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蕭峰與阿朱的悲劇,其實是一場政治民族矛盾所直接造成的結果

《蕭峰與阿朱的雙雙死亡, 是歷史與人性所釀成的愛情悲劇》 第二章

文/“刀墓手劄”工作室 花樣年華周慕雲

為什麼這樣一位清秀脫俗的江南俏佳人不能比翼連理身份為契丹人的蕭峰?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原因。


首先, 這是當時的政治民族矛盾犬牙交錯所直接造成的愛情悲劇。

宋哲宗時, 北宋已然與契丹人勢不兩立 , 水火不容, 敵對氣氛緊張, 邊緣政治矛盾層出不窮。 實際上, 契丹人自來就有南侵中原的史實記載。 契丹, 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族的一部, 唐朝前期, 契丹大賀氏一部為部族酋長, 此時依附于唐與突厥兩股政權之間, 忽此忽彼, 向背無常。

據史料記載, 在武則天時期, 契丹興兵大唐國境, 且一地攻入幽州, 南殘瀛洲, 此後大賀氏衰竭, 遙輦氏代之為契丹族酋長, 此時亦于唐玄宗年間就敢於殺掉唐朝為和親而送加于契丹的公主, 並不斷侵略唐朝邊境。 安史之亂後, 幽州附近各地區更是經常處於契丹的軍事威脅之下。

到了耶律阿保機時代, 其憑藉自身謀略推翻了遙輦氏的統治, 而代為契丹族的共主, 並於西元916年建立契丹國。 由於契丹族是遊牧民族, 善於馬背上騎射, 所以戰鬥力彪悍,

加上其文化遠遜于中原, 民族多蠻夷遊牧習性。

據《遼史.食貨志》載:

契丹舊俗, 其富以馬, 其強以兵。 縱馬於野, 馳兵於民。 有事而戰, 闊騎介夫, 卯命辰集。 馬逐水草, 人仰湩酪, 挽強射生, 以給日用, 糗糧芻茭, 道在是矣。 以是制勝, 所向無前。

所以契丹歷來構成對中原政權的軍事威脅,

早在宋朝太祖趙匡胤建國初期, 就對契丹採取守勢, 於瀛洲、常山、易州等重要軍事重鎮分屯重兵把守。 到太宗時期, 欲乘收復北漢時恢復燕雲, 但兩次進攻契丹均以失敗告終, 於是不得不無奈又採取守勢, 並採用塘泊遏制契丹南侵, 但是塘泊受天時影響, 當降雨量小、河道淤塞時就失去了作用。

西元1004年, 契丹國主與其母率軍南下侵伐中原, 宋廷在宰相寇准的主戰下宋真宗親臨戰場才化險為夷, 但宋朝政府懼戰於是委屈求全的與契丹達成澶淵之盟, 此後北宋政權一直與契丹在對立與鬥爭中並存, 雙方民眾互相排斥, 老實不相往來, 相互猜忌, 提防。

自然雙方武林人士就免不了也無法釋懷彼此的仇視立場, 這客觀上已然為蕭朱的結合構成了一座難以逾越的輿論屏障。

中原人士自然不承認身為契丹人的蕭峰, 同樣契丹人也不承認來自江南的阿朱, 除非他們選擇歸隱, 否則在江湖上總是免不了江湖人士的唾駡, 很難得到江湖武林人士的同情與祝福。 蕭峰也想與阿朱塞上牛羊,不問江湖,但前提是蕭峰找到當年雁門關外血案的帶頭大哥報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

他父親的雁門關悲劇正是北宋與契丹相互提防、相互猜忌以至於兵戎相見矛盾鬥爭的產物,這也意味著蕭峰將逐漸陷入走向一條似乎被人安排回不了頭的復仇之路。

時代的錯綜複雜並不是憑藉他的一己之力所能改變的,就冥冥之中註定他要成為這個時代名族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便緣於此,才會有他千里南下追蹤帶頭大哥,以至誤中康敏毒計于小石橋錯殺阿朱的悲劇結局。

前面已經說到,阿朱是江南水鄉女子,少不了漢學儒風孝義思想的耳濡目染,所以“身體髮膚手指父母”的儒家至孝道義她是熟稔于心、付之以行的。當她得知蕭峰要殺的帶頭大哥正是自己的生父段正淳時,就不得不做出沉痛而兩難的抉擇——代父受死,以期能夠救贖蕭峰。

但她的想法於那個複雜的時代來說太過於簡單天真,她並沒有細緻揣摩事情來由就誤中康敏事先設計好的陷進,也讓蕭峰從此走上一條更為悲壯慷慨的英雄末路。她一直以為當蕭峰發現錯殺後會選擇一悔泯恩仇,但事實並非如此,活在深深自責與煎熬中的蕭峰更是重燃了追尋帶頭大哥的信念,他要揭開這個謎底,還阿朱一個清白。

至少,給一個自己聊以寬慰和苟活的理由。其實阿朱她真的只有一個很微不足道的心願——與蕭大哥塞上牧馬放羊,偕手終生。

她並不要蕭峰建功立業後的玉宇瓊樓,也不要蕭峰統攝群雄的霸氣外露,她只想平淡的牽手自己喜歡的人,如斯而已。無奈時代的殘酷還是毀了她的夢,不得不反思《天龍》一書中多次細節刻畫阿朱喬裝之技的神乎其神,以假亂真,所以似乎冥冥之中早就註定阿朱始以琴韻小築假扮僕人出場,終以小石橋假扮段正淳被蕭峰誤殺,無奈而傷感的紅顏逝去。

我們不得不感歎,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阿朱的香消玉殞也為重情重義的蕭峰最終雁門關自殺埋下了傷痛的一筆。

歡迎您持續關注,明日將為您繼續連載我們的原創專題《蕭峰與阿朱的雙雙死亡,是歷史與人性所釀成的愛情悲劇》!

蕭峰也想與阿朱塞上牛羊,不問江湖,但前提是蕭峰找到當年雁門關外血案的帶頭大哥報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

他父親的雁門關悲劇正是北宋與契丹相互提防、相互猜忌以至於兵戎相見矛盾鬥爭的產物,這也意味著蕭峰將逐漸陷入走向一條似乎被人安排回不了頭的復仇之路。

時代的錯綜複雜並不是憑藉他的一己之力所能改變的,就冥冥之中註定他要成為這個時代名族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便緣於此,才會有他千里南下追蹤帶頭大哥,以至誤中康敏毒計于小石橋錯殺阿朱的悲劇結局。

前面已經說到,阿朱是江南水鄉女子,少不了漢學儒風孝義思想的耳濡目染,所以“身體髮膚手指父母”的儒家至孝道義她是熟稔于心、付之以行的。當她得知蕭峰要殺的帶頭大哥正是自己的生父段正淳時,就不得不做出沉痛而兩難的抉擇——代父受死,以期能夠救贖蕭峰。

但她的想法於那個複雜的時代來說太過於簡單天真,她並沒有細緻揣摩事情來由就誤中康敏事先設計好的陷進,也讓蕭峰從此走上一條更為悲壯慷慨的英雄末路。她一直以為當蕭峰發現錯殺後會選擇一悔泯恩仇,但事實並非如此,活在深深自責與煎熬中的蕭峰更是重燃了追尋帶頭大哥的信念,他要揭開這個謎底,還阿朱一個清白。

至少,給一個自己聊以寬慰和苟活的理由。其實阿朱她真的只有一個很微不足道的心願——與蕭大哥塞上牧馬放羊,偕手終生。

她並不要蕭峰建功立業後的玉宇瓊樓,也不要蕭峰統攝群雄的霸氣外露,她只想平淡的牽手自己喜歡的人,如斯而已。無奈時代的殘酷還是毀了她的夢,不得不反思《天龍》一書中多次細節刻畫阿朱喬裝之技的神乎其神,以假亂真,所以似乎冥冥之中早就註定阿朱始以琴韻小築假扮僕人出場,終以小石橋假扮段正淳被蕭峰誤殺,無奈而傷感的紅顏逝去。

我們不得不感歎,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阿朱的香消玉殞也為重情重義的蕭峰最終雁門關自殺埋下了傷痛的一筆。

歡迎您持續關注,明日將為您繼續連載我們的原創專題《蕭峰與阿朱的雙雙死亡,是歷史與人性所釀成的愛情悲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