarte一詞徹底打造成甜品店裡貨架上一字排開,裝飾著時令水果,閃耀著糖果色彩的美貌小蘿莉。派卻在英國人的不斷創新,美國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發展成了搞笑兼重口一色,樸實和純良齊飛的大叔形象。

豐收的季節——南瓜派

拋開過於奇葩的英國咸派不談(仰望星空或者鴿子派什麼的你們退下吧),南瓜派這種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食物,居然也是英國人發明的。在英國1675年的食譜上,南瓜派是英國傳統料理怪味煮南瓜(British spiced and boiled squash)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類似於今天的中西餐fusion,結果莫名其妙就變成美國人感恩節餐桌上獻給印第安人的大禮,歷史的錯愛還真是讓人愁腸百結摸不著頭腦。

不同國家的蘋果派

美國人表示,至少我們還有蘋果派。著名的“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絕對是金字招牌,幾乎要被收入新東方英語習語榜單。可不幸的是細究起來,蘋果派的版權也在英格蘭。此事有據可查,在1589年英國詩人羅伯特·格裡尼的詩裡就寫:你的氣息如蘋果派( R. Greene: "Thy breath is like the steeme of apple pies."),而美國當時連國還沒有建。

而細數英國料理中各種奇特的發明創造,你大概也會懷疑,蘋果派這麼正常的東西難道能是英國佬自創?那顯然是不可能的。英國的蘋果派來自羅馬人,羅馬人挑選培育的蘋果,個大味甜,和英國本土生的野蘋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價格昂貴。只有貴族才能在自家花園裡種上一兩顆羅馬的蘋果樹,把果子摘下來做蘋果派,也可能就是想突出這種金貴,英國的蘋果派完全不加糖,仔細品嘗,除了地中海的陽光之外,還另有幾絲炫富的餘味。

同一份蘋果派,在英國是派皮上托著原味的昂貴蘋果;在美國是覆蓋在派皮之下帶著濃濃肉桂糖味道的甜餡;在法國卻是浸透了焦糖風味的反轉派tarte tatin。甜點屆裡有很多這種無心之失變成美味的軼事,比如美式布朗尼原先是巧克力蛋糕,因為製作時忘記加泡打粉,反而收穫了扎實濃郁的巧克力風味。法國這款蘋果派,也是兩姐妹製作時只顧炒蘋果,忘了放派皮。本來也不是太嚴重的失誤,找個派模鋪上派皮倒進去再烤也一樣可以,不過這兩姐妹不知是條件限制沒有派模,還是跟我一樣懶得再多刷一個鍋,直接把派皮蓋在炒好的餡上送進烤箱裡烤了,拿出來再倒扣在盤子上。結果上層的派皮被烤的脆香,內部蘋果滲出的汁水不但沒有浸濕派皮,反而在派皮的保護下濕潤清甜,成就了這款法式經典。

好吃的肉派,做起來!

說起來,肉餡的派應該屬於腐國風味了。傳到英聯邦的澳呆梨,就變成了小小的個子(mini size)方便拿走吃(take away)的風靡各種派對和夜宵的小食——【meat pie】肉餡派。現在給大家分享一個食譜,一起做起來!

食材:

【餡料】

1勺橄欖油

1個大的白洋蔥,切碎備用

1斤瘦牛肉碎

1勺玉米澱粉

3/4杯牛肉湯(濃湯寶 or 自己熬)

3/4杯番茄醬

(注:不是番茄沙司哦;番茄醬tomato sauce是未經糖鹽調味的)

2勺辣醬油

1勺烤肉醬

1勺澳村特產爛菜醬(可用醬油代替)

【派皮面團】

(可以買冷凍的起酥面皮)

【裝飾】

1個雞蛋,打散

步驟:

平底鍋倒入油,中高火。倒入洋蔥碎。加熱3分鐘或直到洋蔥變軟。加入瘦牛肉碎。加熱4分鐘,用一個木頭鏟子攪拌,或者直到肉斷生。

把玉米澱粉和一勺牛肉湯和成稠醬。繼續加入肉湯。把肉湯、番茄醬和爛菜醬加入肉餡中。攪拌直到呈沸騰狀態。火關小。咕嘟8分鐘或者直到濃稠。晾涼備用。

根據派盤尺寸,取一塊起酥面皮放進烤盤裡鋪好。填餡。 用另一塊酥皮蓋住。修整一下。表面刷蛋液。在頂部撒點調料(比如碎胡椒顆粒)。

烤箱預熱220°C。將派放入預熱好的烤箱。20-25分鐘。或者直到金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