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毅手拄的柳木拐杖長成大樹

白居易詩雲:“一樹春風千萬枝, 嫩于金色軟於絲。 ”在我國, 古時就有離別折柳相贈之習, 如今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清明節插柳之俗。 柳者, 留也, 表達對故人和友人的緬懷和惜別之情。

習習春風中, 舉目綠柳婆娑的美景, 不禁令人想起陳毅元帥1948年夏寫下的《過黃泛區書所見》的詩篇, 憶起陳毅元帥70年前經過河南省淮陽縣時與地下黨員朱二楞一家結下的緣分。

“水之不涸, 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 以其有本也。 ”當年的朱二楞, 有心栽下陳毅元帥過黃泛區後留在他家的柳木拐杖, 細心呵護助其長成大樹, 並在每年春天折下枝條遍植黃泛區的不尋常舉動,

不僅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衷心擁護和熱愛, 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黃泛區上的片片綠蔭昭示我們:人民,是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 是建設新中國的堅固基礎, 也是我們党執政興國所擁有的最大資源。

著名詩人臧克家詩曰:“……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做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群眾路線, 始終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本版圖文所揭示的這段綿延了70年的淮陽人民與陳毅元帥的不了情, 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和警醒……

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登的文章:

昔日難行泥濘地, 如今綠柳排成行。

陳毅五過黃泛區後的故事

■齊修眾 王 偉 張文峰

又是一年新柳綠, 猶似故人送春來。

1947年12月下旬, 為擴大戰果和配合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

華東野戰軍越過“黃泛區”平漢鐵路進行平漢線戰役, 並攻克許昌。 為配合陳謝兵團, 華東野戰軍又在漯河以南地區殲滅國民黨第五兵團部和整編第三師, 解放了大片土地, 和“黃泛區”連在一起, 擴大了解放區。 1948年6月, 華東野戰軍再次經過“黃泛區”東進北上, 于22日解放開封, 隨後又於6月底和7月初發起了睢杞戰役, 殲敵5萬多人。

陳毅手拄柳木拐杖踏著泥濘過黃泛區

在陳毅率大軍征戰豫皖蘇期間, 他曾先後5次途經“黃泛區”, 並于1948年夏寫下了《過黃泛區書所見》詩篇:

一過黃泛區, 水茫茫。 陷泥過膝及腰腹, 人馬欲渡川無梁。

二過黃泛區, 草黃黃。 蘆花飛白, 大好牧場。 蔣匪兵來, 人民隱藏。

三過黃泛區, 走蹌踉。 川原水洗, 城社荒落, 滿目淒涼。

內戰罪魁, 抗敵無能, 不顧人民之死亡。

四過黃泛區, 走西華, 過淮陽。 從前災星, 水旱湯蝗。 而今苛政, 抽丁征糧。

五過黃泛區, 人民解放。 土地改革, 除暴安良。 民主翻身, 武裝自強。 氣象一新, 其樂洋洋。

提起陳毅元帥的英名, 世人哪個不知哪個不曉?他不但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 而且還是馳名中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元帥。

然而, 歷史回溯到70多年前, 陳毅當年過河南淮陽的時候, 可不是率領雄兵百萬、氣吞萬里如虎的天兵神將。 而是手裡拄著一根毫不起眼的柳木棍兒, 一步一步地踏著沒膝的爛泥, 與隨從人員互相攙扶著、照應著, 在不知深淺的泥水裡吃力地艱難跋涉的苦行者。 如果不是從為數不多的幾個隨行者隨身攜帶的武器及一身軍人裝束和一雙雙警惕的眼睛看出不同, 你根本想像不出共和國的開國元帥竟然在“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泥撲空城,無徑荒草孤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的一片汪洋、一片黃湯、陷泥過膝及腰腹的窘境中砥礪前行著。

在這支隊伍裡,陳毅手裡多了一根柳木棍兒,這還是在黃泛區腹地的淮(陽)太(康)西(華)夏亭縣稍事停留後繼續向東南方向進發時,隨行人員給老總準備的一件“秘密武器”。一路上,陳毅靠著它,少摔了好多跟頭,少吃了好多苦頭。

為什麼要繞過交通比較便利的縣城,偏偏走這泥濘難行的爛泥巴路?因為,當時淮陽還沒有解放,而要到的下一站買臣集才有我地下黨組織,有縣遊擊隊在活動。更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地下交通站就設在買臣集,地下黨員朱二楞,在買臣集以開藥鋪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等秘密工作。在此之前,朱二楞已接到地下交通員的密報。

朱二楞,原名朱運之,家住離此不遠的馮塘集,他思想進步,在上學期間就接觸了在淮陽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李之龍,並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朱家世代行醫,醫德仁心,醫術精湛,在當地方圓百里很有名氣,便接受黨的指派,到買臣集開闢新區。

買臣集位於淮陽縣城南10公里處,該集因西漢宰相朱買臣出生及葬此地而聞名,在當地是一個比較大的寨子,全村當時有800多口人,19大姓傳到民國,偏偏已經沒有朱姓。

接到黨組織指派後,朱二楞二話不說,便和妻子張大姑、兒子小虎一起遷到買臣集開起了藥鋪。由於朱二楞是上門姑爺,經常深入貧困人家扶危濟困,除人危難,很快站穩了腳跟,先後發展了五名黨員,為部隊輸送了十幾名優秀青年參軍。

陳毅一行到達買臣集的時候,已是半後晌時分,在朱記藥鋪內,朱二楞伸手接住了陳毅拄的柳木拐杖,把他讓到裡屋。妻子張大姑一看這幾個人步履匆匆,雖衣著普通,但卻個個精神抖擻,英氣逼人,立刻猜明白了八九分。她隨即到廚房燒火做飯。此刻,她多想給首長們做七碟八碗,大魚大肉讓他們飽餐一頓,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條件達不到呀!她只好熬了一大鍋紅薯蘿蔔粥,蒸了一鍋豆雜面鍋貼餅子,唯一新鮮的是她從地裡摘回來的一籃子黃瓜,看著他們拿著整根黃瓜就著豆雜面鍋貼餅子吃得如此香甜,狼吞虎嚥,風捲殘雲的樣子,她心裡美滋滋的。

陳毅走西華、過淮陽,沿途看到的是黃泛區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河南人民讓水、旱、湯(湯恩伯)、蝗害苦了、害慘了。中共淮陽縣黨史中和縣人民武裝部《軍事志》中,有這樣的文字記載了陳毅在買臣集逗留一事:“……陳毅由黃泛區西華縣東夏亭附近袁樓東進,路過買臣集,在買臣集接見了朱二楞、王獻章、劉繼文等,並作了四項指示,(一)立即開展武裝鬥爭,遊擊隊要敢遊敢擊,不敢遊不敢擊那就什麼也辦不成,要學習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精神,不要因為人少槍少而不敢鬥爭。(二)要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處處為人民著想,群眾是水,我們是魚,要和群眾建立魚水關係,使遊擊隊真正成為群眾熱愛的人民子弟兵。(三)發展黨員,擴大党的組織,深入發動群眾,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和全國解放。(四)搞好統戰工作。面對強大的敵人,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爭取更多的中國人站到我們這一邊來。並先後接見了豫鄂皖軍區部隊部分幹部,培訓了地方遊擊隊的戰略戰術問題。”

1947年7月,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8月5日,李先念率領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2縱隊揮師東進,南下中原,先後攻克河南通許、扶溝等地。10月上旬,李先念(左)同陳毅一起抵達淮陽,陳毅對第12縱隊連以上幹部作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部隊的戰鬥功績。資料照片

朱二楞栽下柳木棍細心呵護長成大樹

陳毅走時,沒有帶上柳木拐杖。

朱小虎首先發現了這根柳木棍兒,如同孫悟空拿著的金箍棒一樣,在院子裡耍來耍去,好不威風。

陳毅走後,朱二楞和至今仍健在的已94歲的張健法(支前模範,曾抬擔架到過徐州,支援淮海戰役)端著伙食挑子,將陳毅一行送到項城交通站,剛回到家,就發現了兒子小虎正耍著的柳木棍兒,一想,壞了,把陳老總的拐杖落下了!但又一想,好在此去正南已沒有泥濘之地 。歷史就是這麼地巧合,買臣集以北一片汪洋,泥濘難行,買臣集好像個分水嶺,往南走一馬平川,所以陳毅丟掉了拐杖,小虎撿了個“金箍棒”。

朱二楞從小虎手裡要過這根柳木棍,如獲至寶。黃水過後,到處都是光禿禿地,一眼望去,一棵樹毛也沒有。他和小虎一起,把這根柳木棍栽到了買臣集東寨門村口。從此,地下黨員朱二楞和兒子朱小虎便和這根柳木棍結下了不解之緣,演繹出了一段傳世佳話。

第二年春天,這根伴隨陳毅在黃泛區摸爬滾打百多公里的柳木棍,竟在買臣集生根發芽,抽出了令人心醉的綠柳絲兒。說來神奇,當地栽柳樹簡單得很,只要砍下柳木棍往地下一插就行了,所以當地有清明插柳的習俗。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朱二楞時不時地到此施肥、澆水,修剪管理。可是,在那“風刮坷垃跑、地裡不長草、閨女出嫁剩下小(小子,河南方言,意指男的)”的年代,柳木棍兒剛栽上不久就被人薅走了,朱二楞馬上就和家人一起挨家挨戶地找了幾十家,終於找到了那根柳木棍,要是再晚一步就完了。從此,村民們也對這棵來歷不凡的柳樹倍加愛護,不經意間,隨著時光流逝,這根如同燒火棍子般的柳木棍兒逐漸長成了一棵大柳樹。

因地處黃泛區,村子裡裡外外都是光禿禿的溝溝坎坎,幾十裡也不見一棵樹芽芽。 每年春天,朱老漢都從這棵柳樹上砍下一根根柳椽子栽到村子裡……

1947年9月12日,解放軍攻克淮陽城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炮兵在南城門前合影。資料照片

淮海戰役期間,淮陽民兵推著小車支援前線。資料照片

朱二楞的兒子朱小虎。

朱二楞的孫子朱建業。

作者採訪94歲的張健法(中)。王 偉 攝

“元帥柳”寄託著當地群眾的懷念與敬仰

柳樹長大了,大柳樹下成了村民們集會、娛樂、納涼的好去處。朱老漢想起了陳毅,想起了陳老總在買臣集的事兒。聽說陳毅在北京成了元帥,他再也坐不住了,趕緊找來一塊木牌,莊重地寫下了“元帥柳”三個大字,把“元帥柳”的牌子掛到柳樹上,他心裡牽掛著陳毅元帥呀!

年復一年,他又把柳椽子栽到了外村,黃泛區被“元帥柳”的子子孫孫裝點成了一片片綠色……

“元帥柳”樹如其人,也有過不平常的曲折經歷……在那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年代,“元帥柳”險遭黑手……上世紀70年代初,一股妖風也刮到了淮陽當地,村裡來了一個人模狗樣的小爪牙,傳達“上級”指示,說這棵樹宣揚封建迷信思想,限令刨掉。當時的村幹部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奈,派了兩個年輕力壯的棒小夥拿著鐵鍬去刨樹,哪知剛刨了幾下,就聽幾聲怪叫,兩青年捂著肚子在地上打起滾來,嘴裡還不住吆喝:“不好啦!”“疼死我啦”,村民們聞訊後圍了上來,大家看兩青年神情失色,疼痛難忍的樣子,都嚷開了,“這棵‘元帥柳’是神樹,不能動啊!”“不假,樹大招神,這棵樹上一定住著神仙……”

就這樣,刨樹的事就再也沒有人敢提了,那小爪牙也灰溜溜地溜走了。

後來,“四人幫”倒臺後,時任鄉武裝部部長的許祥禎專程來到買臣集,找到當年那兩個小青年,問他們為何裝病?他們說,不裝病哪還有人們敬仰的“元帥柳”啊!

樹一多,人們的生活也多姿多彩了。在房子漏、牲口瘦、口糧標準吃不夠的年代,村裡的柳編高手編織的柳條籃、柳條筐、柳條笆斗不但帶領村民度過了饑荒,如今還出口創匯換錢。村民李蘭斌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做柳木案板、大小擀麵杖、搓衣板等,不但養家糊口,還靠做這廚房柳木用具蓋起了兩層小洋樓。如今的黃泛區,木板廠、建材廠隨處可見,光買臣集就開了三家木板廠。

歲月滄桑,鬥轉星移。可惜的是,原先的那棵“元帥柳”如今已不復存在。據朱二楞的兒子朱小虎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這棵老樹內部木質被蛀空,最後被一場大風吹倒,把朱二楞和全村人心疼得流淚。可是,村民們仍然感到“元帥柳”一直在村頭屹立著,老百姓始終敬仰著帶領他們翻身得解放的革命前輩!雖然“元帥柳”不在了,但由朱二楞及其子孫們和當地群眾親手栽種的柳二代、柳三代、柳四代……一代又一代的“元帥柳”的子子孫孫們茁壯成長,煥發出勃勃生機,已把昔日的黃泛區裝點成一片片綠色的海洋。

筆者採訪中獲知,朱二楞和張大姑夫妻已于20多年前先後去世,生前也沒有留下照片。他們的兒子朱小虎回到了父輩的老家馮塘集重開藥鋪救死扶傷。小虎的兒子朱建業如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副團職幹部。原先的朱記藥鋪,如今已變成了張大姑的娘家後人張生峰繼承下來開辦的買臣集第一衛生室。

買臣集的片片綠柳,今天也變成了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大課堂。每到清明節前,都有學校組織人員過來,在此紀念先烈、緬懷先賢。

“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元帥柳’前……”在淮陽某機關上班的楊程說:“還在小學的時候,清明節期間我們都會去祭拜‘元帥柳’,依稀記得那時作文的開頭就是這樣寫的。那時候,有的同學會在瞻仰‘元帥柳’的時候,把自己手工製作的白色紙花恭恭敬敬地放在柳樹下,有的同學還認真地摘抄陳毅元帥《過黃泛區書所見》這首詩,中小學生基本上都會背,都把它作為寫作文的材料。”

每年新兵入伍,縣鄉人武部的同志都組織新兵到此進行入伍宣誓。淮陽縣人武部部長周天鋒表示,清明節祭拜“元帥柳”,就是要通過帶領未成年人學習革命先烈事蹟,鼓勵他們繼承革命傳統,教育他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四過黃泛區,走西華、過淮陽……”不遠處一隊小學生正在進行詩朗誦。

聽著這稚嫩而清脆的朗讀聲,筆者面對春風中婆娑搖曳著的“元帥柳”的子子孫孫們,回味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古話,也思忖著我們這一代人肩上的責任。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齊修眾攝)

你根本想像不出共和國的開國元帥竟然在“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泥撲空城,無徑荒草孤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的一片汪洋、一片黃湯、陷泥過膝及腰腹的窘境中砥礪前行著。

在這支隊伍裡,陳毅手裡多了一根柳木棍兒,這還是在黃泛區腹地的淮(陽)太(康)西(華)夏亭縣稍事停留後繼續向東南方向進發時,隨行人員給老總準備的一件“秘密武器”。一路上,陳毅靠著它,少摔了好多跟頭,少吃了好多苦頭。

為什麼要繞過交通比較便利的縣城,偏偏走這泥濘難行的爛泥巴路?因為,當時淮陽還沒有解放,而要到的下一站買臣集才有我地下黨組織,有縣遊擊隊在活動。更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地下交通站就設在買臣集,地下黨員朱二楞,在買臣集以開藥鋪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等秘密工作。在此之前,朱二楞已接到地下交通員的密報。

朱二楞,原名朱運之,家住離此不遠的馮塘集,他思想進步,在上學期間就接觸了在淮陽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李之龍,並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朱家世代行醫,醫德仁心,醫術精湛,在當地方圓百里很有名氣,便接受黨的指派,到買臣集開闢新區。

買臣集位於淮陽縣城南10公里處,該集因西漢宰相朱買臣出生及葬此地而聞名,在當地是一個比較大的寨子,全村當時有800多口人,19大姓傳到民國,偏偏已經沒有朱姓。

接到黨組織指派後,朱二楞二話不說,便和妻子張大姑、兒子小虎一起遷到買臣集開起了藥鋪。由於朱二楞是上門姑爺,經常深入貧困人家扶危濟困,除人危難,很快站穩了腳跟,先後發展了五名黨員,為部隊輸送了十幾名優秀青年參軍。

陳毅一行到達買臣集的時候,已是半後晌時分,在朱記藥鋪內,朱二楞伸手接住了陳毅拄的柳木拐杖,把他讓到裡屋。妻子張大姑一看這幾個人步履匆匆,雖衣著普通,但卻個個精神抖擻,英氣逼人,立刻猜明白了八九分。她隨即到廚房燒火做飯。此刻,她多想給首長們做七碟八碗,大魚大肉讓他們飽餐一頓,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條件達不到呀!她只好熬了一大鍋紅薯蘿蔔粥,蒸了一鍋豆雜面鍋貼餅子,唯一新鮮的是她從地裡摘回來的一籃子黃瓜,看著他們拿著整根黃瓜就著豆雜面鍋貼餅子吃得如此香甜,狼吞虎嚥,風捲殘雲的樣子,她心裡美滋滋的。

陳毅走西華、過淮陽,沿途看到的是黃泛區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河南人民讓水、旱、湯(湯恩伯)、蝗害苦了、害慘了。中共淮陽縣黨史中和縣人民武裝部《軍事志》中,有這樣的文字記載了陳毅在買臣集逗留一事:“……陳毅由黃泛區西華縣東夏亭附近袁樓東進,路過買臣集,在買臣集接見了朱二楞、王獻章、劉繼文等,並作了四項指示,(一)立即開展武裝鬥爭,遊擊隊要敢遊敢擊,不敢遊不敢擊那就什麼也辦不成,要學習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精神,不要因為人少槍少而不敢鬥爭。(二)要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處處為人民著想,群眾是水,我們是魚,要和群眾建立魚水關係,使遊擊隊真正成為群眾熱愛的人民子弟兵。(三)發展黨員,擴大党的組織,深入發動群眾,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和全國解放。(四)搞好統戰工作。面對強大的敵人,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爭取更多的中國人站到我們這一邊來。並先後接見了豫鄂皖軍區部隊部分幹部,培訓了地方遊擊隊的戰略戰術問題。”

1947年7月,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8月5日,李先念率領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2縱隊揮師東進,南下中原,先後攻克河南通許、扶溝等地。10月上旬,李先念(左)同陳毅一起抵達淮陽,陳毅對第12縱隊連以上幹部作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部隊的戰鬥功績。資料照片

朱二楞栽下柳木棍細心呵護長成大樹

陳毅走時,沒有帶上柳木拐杖。

朱小虎首先發現了這根柳木棍兒,如同孫悟空拿著的金箍棒一樣,在院子裡耍來耍去,好不威風。

陳毅走後,朱二楞和至今仍健在的已94歲的張健法(支前模範,曾抬擔架到過徐州,支援淮海戰役)端著伙食挑子,將陳毅一行送到項城交通站,剛回到家,就發現了兒子小虎正耍著的柳木棍兒,一想,壞了,把陳老總的拐杖落下了!但又一想,好在此去正南已沒有泥濘之地 。歷史就是這麼地巧合,買臣集以北一片汪洋,泥濘難行,買臣集好像個分水嶺,往南走一馬平川,所以陳毅丟掉了拐杖,小虎撿了個“金箍棒”。

朱二楞從小虎手裡要過這根柳木棍,如獲至寶。黃水過後,到處都是光禿禿地,一眼望去,一棵樹毛也沒有。他和小虎一起,把這根柳木棍栽到了買臣集東寨門村口。從此,地下黨員朱二楞和兒子朱小虎便和這根柳木棍結下了不解之緣,演繹出了一段傳世佳話。

第二年春天,這根伴隨陳毅在黃泛區摸爬滾打百多公里的柳木棍,竟在買臣集生根發芽,抽出了令人心醉的綠柳絲兒。說來神奇,當地栽柳樹簡單得很,只要砍下柳木棍往地下一插就行了,所以當地有清明插柳的習俗。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朱二楞時不時地到此施肥、澆水,修剪管理。可是,在那“風刮坷垃跑、地裡不長草、閨女出嫁剩下小(小子,河南方言,意指男的)”的年代,柳木棍兒剛栽上不久就被人薅走了,朱二楞馬上就和家人一起挨家挨戶地找了幾十家,終於找到了那根柳木棍,要是再晚一步就完了。從此,村民們也對這棵來歷不凡的柳樹倍加愛護,不經意間,隨著時光流逝,這根如同燒火棍子般的柳木棍兒逐漸長成了一棵大柳樹。

因地處黃泛區,村子裡裡外外都是光禿禿的溝溝坎坎,幾十裡也不見一棵樹芽芽。 每年春天,朱老漢都從這棵柳樹上砍下一根根柳椽子栽到村子裡……

1947年9月12日,解放軍攻克淮陽城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炮兵在南城門前合影。資料照片

淮海戰役期間,淮陽民兵推著小車支援前線。資料照片

朱二楞的兒子朱小虎。

朱二楞的孫子朱建業。

作者採訪94歲的張健法(中)。王 偉 攝

“元帥柳”寄託著當地群眾的懷念與敬仰

柳樹長大了,大柳樹下成了村民們集會、娛樂、納涼的好去處。朱老漢想起了陳毅,想起了陳老總在買臣集的事兒。聽說陳毅在北京成了元帥,他再也坐不住了,趕緊找來一塊木牌,莊重地寫下了“元帥柳”三個大字,把“元帥柳”的牌子掛到柳樹上,他心裡牽掛著陳毅元帥呀!

年復一年,他又把柳椽子栽到了外村,黃泛區被“元帥柳”的子子孫孫裝點成了一片片綠色……

“元帥柳”樹如其人,也有過不平常的曲折經歷……在那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年代,“元帥柳”險遭黑手……上世紀70年代初,一股妖風也刮到了淮陽當地,村裡來了一個人模狗樣的小爪牙,傳達“上級”指示,說這棵樹宣揚封建迷信思想,限令刨掉。當時的村幹部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奈,派了兩個年輕力壯的棒小夥拿著鐵鍬去刨樹,哪知剛刨了幾下,就聽幾聲怪叫,兩青年捂著肚子在地上打起滾來,嘴裡還不住吆喝:“不好啦!”“疼死我啦”,村民們聞訊後圍了上來,大家看兩青年神情失色,疼痛難忍的樣子,都嚷開了,“這棵‘元帥柳’是神樹,不能動啊!”“不假,樹大招神,這棵樹上一定住著神仙……”

就這樣,刨樹的事就再也沒有人敢提了,那小爪牙也灰溜溜地溜走了。

後來,“四人幫”倒臺後,時任鄉武裝部部長的許祥禎專程來到買臣集,找到當年那兩個小青年,問他們為何裝病?他們說,不裝病哪還有人們敬仰的“元帥柳”啊!

樹一多,人們的生活也多姿多彩了。在房子漏、牲口瘦、口糧標準吃不夠的年代,村裡的柳編高手編織的柳條籃、柳條筐、柳條笆斗不但帶領村民度過了饑荒,如今還出口創匯換錢。村民李蘭斌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做柳木案板、大小擀麵杖、搓衣板等,不但養家糊口,還靠做這廚房柳木用具蓋起了兩層小洋樓。如今的黃泛區,木板廠、建材廠隨處可見,光買臣集就開了三家木板廠。

歲月滄桑,鬥轉星移。可惜的是,原先的那棵“元帥柳”如今已不復存在。據朱二楞的兒子朱小虎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這棵老樹內部木質被蛀空,最後被一場大風吹倒,把朱二楞和全村人心疼得流淚。可是,村民們仍然感到“元帥柳”一直在村頭屹立著,老百姓始終敬仰著帶領他們翻身得解放的革命前輩!雖然“元帥柳”不在了,但由朱二楞及其子孫們和當地群眾親手栽種的柳二代、柳三代、柳四代……一代又一代的“元帥柳”的子子孫孫們茁壯成長,煥發出勃勃生機,已把昔日的黃泛區裝點成一片片綠色的海洋。

筆者採訪中獲知,朱二楞和張大姑夫妻已于20多年前先後去世,生前也沒有留下照片。他們的兒子朱小虎回到了父輩的老家馮塘集重開藥鋪救死扶傷。小虎的兒子朱建業如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副團職幹部。原先的朱記藥鋪,如今已變成了張大姑的娘家後人張生峰繼承下來開辦的買臣集第一衛生室。

買臣集的片片綠柳,今天也變成了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大課堂。每到清明節前,都有學校組織人員過來,在此紀念先烈、緬懷先賢。

“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元帥柳’前……”在淮陽某機關上班的楊程說:“還在小學的時候,清明節期間我們都會去祭拜‘元帥柳’,依稀記得那時作文的開頭就是這樣寫的。那時候,有的同學會在瞻仰‘元帥柳’的時候,把自己手工製作的白色紙花恭恭敬敬地放在柳樹下,有的同學還認真地摘抄陳毅元帥《過黃泛區書所見》這首詩,中小學生基本上都會背,都把它作為寫作文的材料。”

每年新兵入伍,縣鄉人武部的同志都組織新兵到此進行入伍宣誓。淮陽縣人武部部長周天鋒表示,清明節祭拜“元帥柳”,就是要通過帶領未成年人學習革命先烈事蹟,鼓勵他們繼承革命傳統,教育他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四過黃泛區,走西華、過淮陽……”不遠處一隊小學生正在進行詩朗誦。

聽著這稚嫩而清脆的朗讀聲,筆者面對春風中婆娑搖曳著的“元帥柳”的子子孫孫們,回味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古話,也思忖著我們這一代人肩上的責任。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齊修眾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