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時,為何要在天安門樹立華表?

中國的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前都會樹立一對華表作為裝飾。 比如, 北京的天安門就有兩對華表。

華表作為中國文化的特有之物, 有著久遠的歷史。 只不過, 最開始樹立華表並不是為了裝飾建築物。 那麼, 明朝建造北京城時, 在天安門前樹立的華表有什麼特殊意義麼?

這還得從遠古時代說起。

早在堯舜時代, 便已出現華表。 彼時的華表是木頭做的, 稱“華表木”或“桓表”。

表, 就是標。 此時華表的作用像極了現在的指路標, 一般設在交通要道之上, 華表上還插有一塊木頭塊或石片。

除了作為指路標, 華表木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讓過路行人在上面寫下自己的意見。 比如, 指責統治者的工作過失。 這也像極了現代的政府意見箱。

由於華表木設在交通要道, 過往行人很多, 方便大家在此討論問題和交換意見。 也更利於統治者方便而廣泛的聽取民眾的呼聲,

便於補察時政、泄導民情。 所以, 華表木也被稱作“誹謗木”。

但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 百姓不能在誹謗木上刻寫諫言。 曾經可以自由議政的柱身被刻上象徵皇權的雲龍紋飾, 設立在皇宮、帝王寢陵之前, 成為皇家建築的裝飾和皇家特有的標誌。

明永樂年間定都北京之後,

封建帝王在天安門前樹立的兩對漢白玉華表, 除了裝點皇家建築, 還有向古代賢君學習, 積極聽取民眾意見的內涵。

據史料記載, 天安門前後的兩對華表的頂端都雕刻有一隻怪獸, 名叫“犼”, 是專門守家看戶的。 這兩對華表的柱身呈八角型, 一條巨龍盤旋而上, 龍身外佈滿雲紋, 柱身上方橫插一塊雲板, 上面雕滿祥雲。

天安門內的一對華表, 頂端蹲坐的石獸“犼”, 叫“望君出”。 它們面向北方, 朝著宮殿的方向, 這是希望皇帝不要沉溺于後宮享樂, 要經常外出尋訪民情。

天安門外的那對華表頂端也有兩隻石獸“犼”, 叫“望君歸”。 它們面向宮外, 這是希望皇帝不要流連于山水而不理朝政, 它們似乎是在呼喚外出遊覽的帝王:“皇帝, 趕快回來治理國家吧!”

從前, 天安門的兩對華表不僅是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如今, 這兩對華表更被賦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 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