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霧裡看朝陽,方向明,路難行

冬至, 赴武陵山區的恩施、宣恩、鶴峰三縣市調研, 一共走訪了六家農場企業, 圍繞農業品牌打造、創業環境等, 展開深入調研。

這次調研,

我們對於山區家庭農場打造品牌, 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從這6個企業身上, 我們看到新一代的家庭農場主給農業帶來的希望和未來, 也看到了他們在創業過程中, 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

總結起來, 包括“三喜三憂”。

調研組和宣恩椒園鎮的領導

“三喜”

1、 農業正在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和優秀人才。

首先, 社會資本對農業的滲透之深, 令人驚訝。 這次調研的六家企業, 一家的創業者是做服裝企業起家, 致力於家禽養殖;第二家是有頭腦的山區農民, 種植水果;第三家是做水電站起家, 試水經營民宿;第四家創業者有國有糧食系統的背景, 做特色農產品的再加工;第五家的創業者曾在沿海做廚具, 挖掘武陵山區最珍稀的山貨;第六家是從1.5線城市返鄉的創業者, 亦從事山珍的收購與銷售。 他們中不少人在進入農業之前, 已經通過其他產業, 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

其次, 高學歷人才進入農業越來越普遍, 讓人驚喜。 這六家創業者, 除了都有在其它領域的創業或者工作經歷,

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 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業創業者都有大學的學歷, 其中至少有兩位創業者來自武漢大學這樣的知名學府。 這些高學歷人才的加盟, 讓原始的農業, 開始有了現代企業的氣息。

新一代的創業者給農業帶來新氣象

2、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本次調研的六家農場企業, 主打產品, 都是直接上餐桌的終端食品, 包括雞蛋、蜂蜜、水果、茶葉以及土家特色食品等。 幾乎每一位創業者, 對於食品安全, 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他們都表示, 食品安全決定著企業的生死, 其次是風味。 這些企業, 對食品安全, 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 毫不含糊。 例如, 我們在進入養雞場實地考察時, 都被要求先消毒, 才能進入雞舍實地考察。

年輕的創業者

3、注重開發家庭農場的第二價值。 這次調研, 一個很明顯的感受, 家庭農場主對於“農旅結合”有著殷切的期盼。 在挖掘家庭農場的農業價值之外, 都將目光盯住家庭農場在第三產業的價值。 他們普遍認為, 這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這6家企業, 也都有自己拓展農業第二價值的策略。 例如, 在高山茶園建民宿, 提供“茶旅”休閒項目;建立蜜蜂文化園, 推廣蜜蜂養生;建立梨園觀星營地, 吸引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年輕遊客, 甚至建房車營地, 吸引都市潮人。

不僅如此, 這些家庭農場企業還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自覺為周邊的農戶創造就業和脫貧的機會,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也因此獲得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的帶有榮譽性質的頭銜。

“三憂”

在觀察到家庭農場上述可喜現象之外,我們發現,家庭農場企業打造品牌,也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

1、品牌與行銷概念不分,生存壓力大過一切。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品牌被掛在每一個農場主的口頭上,但是對於什麼是品牌,其實概念不清晰。很多情況下,將產品的行銷直接與品牌掛鉤。在很多農場主看來,順利、快速、大量的將產品賣出去,就是品牌。對品牌認知的欠缺,也讓企業缺乏完整的品牌規劃,基本沒有專人負責品牌,更談不上有步驟、有計劃地事實本企業的品牌戰略。一些企業,讓行政、辦公室等綜合部分,負責傳統媒體的聯繫,時不時上點新聞稿。對於操作更為複雜的新媒體行銷,更是覺得無從下手。目前,這些企業都還在為如何順利生存下去發愁,口頭上重視的品牌,似乎是一種“奢侈品”。

2、電子商務等關鍵人才稀缺。由於這次調研的企業,分佈于恩施市、宣恩縣以及鶴峰縣,地處偏遠,交通雖比前些年有所改善,但相較于平原地區,仍然不便。這些創業者普遍反映,優秀人才難招,招來也難以留住。而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各種關於電子商務的“奇跡”傳聞,讓這些創業者躍躍欲試。但是,這些企業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電子商務人才。有些勉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商城,但是花費了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農產品期待告別原始銷售管道和方式

3、難脫原料基地命運。品牌意識雖然在萌動。但是,不少家庭農場企業由於各方面原因,對外銷售的,還是以原料產品為主。他們大都是為地處一線,更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提供原料,掙點初級的加工或生產費用。而品牌的附加值,則基本上被下游企業拿走。這也說明,家庭農場除了擴大規模,增加硬體投入之外,在拓展品牌利潤空間方面,還有著非常的潛力。

除此之外,同質性太強,如何在對接現代大市場時,實現所需的差異化,也困擾著農場企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企業不要輕易涉足不熟悉的領域,鶴峰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長友的破產和被收購,給廣大農場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該企業貿然涉足地產等領域,導致資金斷裂,被當地法院清算破產。對於一些第二代正在茁壯成長的家庭農場而言,創業一代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二代之間的觀念衝突,也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比如自覺為周邊的農戶創造就業和脫貧的機會,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也因此獲得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的帶有榮譽性質的頭銜。

“三憂”

在觀察到家庭農場上述可喜現象之外,我們發現,家庭農場企業打造品牌,也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

1、品牌與行銷概念不分,生存壓力大過一切。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品牌被掛在每一個農場主的口頭上,但是對於什麼是品牌,其實概念不清晰。很多情況下,將產品的行銷直接與品牌掛鉤。在很多農場主看來,順利、快速、大量的將產品賣出去,就是品牌。對品牌認知的欠缺,也讓企業缺乏完整的品牌規劃,基本沒有專人負責品牌,更談不上有步驟、有計劃地事實本企業的品牌戰略。一些企業,讓行政、辦公室等綜合部分,負責傳統媒體的聯繫,時不時上點新聞稿。對於操作更為複雜的新媒體行銷,更是覺得無從下手。目前,這些企業都還在為如何順利生存下去發愁,口頭上重視的品牌,似乎是一種“奢侈品”。

2、電子商務等關鍵人才稀缺。由於這次調研的企業,分佈于恩施市、宣恩縣以及鶴峰縣,地處偏遠,交通雖比前些年有所改善,但相較于平原地區,仍然不便。這些創業者普遍反映,優秀人才難招,招來也難以留住。而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各種關於電子商務的“奇跡”傳聞,讓這些創業者躍躍欲試。但是,這些企業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電子商務人才。有些勉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商城,但是花費了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農產品期待告別原始銷售管道和方式

3、難脫原料基地命運。品牌意識雖然在萌動。但是,不少家庭農場企業由於各方面原因,對外銷售的,還是以原料產品為主。他們大都是為地處一線,更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提供原料,掙點初級的加工或生產費用。而品牌的附加值,則基本上被下游企業拿走。這也說明,家庭農場除了擴大規模,增加硬體投入之外,在拓展品牌利潤空間方面,還有著非常的潛力。

除此之外,同質性太強,如何在對接現代大市場時,實現所需的差異化,也困擾著農場企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企業不要輕易涉足不熟悉的領域,鶴峰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長友的破產和被收購,給廣大農場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該企業貿然涉足地產等領域,導致資金斷裂,被當地法院清算破產。對於一些第二代正在茁壯成長的家庭農場而言,創業一代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二代之間的觀念衝突,也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