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克誠晚年談與彭德懷的關係:相待以誠 相爭以理

核心提示:黃克誠在晚年時, 曾如是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 相待以誠, 相爭以理, 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 如此而已。 ”

彭德懷(左)與黃克誠(右)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原題:黃克誠大將10次大難不死的驚險經歷

第10次:捨身忘死救戰友, 彭總力挽刀下人

1931年盛夏,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鬥正酣之際, 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黃克誠在火線上突然接到命令, 要他立即回到軍團政治部領受任務。 他以為上級又要調換他的工作, 沒作多想, 便向師裡交待了工作, 從前線撤了下來。

黃克誠喘息未定, 軍團政治部肅反委員會負責人就將一份名單遞了過來, 面容嚴峻地對他說道:“這份名單上的人, 是被供出來的‘AB團’分子, 要立即抓捕歸案, 押送肅反委員會接受審查。 ”

黃克誠一看名單, 上面所列的人大多是第三師中久經戰鬥、英勇忠貞的基層指揮員, 其中有兩名連指導員,

還是黃克誠來到第三師後親手培養提拔起來的。 憑他對部下的瞭解, 根本就不相信名單上的那些人會是什麼“AB團”分子。 黃克誠十分清楚, 在那種“殘酷鬥爭, 無情打擊”的肅反方針之下, 所謂押送審查, 實際上就是置之於死地的同義語。 黃克誠向肅反委員會據理力爭, 並擔保名單上的人沒有一個會是“AB團”分子, 希望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

然而, 肅反委員會只相信逼供信搞出來的所謂“證據”。 黃克誠自知再費唇舌已無濟於事, 便轉身離開。

在趕回部隊途中, 黃克誠已下定履險抗命的決心, 決意設法保護名單上的那些同志, 不使他們被捕上送。 至於這樣做的後果, 他已顧不得許多。

過了幾天, 肅反委員會不見第三師的“AB團”分子押送來,

便一再向黃克誠催問, 其言辭一次比一次嚴厲。 黃克誠暗自思忖, 這樣硬頂下去, 恐不是個辦法。 即使自己被撤職、殺頭, 也終難確保名單上的同志不被處置。 他思來想去, 最後決定秘密通知名單上的同志暫時上山躲避, 等過了這陣風頭之後, 或許會有轉圜的餘地。 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 他似乎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萬全之策了。

名單上的那幾名幹部非常理解政委此番用意的苦衷, 他們二話不講, 老老實實地按照黃克誠的吩咐, 到附近一個山洞裡躲藏起來。 黃克誠則每天秘密派人給他們送飯, 並一再關照他們好自為之。

又過了些日子, 肅反委員會親自派人到第三師來捕人。 但找遍第三師所有的部隊,

名單上的人一個也沒有找見。 黃克誠則對肅反委員會派來的人虛與委蛇, 敷衍應付。

當時正處於反“圍剿”的緊張戰鬥期間, 戰事頻繁。 到了打仗的時候, 黃克誠便派人通知在山上躲藏的幹部, 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隊帶兵參加戰鬥。 一俟戰鬥結束, 又馬上上山躲藏。 那幾名幹部明知自己凶多吉少。 可沒有一個人打算逃跑, 作戰中愈加勇敢頑強。 一來是, 他們與黃克誠相知甚深, 知道師政委為了保護他們而冒著極大的風險, 不忍做出對不住師政委的事來。 二來是, 他們決心以忠勇獻身精神, 表明自己無愧於党和紅軍的心跡, 寧願犧牲在戰場, 也決不當逃兵。 黃克誠見到這種情景, 愈加堅信這些同志是党的好幹部, 決心千方百計把他們保護好。

就這樣, 大約過了半個月時間, 那幾名幹部見平安無事, 以為風頭已過, 便有些放鬆警惕了, 戰鬥結束後也不急於上山躲藏了。 此事終於被肅反委員會所察覺。 在一次戰鬥剛剛結束之後, 有兩名連指導員馬上被肅反委員會派人捕去, 不久即遇害。 黃克誠得知, 不禁痛心疾首。 他徑直來到軍團政治部, 怒斥肅反委員會幹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情。

黃克誠前次抗命拒不捕人上送, 早已引起肅反委員會的不滿;現在他又來為“AB團”分子鳴冤叫屈, 自然更不為所容。 肅反委員會不容分說, 當即下令將黃克誠抓捕起來“審查”。

正當肅反委員會欲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 破壞肅反”的罪名將黃克誠處決之時, 軍團長彭德懷得知此事, 火速從前線趕來,要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由於彭德懷的干預,黃克誠才倖免一死。但是,卻被撤銷了師政治委員的職務。

由於彭德懷的干預而使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的事,黃克誠當時並不知情,肅反委員會釋放他的時候,沒有講明原委,事後也無人提起此事,包括彭德懷本人也從來沒有對黃克誠談過這件事。因此,當1959年廬山會議上黃克誠被批判時,有人說他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是為了報當年的“救命之恩”,竟使得黃克誠莫名其妙,不知此言何所指。經過有關人員在會上的“揭發”證實,黃克誠才總算得知當年之所以沒有被肅反委員會殺頭,原來是彭德懷干預的結果。黃克誠在晚年時,曾如是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相待以誠,相爭以理,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如此而已。”

黃克誠戎馬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身經豈止百戰!然而,正如他那高潔無瑕的人品一樣,他的體膚完好無損,從來沒有掛過花負過傷。這似乎不可思議,但事實確系如此。如果認為黃克誠是個“福將”,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那倒不儘然。他一生所經歷的磨難不計其數,被打擊迫害、蒙冤受屈更是家常便飯。如此多舛的命運,何福之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只算是一個大難不死的“倖存者”。

火速從前線趕來,要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由於彭德懷的干預,黃克誠才倖免一死。但是,卻被撤銷了師政治委員的職務。

由於彭德懷的干預而使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的事,黃克誠當時並不知情,肅反委員會釋放他的時候,沒有講明原委,事後也無人提起此事,包括彭德懷本人也從來沒有對黃克誠談過這件事。因此,當1959年廬山會議上黃克誠被批判時,有人說他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是為了報當年的“救命之恩”,竟使得黃克誠莫名其妙,不知此言何所指。經過有關人員在會上的“揭發”證實,黃克誠才總算得知當年之所以沒有被肅反委員會殺頭,原來是彭德懷干預的結果。黃克誠在晚年時,曾如是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相待以誠,相爭以理,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如此而已。”

黃克誠戎馬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身經豈止百戰!然而,正如他那高潔無瑕的人品一樣,他的體膚完好無損,從來沒有掛過花負過傷。這似乎不可思議,但事實確系如此。如果認為黃克誠是個“福將”,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那倒不儘然。他一生所經歷的磨難不計其數,被打擊迫害、蒙冤受屈更是家常便飯。如此多舛的命運,何福之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只算是一個大難不死的“倖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