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深受朱元璋信任之謎

眾所周知,大明開國之後, 朱元璋對諸多功臣懷有強烈的戒心。 那些從小與他一起長大的大臣們, 大都居功自傲, 甚至極為放肆。 再者,太子朱標生性柔弱, 朱元璋擔心他將來鎮不住這些叔叔伯伯輩的人。 因此, 朱元璋坐上皇位之後, 即已暗下殺心,決定替兒子“清理門戶”, 以保大明江山穩固如山。 大明的功臣, 幾乎全被他殺光了。 唯有徐達, 卻讓他始終下不了決心……

徐達(1332年—1385年), 字天德, 濠州鐘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他出生于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 小時曾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 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 在郭子興起義軍中當小軍官的朱元璋回鄉招兵, 他“仗劍往從”, 從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

投奔朱元璋後,徐達不僅作戰勇敢, 而且時時為朱元璋獻策, 協助朱元璋收編了幾支地主武裝, 攻佔了幾處地方, 被朱元璋授為鎮撫。 此時, 朱元璋只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首領,

許多將領莫肯為之下, 而徐達與湯和等人對朱元璋恭謹有加, 幫助他逐步樹立威信。

不久,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生衝突, 拘捕了孫德崖, 而孫之部眾則扣留了朱元璋。 徐達挺身而出, 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 換回朱元璋。 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 徐達才被放出來。 朱元璋因此對徐達非常感激, 也更加信任。

郭子興病逝後, 朱元璋執掌全軍大權, 揮師南渡長江, 徐達與常遇春等參與謀劃, 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戰將。 此後, 徐達統兵“廓江漢, 清淮楚”, 擊滅陳友諒勢力, 升任總兵官、大將軍;又“電掃西浙”, 攻佔平江, 消滅張士誠勢力。 (注:陳友諒、張士誠均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 形成割據勢力。 )

消滅張士誠後,

朱元璋決定北伐滅元。 1367年10月, 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 常遇春為副將軍, 率領25萬大軍, 向北進攻中原。 北伐軍出征三個月, 山東基本被平定。

1368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登基稱帝, 改國號為明, 年號洪武。 新朝建立, 自然要封賞功臣, 設置百官。 朱元璋任命的左右丞相, 一個是李善長, 一個就是徐達。 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 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 徐達兼任太子少傅。

同年8月, 徐達率軍克復大都, “聲威所震, 直達塞外”, 完成了推翻元朝、統一北方的重任。 朱元璋接到攻克大都的捷報後, 宣佈大赦天下, 並下令改大都為北平府, 命徐達、常遇春等人率大軍攻取山西、陝西等地, 掃清元朝的殘餘勢力。 徐達凱旋回京之時,朱元璋親自出城迎接。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下詔建立功臣廟, 並親自確定功臣的位次, 以徐達為第一, 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等人。

洪武四年(1371年)春天, 朱元璋命徐達鎮守北平。 第二年, 為了徹底清除北方邊患, 徐達再次受命出征, 給元朝殘餘勢力以沉重打擊。 洪武六年(1373年), 徐達留守北平。 11月, 元軍進犯大同, 被徐達擊退。 洪武十四年(1381年), 徐達又率軍出塞, 一直進至黃河最北端, 大破元軍, 凱旋而歸。

徐達鎮守北平的10多年間, 數次率兵出塞, 使元朝殘餘勢力不敢輕易南下, 有效地保衛了大明的北方邊界, 朱元璋由衷地稱譽徐達是“萬里長城”。

作為一名傑出的將領, 徐達不僅具有優異的軍事才能, 而且人品超群, 忠心耿耿。

徐達“以智勇之資, 負柱石之任”, 為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蓋世之功。 朱元璋封他為太傅、中書右丞相, 魏國公, 並把他的長女封為燕王妃, 次女封為代王妃, 三女封為安王妃。 儘管勞苦功高、地位顯赫, 但徐達依然謙虛處世, 從不居功自傲。

徐達還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朱元璋的關係, 並能得到後者的信任。雖然他“言簡慮精”,在軍中說一不二,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在朱元璋面前卻十分謹慎,似乎很不善言辭。每年春天出征,冬暮召還,成為常態,回來後就交上將印。

按照朝廷的禮儀制度,徐達官至丞相,外出時備有相當規模的威赫儀衛。但他時常乘著普通的車馬出門,回到家中也過著儉樸的生活,從不奢侈浪費,或者歌舞宴請以誇耀自己顯達高貴。

朱元璋曾對徐達說:“大將軍征戰幾十年,勞苦功高,從未安寧地休息過。我把過去住過的舊宅院賜給你,你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朱元璋所說的舊宅院,就是他稱吳王時的王府。徐達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有一天,朱元璋帶徐達來到舊吳王府,設計將徐達灌醉,然後把他抬到床上,蒙上被子,想用這種辦法強迫他接受賞賜。徐達酒醒之後,驚慌失措,急忙下床伏地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見此十分高興,就不再強求,命有關部門在舊邸前面另蓋了一個宅院,並立了一個牌坊,上書“大功”二字。

民間甚至還有“勝棋樓”的故事傳世,足見徐達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見徐達下棋,要求徐達不能讓棋,認真對弈。據說,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勝負。待到終盤之時,徐達突然不再落子。朱元璋錯諤:“將軍為何遲疑不前?”徐達乃跪倒在地,答曰:“請皇上細看全域。”朱元璋這才發現,棋盤上的黑子已被擺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為高興,便將此樓、以及莫愁湖花園一併賜予徐達。這就是“勝棋樓”的來歷。

在外行軍打仗,徐達也從不自作主張,遇事就請示朱元璋,並嚴格執行後者的決定。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拉幫結派,沒有捲進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淮西集團的丞相胡惟庸見徐達功勞大,威信高,“欲結好于達”,但徐達看不上他的人品,不予理睬。

胡惟庸欲謀害朱元璋,必先除去其羽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徐達,他收買徐達家的門衛福壽企圖謀害他,福壽向徐達告發,徐達卻不願報復,只是時常提醒朱元璋:胡惟庸這種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更加看重他了。

洪武十八年(公示1385年),徐達病死,民間流傳說徐達並非善終,而是被朱元璋間接害死。徐達患有背疽,忌吃河鵝(中國民間傳說鵝為“發物”),朱元璋卻賜蒸鵝全宴給徐達,按照規定,賜宴必須立刻吃,而且要全吃了,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流著眼淚把鵝肉吃完,不久毒發而亡。

這則傳聞的可信度相當的低,影響卻相當廣泛。依據文獻紀錄,該傳聞出自明朝學者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後為清朝趙翼名作《廿二史劄記》所誤用,遂廣為流傳。

這條野史記載完全不可信,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徐達雖然功勞極大,但他一生安分守己,謙遜自律,從不結黨,也不逾制,他的子孫也沒有驕傲蠻橫、違法亂紀的行為,沒有受到子孫的連累。二、朱元璋從未使用過暗殺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殺,也可借他人之手,或是派御醫下手,沒有必要以賜宴的方式大張旗鼓,弄得人盡皆知,使自己背上害死徐達的惡名。三、徐達過世時,明朝北方邊境的戰事仍十分嚴峻,朱元璋正需要他來對抗蒙古人,他完全沒有必要害死自己的親信,使用非親的將領,使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力大打折扣。四、徐達死時,胡惟庸党案和藍玉案都沒有發作,朱元璋尚未展開屠殺武將的清洗行動,相反,為了對抗胡惟庸殘留的勢力,朱元璋需要依靠徐達保持對謀反分子的震懾。五、蒸鵝造成背疽毒發毫無科學依據。

史載,朱元璋徐達評價甚高:“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徐達之死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是,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1384年閏10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把徐達召回應天,第二年2月20日。徐達病逝于應天府,時年54歲。

徐達去世,朱元璋甚為悲痛。明史說:“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並能得到後者的信任。雖然他“言簡慮精”,在軍中說一不二,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在朱元璋面前卻十分謹慎,似乎很不善言辭。每年春天出征,冬暮召還,成為常態,回來後就交上將印。

按照朝廷的禮儀制度,徐達官至丞相,外出時備有相當規模的威赫儀衛。但他時常乘著普通的車馬出門,回到家中也過著儉樸的生活,從不奢侈浪費,或者歌舞宴請以誇耀自己顯達高貴。

朱元璋曾對徐達說:“大將軍征戰幾十年,勞苦功高,從未安寧地休息過。我把過去住過的舊宅院賜給你,你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朱元璋所說的舊宅院,就是他稱吳王時的王府。徐達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有一天,朱元璋帶徐達來到舊吳王府,設計將徐達灌醉,然後把他抬到床上,蒙上被子,想用這種辦法強迫他接受賞賜。徐達酒醒之後,驚慌失措,急忙下床伏地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見此十分高興,就不再強求,命有關部門在舊邸前面另蓋了一個宅院,並立了一個牌坊,上書“大功”二字。

民間甚至還有“勝棋樓”的故事傳世,足見徐達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見徐達下棋,要求徐達不能讓棋,認真對弈。據說,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勝負。待到終盤之時,徐達突然不再落子。朱元璋錯諤:“將軍為何遲疑不前?”徐達乃跪倒在地,答曰:“請皇上細看全域。”朱元璋這才發現,棋盤上的黑子已被擺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為高興,便將此樓、以及莫愁湖花園一併賜予徐達。這就是“勝棋樓”的來歷。

在外行軍打仗,徐達也從不自作主張,遇事就請示朱元璋,並嚴格執行後者的決定。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拉幫結派,沒有捲進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淮西集團的丞相胡惟庸見徐達功勞大,威信高,“欲結好于達”,但徐達看不上他的人品,不予理睬。

胡惟庸欲謀害朱元璋,必先除去其羽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徐達,他收買徐達家的門衛福壽企圖謀害他,福壽向徐達告發,徐達卻不願報復,只是時常提醒朱元璋:胡惟庸這種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更加看重他了。

洪武十八年(公示1385年),徐達病死,民間流傳說徐達並非善終,而是被朱元璋間接害死。徐達患有背疽,忌吃河鵝(中國民間傳說鵝為“發物”),朱元璋卻賜蒸鵝全宴給徐達,按照規定,賜宴必須立刻吃,而且要全吃了,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流著眼淚把鵝肉吃完,不久毒發而亡。

這則傳聞的可信度相當的低,影響卻相當廣泛。依據文獻紀錄,該傳聞出自明朝學者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後為清朝趙翼名作《廿二史劄記》所誤用,遂廣為流傳。

這條野史記載完全不可信,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徐達雖然功勞極大,但他一生安分守己,謙遜自律,從不結黨,也不逾制,他的子孫也沒有驕傲蠻橫、違法亂紀的行為,沒有受到子孫的連累。二、朱元璋從未使用過暗殺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殺,也可借他人之手,或是派御醫下手,沒有必要以賜宴的方式大張旗鼓,弄得人盡皆知,使自己背上害死徐達的惡名。三、徐達過世時,明朝北方邊境的戰事仍十分嚴峻,朱元璋正需要他來對抗蒙古人,他完全沒有必要害死自己的親信,使用非親的將領,使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力大打折扣。四、徐達死時,胡惟庸党案和藍玉案都沒有發作,朱元璋尚未展開屠殺武將的清洗行動,相反,為了對抗胡惟庸殘留的勢力,朱元璋需要依靠徐達保持對謀反分子的震懾。五、蒸鵝造成背疽毒發毫無科學依據。

史載,朱元璋徐達評價甚高:“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徐達之死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是,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1384年閏10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把徐達召回應天,第二年2月20日。徐達病逝于應天府,時年54歲。

徐達去世,朱元璋甚為悲痛。明史說:“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