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西寧深化供給側改革 破解城鄉醫療聯合體鬆散困局

新華社西寧4月9日電 題:青海西寧深化供給側改革 破解城鄉醫療聯合體鬆散困局

新華社記者 馬勇

打造醫療聯合體是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創新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重要途徑。 但過去由於未能真正突破機制體制障礙, 醫療聯合體常常失之於鬆散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針對這一困局, 青海省西寧市強化頂層設計, 統籌城鄉深化供給側改革, 打破行政區域壁壘, 推倒人財物“籬笆牆”, 使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真正結成了責任、資源、發展和服務緊密聯合體。

家門口也能做大手術

近日, 記者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中醫院見到了剛做完手術的腎囊腫患者馬秀英。 她說:“本來我這個手術是要到省城去做的, 可這樣一來耗費多。 後來聽說這裡有來自西寧的專家, 我就想試一試。 手術很順利, 能在家門口做這樣的大手術實在想不到。 ”

大通縣中醫院院長王成文告訴記者, 在他們醫院做這個手術大概花七八千元, 但要到西寧的大醫院去做, 所有費用需近兩萬元。

“這是我們醫院歷史上第一例腎囊腫手術。 別以為這只是省城醫療專家的一次支援, 這是一種新的長效機制的開始。 因為我們現在正式成為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分院, 以後這樣的手術有多少做多少,

而且還能做更大的手術。 ”王成文說。

清平衛生院是大通縣距離縣城最遠的鄉鎮衛生院之一, 承擔著11個行政村1.18萬名農民群眾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 走進清平衛生院, 記者看到7歲的蒙古族女孩阿嬌正在輸液。 阿嬌的奶奶張生蘭告訴記者, 他們家在衛生院幾百米旁的阿家村。

“阿嬌得的是重感冒, 年齡這麼小,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比較怵, 基本上會把患者向縣醫院推。 現在心裡有底了, 因為有縣醫院的大夫常年坐診指導。 ”清平衛生院院長蔡東年說。

四級醫療機構推倒人財物“籬笆牆”

西寧市醫改辦副主任郭偉介紹, 2015年8月, 西寧市著手組建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 2016年5月, 在大通縣推進縣鄉村醫聯體的基礎上,

西寧市決定以三級甲等的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 整合大通3所縣級醫院、28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9個村衛生室和社區服務站組建成立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

郭偉告訴記者, 這個醫療集團可是有實權的。 這3所縣級分院的院長及班子成員只要符合幹部任用的相關規定就可以由總院定, 只需在程式上向當地組織和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報備。 28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把手由分管的縣級分院選拔任用, 289個村衛生室和社區服務站的醫務人員則由分管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考核管理。 在此基礎上, 醫務人員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長效交流培訓機制。

作為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的龍頭,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了醫療集團總院財務管理中心, 統籌對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聯合體進行成本核算、收支控制和預算管理。 市縣財政部門對醫聯體及醫療集團內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各類專項和補助資金, 按原標準、原管道撥付, 由醫療集團總院財務管理中心統一管理。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董事長王東超介紹, 在財務統一管理的基礎上, 集團整合了四級醫療聯合體的物權, 由集團總院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 集團組建以來藥品中標價格下降5%、藥品集中配送率達到97.2%, 總院和分院藥占比分別下降至33.66%和33.68%。

市縣鄉村四級醫聯體緊密效應初顯

“近幾年我們衛生院硬體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有些設備不會用。 結成緊密醫療聯合體後, 總院將設備的使用程式、標準普及到了鄉鎮衛生院。 現在我們不僅能做血生化檢查, 而且結果在集團內部得到互認, 為患者省了費用。 ”大通縣景陽鎮衛生院副院長祁延明說。

“以前縣醫院由縣衛計委考核, 考核工作只能是原則性的。 現在由總院考核, 實現了內行管內行, 從管理上抓住了醫院考核的關鍵。 ”大通縣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蔡桂蘭說。

據統計,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組建運行以來, 各分院門診量較上年同期上升10.39%, 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上升16.25%;鄉鎮衛生院門診量較上年同期上升44%, 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上升43.46%。

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說:“我們推進市縣鄉村四級醫聯體改革, 著力點是從供給側發力,下工夫解決結構性問題,努力通過改善供給品質滿足群眾需求。惠及群眾的實踐成效,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1

著力點是從供給側發力,下工夫解決結構性問題,努力通過改善供給品質滿足群眾需求。惠及群眾的實踐成效,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