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安福縣自古被譽為“贛中福地”。 地處江西省吉安市西部, 位居吉安市區、新餘市區、宜春市區、萍鄉市區4個地級市之地理中心, 距離吉安市、新餘市、宜春市車程1小時, 毗鄰革命聖地井岡山, 國土面積2800平方公里, 人口近42萬, 通行贛語。 是中國“火腿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樟樹之鄉、陳山紅心杉原產地、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一年, 西元前222年, 這塊土地上就存在安平、安成兩個縣。 安福縣為“江西省18個文明古縣之一”, 歷史上人文鼎盛, 英才輩出。 古稱“文章理學忠節之邦”, 僅宋、明、清三代, 安福進士題名就有460名,

民國後, 安福湧現出中國民盟領袖羅隆基, 現代著名愛國人士、“七君子”王造時, 愛國詩人王禮錫等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歷史名人。

現安福下轄7鎮12鄉。 全縣土地面積419萬餘畝, 耕地面積57.2萬畝, 占土地總面積的13.65%, 其中水田51.74萬畝, 旱地5.46萬畝。 山地面積303萬畝, 占土地面積的72.3%, 其中林地174.9萬畝, 森林覆蓋率為61%。 活立木總蓄積量744萬立方米, 毛竹2500萬根, 樹種300種。 安福樟樹數量之多馳名全國, 故有"最美樟鄉"之稱。

2014年5月27日, 安福縣被江西省確定為6大省直管縣之一, 開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2016年安福縣GDP130.2億元, 增長9.2%;財政收入16.9億元, 增長7.62%;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 增長16.5%;規模工業增加值60.8億, 增長9.2%;出口總額24.21億元, 增長2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35億元, 增長12.1%。

中文名稱

安福縣

外文名稱

Anfu County

別 名

安成、安平、瀘瀟

行政區類別

省直管縣

所屬地區

江西省吉安市

下轄地區

平都鎮, 楓田鎮, 橫龍鎮, 嚴田鎮, 泰山鄉洲湖鎮, 寮塘鄉等

政府駐地

平都鎮

電話區號

0796

郵政區碼

343200

地理位置

江西贛中

面 積

2793.15平方公里

人 口

42萬

方 言

贛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武功山、羊獅慕、崇德樓、塘邊古村、孔廟、文塔、穀口水庫等

機 場

井岡山機場、宜春機場

火車站

安福站

車牌代碼

贛D

特 產

安福火腿、安福熏肉、安福黑陶

美 食

紅肉、安福燒雞、一品鍋、花粑

行政代碼

360830

安福名人

鄒守益、王造時、王禮錫、彭時等

建制沿革

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 先後隸屬吳、楚。 安福縣歷史上曾設過平都侯國, 其前身是安平縣。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 聽從了廷尉李斯“廢分封, 立郡縣”治理天下的建議, 次年(前220年), 秦王朝在安福瀘水河東面的竹江鄉設置了安平縣(今城田、矮屋、洋口村一帶), 隸九江郡(郡治安徽壽縣);在瀘水河的西部的嚴田鎮設置了安成縣(橫屋村一帶), 隸長沙郡, 兩地相距只有48公里。

平都侯國源于東漢和帝時期, 年幼的和帝即位, 竇太后臨朝, 其兄竇憲柄權, 竇氏家族橫行京師, 和帝在深宮中與外隔絕。 和帝成年後, 永元四年(92年), 利用宦官鄭眾掌握的部分禁軍, 清除了竇氏勢力。 從此, 宦官鄭眾成為功臣, 參與朝政, 受封為“剿鄉侯”, 這是東漢宦官掌權和封侯的高潮期。 永元八年(96年), 和帝下詔改安平縣為平都侯國, 對外稱平都縣, 屬豫章郡(郡治南昌)轄。 至獻帝初平元年(188年), 平都侯國歷時92年。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 吳國已處於末期, 為了加強對贛中西部的管理, 將豫章郡所轄的宜春、新渝, 廬陵郡管轄的平都、永新, 長沙郡管轄的安成、萍鄉6縣劃歸新設立的安成郡管轄, 郡治平都縣, 隸揚州管轄。 太康元年(280年),

晉滅吳以後, 晉武帝又對贛中西部的行政建置進行調整, 將安成郡改隸荊州, 劃出永新縣西部增設廣興縣, 改安成縣為安複縣, 這可能就是安福縣名的由來初始。 從此, 安成郡轄7縣, 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贛中西部。 據有關志書記載:安成郡建置, 歷時7朝322年, 共有近100位太守在安成郡任過職。 元康元年(291年), 太守朱居將郡城重新修建, 郭門有闕, 高數丈, 郡城闊八裡, 置八門。 當時郡城內八裡, 外四面八門這樣大的規模, 贛中西部還沒有。

隋開皇三年(583年), 隋文帝根據歷朝設州、郡、縣過多過亂, 有的地域不到百里就有數縣設置, 還有的兩郡共管一縣的現象, 下詔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下詔置吉州, 廢安成郡, 將平都、安複兩縣合併為安複縣, 隸吉州。

安福第一次設州是在唐初。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下詔改安複為穎州(一統志稱靖州),武德七年(624年),廢穎州改安複為安福,隸吉州管轄。改安複為穎州雖然只有2年,但這是唐滅隋後,舊體制向新體制過渡的嘗試,對繁榮贛中西部的經濟、穩定贛中形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元1279年元滅南宋,元世祖忽必烈對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進行了改革。為了鞏固政權,元朝建立了達魯花赤(行政長官)制。元貞元年(1295年)安福升格為州,隸吉安路。安福州至明初始撤,歷年73年,有16個達魯花赤和知州在安福州任過職。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安福廢州設縣,隸吉安府轄。

清乾隆八年(1743年),安福析出上西鄉12個都歸蓮花廳,自從之後的250多年中,安福的行政區劃,一直沒有變化過。

隸吉州。

安福第一次設州是在唐初。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下詔改安複為穎州(一統志稱靖州),武德七年(624年),廢穎州改安複為安福,隸吉州管轄。改安複為穎州雖然只有2年,但這是唐滅隋後,舊體制向新體制過渡的嘗試,對繁榮贛中西部的經濟、穩定贛中形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元1279年元滅南宋,元世祖忽必烈對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進行了改革。為了鞏固政權,元朝建立了達魯花赤(行政長官)制。元貞元年(1295年)安福升格為州,隸吉安路。安福州至明初始撤,歷年73年,有16個達魯花赤和知州在安福州任過職。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安福廢州設縣,隸吉安府轄。

清乾隆八年(1743年),安福析出上西鄉12個都歸蓮花廳,自從之後的250多年中,安福的行政區劃,一直沒有變化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