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師是怎麼煉成的?當官失敗棄政從文,這三位大師足以證明

有個現象很有意思:不少著名文人一開始並不想當文人而是想做官, 只是官場失敗才重新做回文人。 有句話說得好:“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 ”(元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 可文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眼高手低”, 故常常被安排一些虛職閒職, 總之能顯示當局沒埋沒人才就行。 李白便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 喝醉了吟詩“天子呼來不上船”, 囂張得不行, 最後只好打背包滾出皇宮。

李白墓

從古到今, 文人骨子裡這點東西沒啥變化。 比如大名鼎鼎的國學大師章太炎, 袁世凱隨便扔給他一個東三省籌邊使的虛職, 他以為是總督那樣的要職(民國不便像清朝那樣再叫總督), 屁顛屁顛去上任, 結果督軍們都不睬他。 魯迅開始也在教育部做官, 據說幹得很痛苦又升遷無望, 所以才去做大師。 沒辦法, 人得活在現實裡, 做官可以帶來實惠, 名氣就不一定了(魯迅例外)。

章太炎塑像

本文的主角, 是梁啟超。

1913年7月, 熊希齡擔任總理組織內閣, 為了向外界展示本屆政府優秀, 打算挑名流入閣。 一共9個部, 分別是財政部、內務部、交通部、陸軍部、海軍部、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農商部。 梁啟超最想幹的是財政總長, 如果熊希齡說了算,

這事兒就成了, 問題是熊總理只能決定最後3個冷門部的總長人選, 前6個要害部門的總長人選由總統袁世凱拍板, 而袁世凱不太喜歡梁啟超。 最後, 梁啟超只好委屈做了司法總長。

就是屈尊就任的司法總長, 梁啟超也沒幹多久, 因為半年後熊希齡內閣整個散夥。 不過, 梁啟超沒有放棄“財政總長夢”, 終於在1917年實現。

梁啟超得感謝兩個人, 一個是張勳, 一個是段祺瑞。

張勳復辟, 段祺瑞組織討逆軍, 按說都是一幫軍爺, 不料其中還有著名文人——梁啟超。 段祺瑞任命了討逆軍總部4名參贊, 即梁啟超、湯化龍、徐樹錚、李長泰。 梁啟超不僅為段祺瑞起草了討伐張勳的通電, 還以個人名義大罵復辟, 甚至把康有為老師也給罵了。 康老師氣得不行,

痛駡這個不肖弟子:“此次討逆發難於梁啟超賊也”, 還說“鴟梟食母獍食父”。

梁啟超書法

參加段祺瑞討逆班子的人, 事前多得到承諾事成如何如何, 比如李長泰由第8師師長提升首都步兵統領, 梁啟超則是未來的財政總長。 討逆成功, 段祺瑞複任總理,

現實也照進梁啟超的財政總長夢。 順便說一句, 段祺瑞向日本借款練兵被認為賣國, 而代表中方簽字的就是梁啟超。

好景不長, 1917年9月, 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 2個月後段祺瑞內閣破產, 梁啟超也丟掉了財政總長位子。 自此, 他才真正棄政從文。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年

5.丁文江等:《梁啟超年譜長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184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