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達林最敬重之人,兩次能徹底改變歷史進程的建議均遭拒絕

作為蘇聯的最高領袖, 史達林有個非常寶貴的優秀品質——知人善任。 在蘇德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 國家急需要人才時, 能力出色將領總能被發現並得到重任。 比如在基輔戰役前因為堅守還是撤退問題直接衝撞過史達林的朱可夫, 雖然一度被貶職, 但在一場慘敗後不但沒有被責怪, 反而得到提升。 二戰中蘇聯有這樣一位將領, 史達林就對其非常尊重。 此人的戰略眼光也可謂是非常獨到, 他曾至少有兩次機會差點直接改變歷史進程, 此人名叫伯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

沙波什尼科夫有這樣幾樣“特權”:史達林極痛恨有人在他面前抽煙, 但沙波什尼科夫可以, 整個蘇聯或許也就只有他可以;為表示尊重, 史達林從來都是直呼其全名, 享受這樣待遇的人不多, 第二個則是蘇軍名將羅克索夫斯基元帥, 連朱可夫都沒有享受過幾回這種禮遇。

那麼, 沙波什尼科夫究竟做了些什麼, 為他贏得了如此地位呢?

出生於1882年10月2日的沙波什尼科夫算是一個學院派, 早在俄軍時期, 他就先後從莫斯科軍事學校、尼古拉總參軍事學院接受系統教育。 1917年10月, 沙波什尼科夫晉升為上校, 級別已經相當高了。 偉大的“十月革命”後, 沙波什尼科夫審時度勢, 轉而為年輕的蘇維埃政權效力。 紅軍也確實急需這樣老資歷的軍官, 他從一開始就在蘇軍中擔任要職。

內戰時期, 他先後被任命為最高軍事委員會司令部作戰部部長助理和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野戰司令部情報部部長。 1919年3月, 沙波什尼科夫又被任命為烏克蘭陸海軍人民委員部第一副參謀長;10月即被任命為作戰部部長, 不但參與制定了1919年10月對鄧尼金白軍的整體反攻作戰計畫, 還在1920年成為西南方面軍、西方面軍和克裡木地區戰局計畫的核心制定者之一。

不過, 投奔蘇軍的舊俄軍官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縱使戰略戰術的理論水準上佳, 不少人有些墨守成規,

不懂得變通, 導致戰術理念落後, 最終淪為庸才。 早在內戰時期, 蘇軍將領就開始展現出強烈的“兩極分化”的趨勢:有能力的將領帶兵馳騁戰場, 戰功累累, 沙波什尼科夫卻是個特例:他為人低調, 本身就不爭強好勝, 加上不親自帶兵, 因此抛頭露面的機會並不多。 然而, 越是戰爭進行, 他準確到可怕的戰略眼光越是得到凸顯。

1939年11月30日, 蘇聯高層將芬蘭欽點為“革命之敵”, “邪惡和反動的法西斯集團”, 公然向芬蘭出兵。 剛剛實現國家獨立的芬蘭可謂是一臉懵逼, 心想自己啥也沒做, 咋就變得十惡不赦呢了?然而, 面對裝備著1000餘輛坦克、800多架飛機的54萬蘇聯大軍, 芬蘭只能硬著頭皮應付。 1940年2月, 芬蘭得到一批來自于英法等過的156架飛機和400門火炮的支援, 不過這些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蘇芬戰爭初期的蘇軍節節勝利, 高層也認為戰場戰爭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本計畫通過這樣的高壓震攝迫使芬蘭投降, 然而就在這順風順水的大背景下, 沙波什尼科夫突然提交了一份報告, 分析了戰爭局勢, 指出了高層的盲目樂觀,並做出了正確建議。結果可想而知:當報告送到最高統帥部時,史達林隨便飯了兩下就丟到一旁了。果然不久後,芬蘭人的拼死抵抗時戰爭陷入僵持,最終,蘇軍付出了慘烈代價,也只換來一場慘勝。

這件事引起了史達林對沙波什尼科夫的關注,蘇芬戰爭後,史達林立刻對高層做了調整,能力平庸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遭調任,沙波什尼科夫得到提拔。1940年8月,沙波什尼科夫被任命為副國防人民委員,同時晉升為元帥。

1941年初,蘇聯高層有意策劃對德國的武裝入侵,代號“大雷雨行動”。不過,由於準備不足,蘇軍措施了進攻良機,反倒是德國通過一系列政治和軍事勝利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甚至威脅到了蘇聯的利益。為此,史達林特命令副國防人民委員沙波什尼科夫提交一份參謀報告,就一個問題做出回答:如果德國入侵蘇聯,德軍可能採取怎樣的入侵計畫。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沙波什尼科夫卻作出了精准的戰略預判:他在報告中提出,德軍的主攻方向將在波羅的海和普利皮特沼澤之間展開,其直接的戰略目標便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有了蘇芬戰爭的經驗,在1940年9月的會議上,史達林非常認真地聽取了這份報告。然而,蘇聯高層大多認為沙波什尼科夫指出的方向上有蘇聯多個軍事重鎮,部署重兵,德軍未必敢來進犯。最終,史達林還是固執地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將是西南方,導致蘇軍準備不足,在前期蒙受慘重的損失。

我們可以發現,沙波什尼科夫對戰局的預判,可謂是達到了可怕的精確程度,仿佛提前預知了德軍的戰略企圖一般。多數歷史專家相信,如果史達林在1940年聽取這份建議,提前做好妥善安排,德軍在蘇德戰爭之初就遭受抵抗甚至是失敗,恐怕整個歷史的過程都要徹底改變。正因沙波什尼科夫卓越的能力,他幾乎參與了二戰蘇軍所有重大戰役的計畫制定。不過他能夠如此受史達林寵愛,有一點是肯定的:對領袖保持絕對的忠誠。與朱可夫不同,如果同高層意見出現分歧,沙波什尼科夫則會主動選擇順從。1942年,正是因為不敢反對史達林親定的反擊計畫,士氣高漲的蘇軍盲目進攻,最終在哈爾科夫遭遇慘敗。

指出了高層的盲目樂觀,並做出了正確建議。結果可想而知:當報告送到最高統帥部時,史達林隨便飯了兩下就丟到一旁了。果然不久後,芬蘭人的拼死抵抗時戰爭陷入僵持,最終,蘇軍付出了慘烈代價,也只換來一場慘勝。

這件事引起了史達林對沙波什尼科夫的關注,蘇芬戰爭後,史達林立刻對高層做了調整,能力平庸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遭調任,沙波什尼科夫得到提拔。1940年8月,沙波什尼科夫被任命為副國防人民委員,同時晉升為元帥。

1941年初,蘇聯高層有意策劃對德國的武裝入侵,代號“大雷雨行動”。不過,由於準備不足,蘇軍措施了進攻良機,反倒是德國通過一系列政治和軍事勝利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甚至威脅到了蘇聯的利益。為此,史達林特命令副國防人民委員沙波什尼科夫提交一份參謀報告,就一個問題做出回答:如果德國入侵蘇聯,德軍可能採取怎樣的入侵計畫。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沙波什尼科夫卻作出了精准的戰略預判:他在報告中提出,德軍的主攻方向將在波羅的海和普利皮特沼澤之間展開,其直接的戰略目標便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有了蘇芬戰爭的經驗,在1940年9月的會議上,史達林非常認真地聽取了這份報告。然而,蘇聯高層大多認為沙波什尼科夫指出的方向上有蘇聯多個軍事重鎮,部署重兵,德軍未必敢來進犯。最終,史達林還是固執地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將是西南方,導致蘇軍準備不足,在前期蒙受慘重的損失。

我們可以發現,沙波什尼科夫對戰局的預判,可謂是達到了可怕的精確程度,仿佛提前預知了德軍的戰略企圖一般。多數歷史專家相信,如果史達林在1940年聽取這份建議,提前做好妥善安排,德軍在蘇德戰爭之初就遭受抵抗甚至是失敗,恐怕整個歷史的過程都要徹底改變。正因沙波什尼科夫卓越的能力,他幾乎參與了二戰蘇軍所有重大戰役的計畫制定。不過他能夠如此受史達林寵愛,有一點是肯定的:對領袖保持絕對的忠誠。與朱可夫不同,如果同高層意見出現分歧,沙波什尼科夫則會主動選擇順從。1942年,正是因為不敢反對史達林親定的反擊計畫,士氣高漲的蘇軍盲目進攻,最終在哈爾科夫遭遇慘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