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又是一年迎神節

慶元的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迎神節。 每個村莊的迎神節時間各有不同。 從五月份到十月份, 每個村莊都會輪番上陣, 舉行迎神節!我們竹山村的迎神節是在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屬猴日。 為什麼定在這一天呢?老爸說只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千古的風俗習慣, 老祖宗定下來的日子, 刨根問底為什麼, 他也說不清道不明了!

兩個月前朋友圈中就開始問:“今年我們竹山村的迎神節是什麼時候呢?”大家早早的翹首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迎神節的那一天不僅可以吃到迎神節才會做的米饅頭, 更是竹山遊子攜妻帶兒回鄉的一個響噹噹的理由,

是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美好時刻。 竹山村的迎神節是一個我們竹山村人引以為傲的傳奇。 她像一個無比巨大的魔磁石, 擁有非凡無比的魔力, 把散落在遠近不同的四海竹山子民吸引回家, 然後在那天呼朋引伴而來, 整個村莊沸騰了!迎神節比一年到頭所有的其它節日都要熱鬧幾倍!

迎神節的準備工作往往要在早幾天就要開始了!

洗洗刷刷, 主婦們忙得不亦樂乎。 你看看, 洗蒸饅頭的蒸籠, 洗晾涼饅頭的各種篩子, 洗乾淨有扶手的石磨, 洗那做豆腐時裝豆漿的大木桶, 洗做豆腐用的豆腐木質方盒子, 洗瀝米漿水和瀝豆渣用的大布袋。 還要洗出平時不用的幾桌子用的碗盤碟子、筷子。

整理房間, 搞衛生, 把那一個個的木凳子搬到家門前的坑裡刷的一乾二淨, 透出木頭的原本黃色。 把那一個個灶臺上用的大鍋蓋以及碗櫃子都徹徹底底洗個遍。

做饅頭要準備芭蕉葉。 小的時候, 村裡人自己家很少種有芭蕉。 在附近隔三四裡路的的洋心村,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一片自然生長茂盛的芭蕉林。 每年迎神節前, 二姐帶著我和小菏妹妹、小女妹妹, 同學群英, 沿著公路走到洋心村, 然後翻山越嶺來到那芭蕉林。 一整片山清一色的長著碧綠的芭蕉樹, 一棵連接著一棵、密密麻麻。 婷婷玉立的伸向空中, 使人聯想到美人蕉的美譽。 站在芭蕉樹前, 看到闊大的芭蕉葉似巨掌似綠扇, 內心充滿了我們到達目的地的歡喜!真是葉葉舒心!毫無“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的感歎, 更沒有“一點芭蕉一點愁”的憂傷。 我們取出從腰背後拴著的柴刀, 忍痛割愛把美麗的芭蕉樹砍倒, 然後把芭蕉葉上撕出大大的兩片葉子, 一張又一張, 八張十張卷成一捆。 這樣, 我們把蔑蘿筐裝得滿滿的, 然後不負重望、功成圓滿、滿載而歸。 回到家, 分一些給親戚和左鄰右舍。 芭蕉葉拿回家後清洗, 隨著紋理撕成大小正合適的小長條, 再剪成一小張一小張。 到時做饅頭時, 一張剛好擺放一個饅頭。 糯糯粘粘的饅頭就不會粘到蒸籠上。 吃時, 也很方便, 拖著芭蕉葉子吃, 也不會粘到手了!真是智慧的先輩啊!

我們兄弟姊妹長大後都出門在外賺錢養家。

現在的迎神節, 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很照顧年紀大了的老爸老媽。 有一年美群的爸爸去砍了自家種的芭蕉葉見有餘就送了一些給老媽!有一年家住洋心的義姿表嬸回到岩下的老家給老人送來了芭蕉葉。 今年對門的春禮哥哥送來了兩大捆芭蕉葉!……一年又一年, 那張張碧綠的芭蕉葉, 透著鄰里和親人之間的無限關愛!

假如饅頭用豆沙餡, 早幾天前就要開始炒黃豆、米, 簡單的就用這兩樣就很香了!我家老媽有時會炒些五穀雜糧和黑芝麻。 磨出的豆沙就更營養更香了!假如用赤豆餡, 就要用那滾燙的開水浸泡, 然後放到鍋裡添水燒火煮至軟爛, 用木捶子杵碎成泥。 假如用糯米餡, 則要蒸熟再搗細。 不管豆沙還是赤豆餡還是糯米餡,

都在迎神節的前一天晚上加糖揉搓成一個個圓圓滿滿、結結實實的餡。 傳統上用這種餡。 人們也可以根據喜好做些其他的肉菜餡。

迎神節的前一天, 主婦們經常會做出一大板的農家豆腐, 切成一小塊一小塊, 放到土灶鍋裡煎成兩面金黃來迎接八方客人!

迎神節的前夜, 是一個不眠之夜!小的時候, 沒有機器, 家家戶戶要用手工轉動石磨。 磨五、六斗米, 七八鬥, 甚至十來鬥。 記憶中, 奶奶和媽媽圍著石磨共同使力, 在昏黃的燈光下, 兩人邊聊著有關迎神節的準備、迎神節的客人等等, 有時還要對調皮的小孩子叫喚兩聲。 後來, 村裡有了機器, 也同樣是不眠之夜。 一個諾大的竹山村, 住戶很多, 守著一台機器, 從頭一天晚上的五、六點開始,大家抬著一筐筐浸泡好的米,排著長龍等待!機器就在我家旁邊,轟轟隆隆響一夜!但那轟轟隆隆聲,人們一點也不覺得厭煩,反而覺得親切呢!

迎神節那一天,萬事俱備,只等做饅頭了。主婦們把瀝去水份的饅頭胚,加點油,揉勻。加了油的饅頭蒸出來會更加光亮,也不會粘芭蕉。拿來一小團的饅頭胚,壓扁,塞入一個餡,包裹好,放到芭蕉葉上,擺放到蒸籠中蒸至熟透。一個個白皙的饅頭,亮堂誘人,咬一口,細膩軟糯的外皮,再咬一口,有著甜甜香香的豆沙或赤豆,美味極了!

親朋好友陸陸續續來到,一個個親戚朋友都是幹活的好手,做饅頭,洗菜燒菜,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忙乎中,時間過得很快。吃飯時間到了,桌子上的各色菜肴滿滿當當一桌,兩桌,三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歡笑聲此起彼伏,混雜著車來車往的汽笛聲,隨著炊煙嫋嫋,漂蕩在竹山的山山水水中。整個竹山村呈現一片祥和喜慶!

家家戶戶過迎神節!村裡的廟裡也熱鬧非凡的過著迎神節!我們竹山村,村子大,假如一戶一人去廟裡過迎神節,那要吃個五、六十桌。村裡就把村子的各家各戶分成村頭、村中央、村尾、西邊四大組。四組輪換起來到廟裡過迎神節。一大組,一戶一人到廟中過迎神節,可以吃上十五、六桌。

在廟裡的迎神節結束後會抽籤出下一組中誰家來養迎神豬。抽籤到養迎神豬的人家就要盡心盡力,養出一條又大又肥的豬來供奉村廟裡的社主公公、還有其他很多菩薩、五穀仙人。迎神豬不能叫豬,稱為“大客”,養大客人家不能打罵大客,代表對社主公公的敬重。

迎神節的前一天,輪到本組的村民齊心協力把廟堂前的路打掃乾乾淨淨,洗各種家什,準備柴火,擺桌子,做豆腐,買菜燒菜做飯。本組的各戶齊聚一堂幹活,一起吃飯!

在迎神節那天,從養“大客”的人家,點上香請出來,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請大客來到廟裡,殺來敬拜,供社主公公和各個菩薩及五穀仙!保佑竹山村民風調雨順!保佑每個村民都平安健康,老人們硬朗體健開心快樂!在外賺錢的人們生意紅紅火火!在家做香菇的人有個好收成!孩子們古怪精靈、勤奮好學,將來在各行各業,一展身手!那一天好不熱鬧。沒有到廟裡過節的村民都會一做好饅頭就拎著香燭紙來廟裡拜。香煙嫋嫋,祈福的人們念念有詞,報上家主的名字,全家老老少少,每個人都要讓社主公公和各個菩薩保平安保健康保順利保孩子們學業有成!

晚飯後,親朋好友們都拎著主人公送的饅頭回家了!公路上的車子如那流水不斷往慶元方向流去。一年的迎神節結束,期待著下一個迎神節的到來!


從頭一天晚上的五、六點開始,大家抬著一筐筐浸泡好的米,排著長龍等待!機器就在我家旁邊,轟轟隆隆響一夜!但那轟轟隆隆聲,人們一點也不覺得厭煩,反而覺得親切呢!

迎神節那一天,萬事俱備,只等做饅頭了。主婦們把瀝去水份的饅頭胚,加點油,揉勻。加了油的饅頭蒸出來會更加光亮,也不會粘芭蕉。拿來一小團的饅頭胚,壓扁,塞入一個餡,包裹好,放到芭蕉葉上,擺放到蒸籠中蒸至熟透。一個個白皙的饅頭,亮堂誘人,咬一口,細膩軟糯的外皮,再咬一口,有著甜甜香香的豆沙或赤豆,美味極了!

親朋好友陸陸續續來到,一個個親戚朋友都是幹活的好手,做饅頭,洗菜燒菜,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忙乎中,時間過得很快。吃飯時間到了,桌子上的各色菜肴滿滿當當一桌,兩桌,三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歡笑聲此起彼伏,混雜著車來車往的汽笛聲,隨著炊煙嫋嫋,漂蕩在竹山的山山水水中。整個竹山村呈現一片祥和喜慶!

家家戶戶過迎神節!村裡的廟裡也熱鬧非凡的過著迎神節!我們竹山村,村子大,假如一戶一人去廟裡過迎神節,那要吃個五、六十桌。村裡就把村子的各家各戶分成村頭、村中央、村尾、西邊四大組。四組輪換起來到廟裡過迎神節。一大組,一戶一人到廟中過迎神節,可以吃上十五、六桌。

在廟裡的迎神節結束後會抽籤出下一組中誰家來養迎神豬。抽籤到養迎神豬的人家就要盡心盡力,養出一條又大又肥的豬來供奉村廟裡的社主公公、還有其他很多菩薩、五穀仙人。迎神豬不能叫豬,稱為“大客”,養大客人家不能打罵大客,代表對社主公公的敬重。

迎神節的前一天,輪到本組的村民齊心協力把廟堂前的路打掃乾乾淨淨,洗各種家什,準備柴火,擺桌子,做豆腐,買菜燒菜做飯。本組的各戶齊聚一堂幹活,一起吃飯!

在迎神節那天,從養“大客”的人家,點上香請出來,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請大客來到廟裡,殺來敬拜,供社主公公和各個菩薩及五穀仙!保佑竹山村民風調雨順!保佑每個村民都平安健康,老人們硬朗體健開心快樂!在外賺錢的人們生意紅紅火火!在家做香菇的人有個好收成!孩子們古怪精靈、勤奮好學,將來在各行各業,一展身手!那一天好不熱鬧。沒有到廟裡過節的村民都會一做好饅頭就拎著香燭紙來廟裡拜。香煙嫋嫋,祈福的人們念念有詞,報上家主的名字,全家老老少少,每個人都要讓社主公公和各個菩薩保平安保健康保順利保孩子們學業有成!

晚飯後,親朋好友們都拎著主人公送的饅頭回家了!公路上的車子如那流水不斷往慶元方向流去。一年的迎神節結束,期待著下一個迎神節的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